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1 . 卡片法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德】布伦纳《月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提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撰写一篇研究性短文。(要求:至少用到3张卡片中的信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4-05-15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31924年间,民族电影公司纷纷成立,国产影片开始抢占市场。1924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电影周刊》正式创立,该刊审慎地选登民族电影人的创作理念,兼以介绍国外电影发展,以期潜移默化地引导电影观念。如该刊当月发表的《赤俄新影片》一文指出,“自经革命,无产阶级专权,其所表现,不同于‘富贵、情人’的美国资本主义的臭气逼人,浅一点的描画本国(俄国)无产阶级得政后的生活的安乐,深一点的直痛激地表露人无可解脱的悲哀”。

——摘编自马健《国民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电影报刊实践与电影观念宣讲考论》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电影界开始“向左转”,创作出一大批有时代担当、有社会意义的左翼电影作品。如《十字街头》描写了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三十年代的青年们的苦网,和他们的最后觉醒,走向抗敌斗争的时代要求。《都会的早晨》描绘了分属于两个阶级的同父异母兄弟的不同人生,进而肯定劳动人民的善良与伟大,否定了资产阶级剥削者的虚伪与卑下。

——摘编自王纯菲《中国左翼电影的成长范式与价值重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电影周刊》创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左翼电影的创作宗旨。
2024-04-25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整理

材料二   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部分)。

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
2014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4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人下”
2015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6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
2017金砖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2018博鳌论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材料三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里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源;一是传统,二是西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3)结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谈谈今天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年间,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并没有戮杀郑氏。鉴于投降官兵的顾虑,施琅上书建议朝廷就地安置,获准。面对朝廷对是否在台湾驻军的分歧,施琅等人则以实际调查为依据,提醒朝廷重视台湾的地位,这为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又适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加上此时海禁解除,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使得妈祖信仰(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陈丽萍《施琅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二   《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汇集了清朝皇帝围绕台湾事宜颁发的各种谕旨,从顺治朝到光绪朝总计达2400多件,涉及各个方面。满文台湾档案,主要集中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这些档案以清朝国语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台湾的政务活动。其记载从康熙朝开始,清政府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从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的考生就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一直有固定的录取名额,档案中也有台湾县、凤山县考中举人的名单。还记载台湾震灾、水灾情况及清政府进行赈济的奏折。

——摘自《中国档案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时期清廷治理台湾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你认为《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有何现实价值?
2024-02-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
6 . 河治理工作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一部黄河治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流域发展历史脉络

图2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治水历史及代表事件

——摘编自左其亭、邱曦等《黄河治水思想演变及现代治水方略》


根据材料,围绕“黄河治理与民族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造物”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物质创造过程和成果。造物同步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汉代和古罗马的造物形态各有特色。以柱子为例,汉代柱(如图1)的柱础主要有羊形柱础、覆斗形柱础、方形柱础等样式。汉代一些重要的柱子用雕刻、彩绘装饰,注重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青山泉白集东汉画像石墓的羊形柱础,“羊”即“祥”。古罗马柱(如图2)重视对柱身细节的处理,柱身上有特定数量被打磨成光滑弧形的凹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古罗马柱式有精细的比例模数,如科林斯柱式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柱头上用忍冬草装饰。古罗马的柱础并不作浮雕装饰。

图1汉代柱式

图 2古罗马柱式

——摘编自于美慧、齐佳《汉代柱式与古罗马柱式的比较》

材料二   在社会政治活动的造物装饰主题中,古罗马表现的军事活动内容比较突出,一般在凯旋门的墩座上以叙事浮雕画的形式出现,常见的场面有:皇帝正在作战或得胜归来;皇帝对战 败者的惩罚或宽宏大量;对民众的慷慨赏赐;等等。汉代在这类主题的内容表现上有着很大 的差异,并不强调对历史政治事件的纪念,而更多的是对过去的圣王明君、贤后哲人、名臣的 历史追念并加以尊崇。同时还对义士仁者、孝子列女进行赞颂和对史上暴虐君主的揭露与批挞。

——摘编自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和古罗马造物艺术的差异,并阐释差异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2024-01-23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俄政府颁布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试图通过无偿使用住房等方式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然而,这一管理体制未能解决住房危机。到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政府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执行差别房租制;同时,规定法人和自然人享有在国家允许的地段上建筑房屋的权利,使得住房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还通过决议,允许不动产交易,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

——摘编自《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城市住房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材料二   20世纪最初的20年,欧洲国家开始试图改善住房条件。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瑞典等北欧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资助住宅建设,所有住房都有补贴。20世纪60年代,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政府要为不断扩大的城市制定总体规划。至20世纪70年代,住宅量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居民对建筑质量和建筑形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大量的再投资不可避免,这成为北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性危机,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分化。

——摘编自《福利制度下的住房发展——战后北欧住宅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城市住房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北欧国家住房管理制度的特点。
2024-01-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学界的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新范式试图解决以下问题

1)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下,展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2)清除西方中心论影响,在历史教科书撰写中恢复世界各文明、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3)纠正“世界史是少数几个西方大国历史”的错误印象,展现世界史是全人类共同历史的基本事实。

4)在历史的长时段叙事中展现几千年来世界大格局的变化,进而理解21世纪正在发生的事。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前言(2022年)

围绕中国学界的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变化自拟观点,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记忆

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等著作


结合材料,以“国家记忆——60年代的国防科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