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美国核垄断的事实面前,斯大林意识到原子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意义,而且也意识到苏联刚刚建构起来的安全体系正面临着毁于一旦的威胁,意识到苏联凭借其巨大的牺牲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赢得的力量平衡将被无情地打破。1945820日,斯大林签署秘密决议,决定建设核能设施、研制原子弹。在核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动用了数以万计的人力,投入了巨额资金,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建成并启动了核材料生产综合企业,为实现核计划、制造原子弹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另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数据,截止到1950年,苏联45%的铀矿来自东德,35%来自波兰,15%来自捷克斯洛伐克,4%来自保加利亚,只有33%来自苏联本国。19498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摘编自刘玉宝张广翔《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研发原子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政治体制仍基本沿用三司制度,并在三司之上设立督抚,用以监察地方和军务。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几次改制,以诏谕敕令、各类会典事例的形式,进一步规范了督抚制度,使督抚成为地方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此时,出于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督抚设立往往职权轻,任期短。

——摘编自孙文《明清督抚制度的嬗变及其评鉴》

材料二   1840 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势力进入中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而清政府赖以维系政权的八旗、绿营逐渐没落,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给予八旗、绿营毁灭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而对地方的权威开始流失。清政府将财政权和军事指挥权下放到地方督抚,同时还伴随着司法权、用人权等一系列权力,这些权力使得地方督抚的权力更加扩大。

——摘编 自王学斌《近三十年来晚清督抚制度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督抚制度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督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清代督抚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2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因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通过这些信件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期间,冷战一直在缓慢而痛苦地解冻。但到20世纪80年代,冷战却突然而出乎意料地结束了。原因既简单又富有戏剧性。发动冷战需要两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两方是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惊讶的世界目击了苏联从我们的世界地图上消失,为独联体所取代

——综合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副教授杨毅与同事回顾并分析发现,美国五份主流报纸在1992年到2006年之间的15年时间里,一共刊载了376篇报道“中国威胁”的文章,其中95篇来自《纽约时报》、78篇来自《华盛顿邮报》、72篇来自《洛杉矶时报)、66篇来自《华尔街日报》、65篇来自《芝加哥先驱报》。这些报道中所勾绘的“中国威胁”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军事与战争威胁、经济与贸易威胁、政治与意识形态威胁。

——摘编自吴飞《流动的中国国家形象:“中国威胁论”的缘起与演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述肯尼迪与赫鲁晓夫通过信件和秘密渠道进行沟通的背景,指出两国沟通的结果以及原因。
(2)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指出“冷战突然而出乎意料结束”的基本原因以及美国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实质。
2020-06-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统一考试复习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4 . 东汉末年,曹操重用了一大批儒学之士或有儒学背景的官吏,却又在“求才三令”中,将“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等作为取才标准。可见,曹操求才用人(       
A.不屑于儒家饱学之士B.看重门阀士族与豪强
C.以服务现实政治为要D.着眼于选官制度变革
2024-05-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面对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德国部分城市结合社区中卫生、宗教与教育组织的力量进行济贫改革,英美则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目标在于通过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来扶危济困。二战后,欧美各国大都制定了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美国联邦政府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几部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和《国家和社区服务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

——摘编自吴素雄、吴艳《欧美国家社区治理的结构、功能及合法基础》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城市建立了一种以“单位”治理社会的体系,各个企事业单位从属于各级政府,城市成员从属于各个单位,国家与城市社会几乎是重合的。1986年初,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基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并于1995年制定《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随之在全国推行。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发表,体现了我国社区建设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社区产生的背景,并指出西方近代以来社区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特点,并简析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朝末年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币制混乱问题,严重妨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为解决制钱制度“铸本不敷银价”而产生的“钱荒”问题,仿照“香港铜仙”自行开铸铜元,此后福建也开始仿铸。1902年,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督抚筹款仿办”,各省积极响应。1905年,清政府成立户部造币总厂,在整顿货币、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从铜元问题入手,与各省展开了利权的集中斗争。但由于各地督抚势力过于强大,清廷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多年以来形成的“里轻外重”的局面,再加上各地仿铸成风,不顾流通中的实际需要,开铸之初的“铜元热”逐渐演变成“铜元灾”,从1908年开始,清政府下令“京、外各厂”一律“暂行停铸铜元数月”。此后,清政府提出的银本位制的币制改革方案也因各省的反复纠缠和财政困难而未能实施。

