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雍正八年(1730年),曾任台湾总兵、浙江水师提督的陈伦炯经过实地查访和多方收集资料,写成《海国闻见录》。该书在当时被赞为“防戍、经商必用之书”。此后魏源的《海国图志·筹海篇》、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日本》等即是在此书基础上撰写而成。

《海国闻见录》卷目及主要内容简介

卷册内容简介
上卷《天下沿海形势录》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水文、航运、海防等.
《东洋记》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的海道、自然条件、国家制度、民族、风土民情、物产等.
《东南洋》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及婆罗洲的地理、人文,并详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过.
《南洋记》《小西洋记》《大西洋记》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巽他群岛,南亚、西亚及中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地理。
《昆仑》《南澳气》记述南海中的昆仑岛及中国南海诸岛。
下卷6幅图:《四海总图》(即东半球图)、《沿海全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琼州图》(即海南岛图)这些图比《郑和航海图》详细、精确,但没有五大洲图.

——摘编自《世界地理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国闻见录》成书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8世纪前期中国人对世界地理的认知状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瘟疫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留下了不少相关的记载,也逐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疫病应对经验。西汉元始二年,青州发生严重的蝗灾,由蝗灾而次生瘟疫,官府“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并向死者发放殡葬费。唐代大和六年,南方发生水旱之灾,继以疾疫,文宗专门下“拯恤疾疫诏”,称“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清初,出于对感染天花的恐惧,对于可能罹患天花的人进行了强制驱逐和隔离,并设置了“查痘章京”一职。明清政府还利用民间乡贤开展了各种疫病救疗活动,包括:施送医药、刊刻散发医方、利用宗族义庄或行业公所等组织开展制度化的救治和创设医药局等专门的慈善机构进行疫病救治等。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传统疫病应对成效探略》

材料二   1944年元旦刚过,延安周边出现严重的传染病疫情。毛泽东提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1952年春,华北各地疫病相继发生并蔓延。毛泽东立即批示周总理:“似宜通令全国各地普遍注意疫情,有疫者治疫,无疫者防疫,并将华北防治时疫文件转发各地参考,请酌办。”毛泽东历来认为,“把卫生工作看作孤立的一项工作是不对的”,“卫生运动不是一个人的事,要大家来做”,“一切卫生医药人员都要振作起来,与党委、群众组成三结合,显示自己的能力”。毛泽东深知一遇天灾人祸就是难以承受之重,必须“保证不饿死一个人,不冻死一个人”,“此问题解决的好坏,对各方面影响甚大”。所以,在安排救灾时,他总是强调要“认真地进行对于灾民的救济工作”。

——摘编自“求是网”《疫病防治这场战争,毛泽东是这么打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的防疫思想。
2022-05-01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7年,曾助推戊戌变法的晚清外交家、政治家黄遵宪说,“余考泰西之学,其源盖出于墨子。其所谓人人有自主权利,则墨子之尚通也:其谓爱邻如已,则墨于之兼爱也:其谓独尊上帝,保汝灵魂,则墨于之尊天明鬼也:至于机器之精,攻守之能,则墨子备攻、备灾、削鸢能飞之余结也”。此外。他还认为泰西用法类乎申韩,设官类手周礼,行政类乎管子,“若夫一切格致之学,散见于周秦诸书者尤多”。

——摘编自黄遵宪《日本国志.学术志》等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黄遵完观点进行解读 和评析。 要求:解读合理,更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0-09-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成功地将知识分子从专制政权的批评者发展成为自己的同盟军。科举规定凡士子皆可以“投碟自应”,以自由报考方式参与竞争和接受挑选。考试内容虽几经演变,儒家经典始终是考试内容的主体。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多级,为防考官子弟与一般人士入同场考试出现不公,创造了“别头试”“弥封”“锁院”“誊录”等防弊之法。

