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 “‘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 “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这可说明(     
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
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4-04-05更新 | 401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沈阳市翔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记载“宋政府也承认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如对流寓他乡的游民,朝廷要求各州县政府‘勿得强逐’,允许流动人口入籍客居之地。”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中央集权加强B.迁移住所基本不受官府控制
C.门第观念淡化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3 . 下表所示为部分学者搜集的有关新疆“坎儿井”的资料。据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资料来源相关内容
文献比对“坎儿井”在维吾尔语和古波斯语中的读音和拼写方式完全相同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人曾求助“秦人”传授“穿井”之法,修建地下暗渠
实地调查迄今已知最早的“坎儿井”发现于西亚(公元前8世纪的亚述帝国境内)
吐鲁番等地“坎儿井”在修筑技术上与西汉关中地区广泛使用的井渠法除引用水源类型不同外,其他基本相同
A.大宛成为西汉与罗马贸易的中介B.中国的凿井技术引进自西亚
C.古波斯文化因亚述人入侵而中断D.丝绸之路沿线存在技术交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夫建造了古代埃及迄今已知规模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塔高146.5米,四边各长230.37米,底边长227.5米,底角为51°51',占地面积达52906平方米。胡夫大金字塔的中心采用黄色石灰石块,外层以及内部通道采用优质的浅色石灰石,墓室则用大块花岗岩砌成。塔身系用230万块石头砌成,平均每块的重量约为2.5吨;每块石头全都经过细工磨平,石块之间没有石灰泥之类的黏着物,完全靠着石块本身的重量紧紧压在一起。至顶盖呈三角形,这种独一无二的结构显然是用来缓解顶板所承受的石造物的压力。在一个间隔墙上,用象形文字刻写着胡夫的名字。胡夫墓室的南北墙上,开有两条狭长的通风道,以45°穿过石造物通往金字塔外面。

——摘编自令狐若明《让时间“惧怕”的古埃及金字塔》

材料二   古埃及象形文字从公元前3200年左右形成之后,始终是古埃及人使用的官方文字,尤其是古埃及神庙、墓葬、官方档案以及文学作品的主要文字形式。最晚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人建立了统一国家。随着统一国家的建立,用于记载事件的象形文字逐渐成熟,成为此后近三千年埃及人使用的标准文字。古埃及人多神崇拜和君权神授的文化观念逐渐形成,并成为古埃及本土人关于自身及其国家认同的基本理念。概言之,公元前3100年左右,随着统一国家的产生,文字体系的形成和文化认同的成形,古埃及进入文明社会。

——摘编自郭子林《古埃及文明消亡的现代反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夫金字塔的建筑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述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古埃及文明。
2024-04-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关于“杯酒释兵权”故事的不同记载,对此合理解释是(     
记载来源作者经历重大事件故事演变情况
丁谓(966—1037年)《丁晋公谈录》赵光义北伐失败赵普奏“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太祖悟而从之。
王曾(978—1038年)《王文正公笔录》杨家将北伐失败,澶渊之盟太祖召“守信等曲宴”,提出“莫若各守外藩”“优游卒岁”“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司马光(1019—1086年)《涑水记闻》宋夏庆历和议,王安石变法若身临其境,对酒宴和“屏左右”后君臣对话、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后人常引用此版本,并评曰:“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A.个人记载具有较强主观性,可信度差
B.司马光的记载最为详细,可信度最高
C.三则史料互相佐证,证实故事可靠性
D.故事演变反映对宋初集权措施的反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乾隆时期《湖南通志》记载:茶,产安化者佳。充贡而外,西北各省多用此茶,而甘省及西域外藩需之尤切。设之官商,做成茶封,抽取官茶,以充市易,赏赍诸蒙古之用。每年商贾云集。据此可知(     
A.朝贡贸易推动湖南经济发展B.湖南茶叶的跨区域贸易兴盛
C.官商垄断湖南茶叶交易市场D.湖南是茶商活动的主要地区
2024-02-25更新 | 379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史记》中描述江南为“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晋书》中记载江南“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南朝《宋书》中则指出江南“皆播麦菽”的景象。据此可知,江南地区(     
A.农业发展超过北方B.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农业商品化程度高D.饮食结构渐趋改变
8 . 唐代杜佑的《通典·食货典》中记载:“建中新令,(将所有赋税)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其他杂税没有了存在的理由),浮浪(游民)悉收,规避无所”。由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A.利于规范税目和增加税收B.缓解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D.旨在提高政府征税效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记载,辽国不仅“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指中原)”,而且还在开泰元年(1012年)给生活在今黑龙江地区的铁丽部“诏赐……《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这说明(     
A.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大B.契丹民族已完全汉化
C.理学思想得到了推广D.宋辽间文化交流频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