-摘编自李帝《清末新政财政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币制改革失败的后果。
2023-04-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3月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19世纪初以来,英俄两国就因殖民地问题而矛盾尖锐,进行了接近一个世纪的“大博弈”。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同时国内也爆发革命。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受挫,遂将主要扩张方向转向巴尔千和中东地区,但早已力不从心。此时,德国在奥斯曼和波斯积极扩张势力,这引起了俄国的警惕。与此同时,德国不断扩充海军的行为也激怒了英国,迫使英国在签订《英法协定》后继续寻找新的盟友。1906年,波斯爆发了立宪革命,反英反俄情绪高涨。英俄两国为保住既得利益,加快了谈判步伐。1907年,两国签订《英俄协定》,在未经当事国同意的情况下,划分了两国在中亚、波斯和中国的势力范围。《英俄协定》的签订使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由争夺变为合作,波斯和中国受到英俄的共同宰割。英俄协定加上之前的法俄协定、英法协定,使协约国军事集团最终形成,欧洲离战争更近了一步。

——摘编自赵悠然《1907年<英俄协定>与英俄两国在波斯的争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俄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俄协定》签订的影响。
2023-04-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3月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8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北部的贡比涅森林,是法兰西帝国皇帝们最喜欢的狩猎场之一,拿破仑三世每次到贡比涅森林狩猎,乘坐的都是专线火车2419D号车厢。1918年冬,德意志第二帝国爆发起义,赶走了德皇威廉二世,新的德国政府决定向协约国投降。法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特意将受降仪式和签字地点安排在了贡比涅森林中的2419D号车厢中,希望以此羞辱德国,以雪一战中的失地、损兵之耻和1870年色当战败后普鲁士俘虏拿破仑三世的前耻。一战后,法国政府将2419D号车厢命名为“停战车厢”,将贡比湿森林中的空地命名为“停战空地”。在其中树起一座“阿尔萨斯—洛林人纪念碑”,并建成“停战博物馆”。

1940年6月21日至22日,在贡比涅森林2419D号车厢举行了第二次受降仪式,希特勒和他的纳粹要员在这里接受了法国临时政府代表的投降仪式和割地赔款签字。希特勒和纳粹德国覆亡前,2419D号车厢被秘密运出了柏林并被烧毁。二战后,法国人寻回了遗失的纪念碑,还原复制了“停战车厢”。对法国人而言,“停战空地”和“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已经从建成初的全民复仇胜利标志,逐渐朝着追忆往事、缅怀逝者的方向演变。2018年11月11日是法国纪念一战停战一百周年,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为一块以法德和解为名义竖立的纪念碑揭幕,并且一道登上“停战车厢”,为停战纪念册题词。两人用如今法德紧密的同盟关系,向外界发出和平的声音。

——据《见证德法百年恩怨的2419D火车厢》、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央视报道《法国一战停战日重访2419D列车车厢》综合摘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法国“停战空地”“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停战空地”“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内涵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2023-06-18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论政,立行仁与正名二要旨。前者得孟子而大申,后者经荀子而更备。孟子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其说遂愈臻详备。仁心之起,源于性善。至荀子复攻孟子,一反其说,以为人生而有好利,嫉恶之心,耳目声色之欲。性恶之说既立,则礼之必要,不待深辨而已可知。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朕(唐太宗)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室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引自《新唐书·杜正伦传》《贞观政要》

材料三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仁心”与荀子“礼之必要”的思想依据。结合所学,简述孟子对孔子“行仁”要旨的发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唐太宗选官任人的原则及相关的制度建设。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括毛泽东讲话中提出的基本方针及其背景,概述其思考在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作用。②以上海为例,简述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并说明借鉴“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变革。
2022-11-30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与八卦等理论。从文化整体观的角度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类似经验性、直觉性、模糊性的特质。从历史趋向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的方向发展,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了以追求自身强健和延年益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提倡“胜固可喜,败亦无忧”,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逐渐减弱。

西方传统竞技体育文化以西方哲学为基础,在重外在、重分析、重与大自然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注重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现代医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就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西方传统竞技体育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健美性等方面发展。在价值追求方面,西方传统竞技体育文化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忽视了竞争中的道德教育,提倡竞争,超过对手。

——摘编自陶晓雯《试论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变迁削弱了竞技体育与宗教、教育、娱乐等依附载体之间的诸多联系,竞技体育形态在人文思潮的浸润下呈现出了近代完整形态一独立性。一方面,西方竞技体育对其他事物的依附性减弱;另一方面,其运动方式逐渐丰富。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古罗马体育被重新发现,学界谓之找到了“现代体育的开端”。在西欧文明“脱胎变骨”的同时,西方竞技体育的文化影响力从区域化的地中海文明向外辐射整个欧洲大陆,而竞技体育的形态特征也从区域化转为地域化。具体表现为:运动形态独立性的呈现;观念形态规范性强化;组织形态专门性显现。

——摘编自刘为坤《论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形态之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竞技体育向近代化转型的背景及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中西体育文化对你的启示。
2022-06-07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