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民族语言时,把“神召”一词译为“职业”“天职”,从而使原来的“神的召唤”含有了对世俗日常行为的肯定评价。要求每个市镇都应设立一般的国民学校,开设阅读、书写、体格训练、唱歌及宗教等科目,并授以职业或家政的实习教导。马丁·路德的这一思想说明(     
A.世俗生活与宗教信仰严重的对立B.新教伦理成为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
C.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至社会层面D.西欧基督教会的精神垄断已被打破
7日内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罗马首次出现独裁官(又称人民长官)。“独裁官是在发生特殊危急情况时任命的,尤其是为了适应战争和制止动乱的需要。”由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来推举任命,在完成了特定的任务之后必须自动卸职,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任期都不能超过6个月。古罗马的这一政治设计旨在(     
A.确保共和国的安全与稳定B.削弱公民法形式主义倾向
C.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限制传统贵族的政治特权
2024-05-23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其父亲张宗汉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当时社会政治腐败,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造成“生灵涂炭,横尸遍野”,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张仲景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在料理政事之余,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在衙门大堂为百姓诊病,挽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王朝四分五裂,面对这一局面,张仲景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建安十五年,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认为,作为一名医者要有热爱患者之心,学医不仅目的要明确,而且态度要端正;一个负有“救人”“活命”之责的医者,就应当“志存救济、勿为名利”,要真正做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东汉末期意识形态领域中杂说盛行,人们通过卜巫咒禁、祈求祷告达到敬天保命的目的,使朴素的医学染上了神秘色彩。他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认为“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他已经认识到病因的物质性,并逐渐意识到了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的规律。

——摘编自张今歌《论张仲景“仁爱”思想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仁爱”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仲景“仁爱”思想的内涵。
2024-05-23更新 | 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据《汉书》记载,中央遣使巡行始于汉武帝。《武帝纪》载,“巡行”为“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元帝纪》载,“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成帝纪》载,“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视”“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据此判断,汉代的遣使巡行制度(     
A.有效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B.促使行政机构的设置日趋合理
C.客观上利于推动儒学思想的社会化D.增强了监察官员职权的独立性
2024-05-23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孔子认为,人能自觉地坚持和贯彻道德原则,“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孟子指出,发明天赋的善性就是人之“本心”,“尽心”“知性”即是“知天”;“存心”“养性”即在“事天”。这可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重建贵贱有序社会的理想B.儒学思想家主体意识的觉醒
C.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D.民本思想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2024-05-23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是一组条屏式样的海防图,全图自广东沿海向东向北呈“一”字展开。清中期的长卷式沿海全图的分图顺序,多为“自盛京(今辽宁)至广东”,这与明人万里海疆“自粤抵辽”截然不同。这一呈现顺序的变化,最有可能是基于(     
A.王朝政治的差异B.制图技术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变化D.外贸政策的不同
2024-05-08更新 | 34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2310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11日起施行。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法律制度中,人民群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采取各种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来自一线的群众智慧,基层办法如源头活水般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汇聚至国家立法机关.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为什么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3)假如你所在学校准备向全体学生征集关于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方案。请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设计一个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方案。(要求:有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目的和意义,写出要点即可)
2024-05-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3月,《小丑》杂志上发表了米勒的一幅讽刺漫画《欧洲与中国》(如下图),这幅漫画代表了当时西方舆论界和外交界多数人对中欧关系的认识。漫画中,一位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笑容高傲,摇晃着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保姆说道:“只要系统地进行教育,总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并强调了“教育者”的行动重点。

——李牧群译《严肃的幽默;漫画中的历史与世界》(俄文翻译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19世纪末多数欧洲人对中欧关系的认知,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达·芬奇和拉斐尔是同属于一个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下面两幅图分别达·芬奇和拉斐尔描绘的圣母子。这类作品(     
A.宣扬回归朴素的生活B.刻画了人的内心世界
C.突显宗教画神韵意趣D.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2024-01-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克里斯提尼成为领袖后,第一步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十个部落,代替原有的四个部落;其次,把将四百人议事会改为五百人议事会,且规定每次召开议事会,各部落派出五十人参与,每位议员的在职时间只有一年。这一做法(     
A.提高了城邦的行政效率B.清除了贵族的政治影响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范围D.坚持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2024-01-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