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8 道试题
1 . 下图为 1926 年发表于《北洋画报》的漫画《武力解决之未当》,漫画中的文字为:“小百姓说:用那改锥好,结果还要好的多呢,何必用锤!”该漫画意在揭示(       )
A.北方民众反对国民革命B.国民政府崇尚武力治国
C.帝国主义力图瓜分中国D.军阀统治致使民生艰难
2024-03-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客”指游说于各诸侯国的知识分子。“以客出仕”是一种流行的入仕途径,公孙衍、张仪、白起、范雎、李斯等人均是典型。当时的“以客出仕” (       )
A.促进了传统儒学兴盛B.导致了思想趋同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D.推动了百家争鸣
2024-03-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等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飘逸的风格。宽衣博业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装则必备(     
A.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B.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
C.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D.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
4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打断了另一个人的骨头,那么人们可以打断这个人的骨头;如果一个人打断了其下人(奴隶)的骨头,那么他要赔偿一个米纳的银子。”该规定(       
A.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带有明显的封建专制色彩
C.实现了社会治理的法制化D.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两汉时期,文人献赋盛行。西汉武帝时,如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东汉建都洛阳后,一些关中遗老仍然盼望朝廷能够回迁长安,对此,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文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C.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D.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4-03-07更新 | 57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亵渎国王仪式是新巴比伦王国新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届时,国王将所有象征权力的饰物交给祭司,随后祭司抽打国王面颊,推搡他来到神像前,国王向神报告一年的业绩后,祭司归还饰物。”上述材料可以(     
A.研究社会等级观念弱化B.证明王权合法性的来源
C.反映祭司拥有绝对权威D.说明国家治理程序规范
2024-02-28更新 | 14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茂名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部分)

大一统的一元行政“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
选贤任能选用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是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治安中国”与“华夷一家”边疆与民族能否得到治理,是大一统国家能否安定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围绕上述材料中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选取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时期,就该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3世纪以来,神迹剧开始在欧洲部分地区上演,剧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经》故事,而《圣经》故事大都由手工业行会负责演出,它们往往将基督徒的虔诚和粗鄙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神迹剧这一类戏剧(     
A.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B.展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维护了基督教会的封建统治D.彰显了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2024-02-05更新 | 1270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茂名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请依据下表内容,任选两个历史事件(现象)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背景事件历史事件(现象)思想主张(口号、纲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民族、民权、民生
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10 . 李贽认为,“商君相秦,才十年卒至富强,而令秦成帝业,虽能杀其身,而终不能不用其法”,因此他将商鞅视为圣人。李贽还高度赞赏被朝廷批判的张居正,认为他功业卓著,是英杰宰相。这体现出李贽(     
A.对个性自由的渴求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对社会变革的期望D.否定了儒学价值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