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对广岛进行打击之前,日本领导人提出条件,要保留天皇的权力和军队不受约束的权力,战争部长等人在坚持“将战争进行到底,维护我们的国体”,日军统帅部已经准备采取“决定性行动”,设想沿日本海岸部署军队,以击退美国人的登陆。此时,美国人在冲绳和其他外国岛屿却遭遇了困难。在欧洲战场,1944—1945年,美军有18万多人死亡,东京8月14日遭到了超过千架飞机的猛烈空袭,第二天,天皇在广播中就宣布了投降的决定,而不是在广岛遭到原子弹袭击的那一天。在促成日本投降的各种可能性中,是苏联决定不让日本人心存调节的希望,在日本北海道不远的色丹登陆,才迫使日本军方终于签署了投降书。对日使用原子弹解释为一种皆在恐吓苏联的开枪警告,是冷战的爆炸性序曲。

当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高空爆炸的时候,当场死亡的人数达20多万。原子弹体现了西方盟国为结束二战而在多大程度上不惜将道德禁忌弃之不顾。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结束朝鲜战争时,为何这场冲突会逐渐地平息下来,而不是升级为一场超级大国之间的全球性冲突?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解释是,第一颗原子弹试验。

——摘编自(英)尼尔·费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影响。

2017-05-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决定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从18世纪末起,英国就是一个进口占优势的国家,也就是说,尽管棉制品和工业革命的其他产品扩大了出口,英国消耗掉的进口货还是要比它出口的多。19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情况。

概括地讲,在1914年之前,欧洲经济的伟大成就。在于创建了一个体系,依靠它,工业化的欧洲能够取得数量庞大的进口物资供它本身消耗,并且支付自如。

怎样支付这些进口货呢?既然欧洲有着贸易入超,它又是怎样享受支付顺差的呢?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货,但不是全部。这个差额由所谓的无形输出弥补了。这类输出包括对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借钱和投资所得的收益,这些都带来外汇。

——摘自【美】帕尔默等《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欧洲“贸易入超”的原因并概括其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沿袭明制,国子监为中央最高学府。平时所习课程,为《四书》《五经》等。每月有月课一次,三月有季考一次。课考题,皆用《四书五经》文与诏、诰、表、策、论、判。考试成绩,清初首用积分法。各省的府州县郡都设立有官学,府有教授,州有学正,县有教谕旨,并各有训导为福。从嘉庆道光以后,太学乃衰。正轨的现代型学校,始于1898年京师大学堂。后经戊戌政变、拳匪之乱,使教育革新计划一度中断。后成立学部,乃订立新学制,于全国普设现代式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始,正式裁国子监、停科举,而以京师大学堂代“太学”、“现代教育”代“旧式教育”矣。

——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清史后编》

材料二中世纪的英国,教育机构几乎全部掌控在基督教会的手中,教会将教育看成是其传播宗教思想和培养信使的重要手段。15世纪起,英国出现延续半个世纪的办学热,主教、显贵、乡绅、城镇商人甚至国王等都通过私人慈善捐赠建立学校。这些学校除了培养神职人员、高官等社会精英外,还增加了培养自由职业者、工匠等大众教育。1546年,亨利八世在剑桥设立了五个钦定教授席位,除神学以外,都是直接与社会事务相关的科目如医学、民法等。1575年到1663年间,英国大学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绝大部分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18世纪初,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

——据《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旧式教育”的特点,分析近代以来“现代教育”取代“旧式教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世纪相比,15﹣18世纪英国教育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影响。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7年3月克莱顿就提出过一份备忘录,建议美国立即行动起来,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填补西欧的权力真空。二战后初期美国人认为,欧洲必须具备自己的运输能力。为此克莱顿建议美国将战后过剩船只出售给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海商国家,将它们的商船恢复到战前水平。克莱顿还说:“我们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足以(向欧洲)提供其所需的所有帮助。问题是我们要组织好我们的财政政策和国内消费,这样就能从我们庞大的生产中拿出足够的过剩必需品,通过税收而不是增加债务,征购这些过剩产品。”

——整理自《克莱顿与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美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中欧洲面临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案解决的?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5 . 地方行政管理,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本朝(宋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叫什么?这两种制度在地方官员的选任上有什么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的原因,并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回答宋太祖解决地方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宋朝政局产生的影响。
2013-12-20更新 | 9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材料三
福建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例        福建外贸出口值占本省GDP的比重
年 份
比 例
年 份
比 例
1952年
0.3%
1955年
0.79%
1978年
1.9%
1975年
5.10%
1988年
3.9%
1985年
7.55%
1990年
4.3%
1990年
25.43%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
(2)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联系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2013-09-04更新 | 6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