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1 . 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明确指出“发展就是硬道理”的首要对外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指出新时代中国外交应展现出“奋发图强”的新基调,中国应努力从以前的“学习者”逐渐发展为“倡导者”和“制定者”,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中国外交的这一发展(     
A.源于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B.利于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C.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意在构建世界均衡发展的格局
2 . 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时期部分政令需“以次传书”,即按照文书送达方向在相邻政区间转相送递。传送中,“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殴(也)”,“辄相报”即“书到相报”。这一做法(     
A.折射出官僚政治体制的成熟B.有利于专制集权体制的强化
C.旨在规范中央行政权力运行D.是政府监察制度的重要补充
3 . 孔子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应经由“选贤”产生“政长”。《管子·霸言》强调:“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这些主张(     
A.强调德治对社会改造的重要性B.将民心视为执政的根本标准
C.旨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D.提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本·威尔逊所著《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通过二十余座城市勾勒人类文明进程。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城市,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9-27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0年,法国塞纳河爆发特大洪水,巴黎城市议会召开紧急会议,经投票通过了救援的具体事项。政府调集了军方和全国其他地区的船只用于首都救援。救灾的相关报道登上了第二天法国各大报纸的头版,民众都在传播政府对巴黎进行救援的言论。同时,法国的民间团体组织了大量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参与救灾,缓解了法国政府救援的压力。洪水消退后,巴黎市政厅组织了专业人员对本次洪水进行评估,针对洪水期间市政建设暴露出的缺点,政府对其进行了改进。

-摘编自滕子辰《1910年塞纳河洪水与巴黎市政建设》

材料二   1939年,百年不遇的洪灾侵袭天津,日军防卫司令部召开救灾会议,决定由日军统制救灾事务。期间日军封锁租界,坐视逃难队伍,漠然无动于衷,并以安置难民的名义,将部分灾民强制输送至伪满洲国,实为防止灾民流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利用日伪舆论喉舌大肆渲染其救灾活动,塑造日伪政权“亲民”“仁政”的假象。民间慈善组织因受到日军严密监视,加之战时经济困难,致使其在救灾中的作用有限。

——摘编自冯成杰《抗战时期日伪政权的救灾与防疫—-—以1939年天津洪灾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三   1939年华北爆发的罕见大水灾,给华北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面对破坏力极大的水灾,根据地政府采取互帮互助、减免税赋、紧缩财政开支、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力量参与救灾等措施。相当数量的沦陷区灾民经根据地的安置,前往豫西、皖北等处,垫垦工作,免于日军欺诱。

——摘编自郑帅《1930年后期华北根据地水灾治理与动员》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1910年巴黎和1939年天津抗洪救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0年巴黎和1939年天津抗洪救灾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9年华北根据地水灾治理的意义。
6 . 19世纪60年代,拿破仑三世会用铝制餐具来宴请最尊贵的客人,至于那些二等客人,就只能用黄金的刀叉来凑合凑合。如果他知道这些庶民的后代居然拿一次性的铝销包三明治和剩菜,用完就丢,想必会大惊失色。这主要反映出(     
A.价格革命使金银贬值B.法国革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C.封建君主贵族生活骄奢淫逸D.科技水平限制铝产量
2023-09-27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之大局,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据此可知此举(     
A.拉开了改革变法的序幕B.扩大了维新派阶级基础
C.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8 . 草市,一说是因草市的房舍大都使用草进行盖建而成,二说是因其早期是买卖草料的市集。唐朝草市处于水陆交通的要道之处或者是河流渡口以及城池及其周围的驿站所在地,容纳在官方所规定的地点中。到了宋代,草市由群众自发组织形成的集市演变成了固定的居民点,甚至由于人口的逐渐增多由农村变成城镇。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市镇经济趋向繁荣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政府的管控力松弛
2023-08-2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教皇地位的衰落与国家世俗化发展要求打破原有的政治结构,换言之,主权国家的建构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启了基于领土的主权国家,国家的政治权限被划定在特定的领土范围以内,领土成为主权国家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败退守英格兰等岛屿,客观上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战争也使英国民众普遍感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原有的社会控制结构体系摇摇欲坠,国家的权力从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君主手中,最后再转移到代表人民的议会手中,人民从徘徊于政治体系之外到能够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力,伴随这个过程,普通国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巩固。无论是国家的领土边界还是国家的利益边界,是以民族边界的大小来决定的,民族承载着国家,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

——摘编自黄其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叙事——以英国为例的阐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英国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久以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的向往和迷恋一直根植于西方文化的源头,史景迁曾指出:“欧洲人关于中国的真实知识中总掺杂着想象,二者总是混淆在一起,以致我们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

时间人物及著作对中国的描述
公元1世纪
维吉尔《田园诗》赛里斯(Seres产丝之国)人从树上采集非常纤细的羊毛织成漂亮的织物
1255
《鲁布鲁克东行记》
契丹通行的钱是一种棉纸,长宽一巴掌,上面印有几行字;医师熟悉草药,熟练地按脉诊断;他们用毛刷写字、绘画
1615
《利玛窦中国札记》

棉花产量可观,硝石产量丰富,多用于制造焰火供节日娱乐;汉字符数量极大,使用木板刻制印刷;钻研自然科学不像哲学研究那样受到荣誉的鼓励
1756
伏尔泰《风俗论》
在已知的古代国家中,唯有中国不曾受神职人员的统治;政府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监察和进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帝不易独裁专制
1776
亚当.斯密《国富论》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他们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乏程度。他们很少或完全没有国际贸易,将前来请求通商的外国人视为乞食者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8-25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