——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材料二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写入“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北京政府颁布新官制,构成了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运行之基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公布《考试院组织法》。民国考试还废除了妇女和所谓“贱民”的应考限制。考试内容既包括各学科基本知识,也关注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任命人员之正式经过考试者,亦千万人难觅一二。”国文试题内容大都出典于四书五经,许多文题古旧呆板。

——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的不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战国时代, 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鞅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秦始皇又力主任法为治,这时候,法家之学,自然盛行。在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静无为之学,当然要见重于时。所以虽有一个叔孙通,制朝仪,定法律,然而只是个庙堂上的事,至于政治主义,则自萧何、曹参,以至于文帝、景帝,都是一贯的。...武帝是个好大喜功之主,什么兴辟雍、行巡守封禅等,在他都是不惮劳费的。于是儒家之学,就于此时兴起了。..武帝既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又听公孙弘的话专为通五经的博士置弟子。于是在教育、选举两途,儒家都占了优胜的位置。于是“一经说至百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儒家之学遂臻于极盛了。

——摘编自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一角度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提交给党中央一份重要报告,其中列举出了当时我国在应对战争威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如下所示)。党和政府对此采取了重大举措,有关这一举措,评述正确的是(     
工业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大城市人口多,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
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提高国防能力,改善工业布局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简》中有关经济关系调整的有:《田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摇律》《司空》《效律》《传食律》《藏律》《牛羊课》等十余种。《秦简》《法律答问》中有一条问答:“、盗徙封,赎耐。何如为封?封,即田千百。顷畔封也,且非是?而盗徙之,赎耐,何重也?是,不重。”《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奎陡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但“唯不幸死而伐棺梆者,是不用时”。凡是“雨为澎,及秀粟”“稼已生后而雨”“旱及暴风雨”“水潦轰蚊、群它物伤稼者”都要及时书面报告田地受益或受灾的具体顷数。

从《秦简》来看,秦对商户是另有市籍的。对外地来的商户,实行“布吏”制度。商户新到某地经营商业,必须先持通行凭证送交官府登记。如果“客未布吏”,就同他交易,罚一甲。

——摘编自刘序传《从云梦秦简看秦代的经济立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经济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秦代的经济立法改革。
2019-04-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云南省楚雄州普洱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监测试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福泽谕吉和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对当时中国发生的变革也非常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中两国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一个止于外形。中国国民与西洋人接触已有百年,其交接的方式只有商业贸易,外来者为利而来,内应者为利而应。交往的动机,除了利以外一无所有……终究不能指望今天的中国人能够开化。

——摘编自福泽谕吉《必须摒斥清国风》(1884年)

材料二   伊藤博文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发表评论道:“所谓革新党者之所为,其策划未可谓尽得其当。窃料其事难成,果不出数月,其党立败,进锐退速,自然之理……必俟有英迈逸群之帝者出,而以才识卓拔之士为之辅弼,然后能创立大英业也”。

——摘编自汤志钧《乘桴新获:从戊戌到辛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泽谕吉关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认识,归纳这一认识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评析伊藤博文的观点。
2020-06-19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逐步加入到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机制之中。经费支持和人员训练能力有限严重制约着中国参与的水平。另外,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职权和范围的明显扩大,增强了其自身定位的模糊性和影响的多面性,需要中国迅速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问题的能力,在多种力量的汇集和利益的碰撞中寻求平衡。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维和行动,不仅是中国作为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中国的国际联系利益增多的必然要求,并为中国更深入融入国际安全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参与中求安全、求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仍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国尤其如此。

——摘编自唐永胜《中国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中期刘晏说:“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他提出赋税征课的三个原则:一是“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二是“知所以取,人不怨”,三是对农民实行“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的政策。他在大历年间曾对户税、地税进行整顿,改变税率,把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改革盐法盐制,用“官商分利”的禁榷制度取代了“官方专利”的禁榷制度,创立常平盐制度,采取自由经营方式进行盐法改革。

——摘编自丛建阁、刘振锋《山东地区古代赋税制度与赋税思想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赋税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刘晏赋税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