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美法系起源于中世纪之英格兰,主要来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与诺曼底封建法的融合,威廉公爵在诺曼底征服后踏上英格兰的土地,为了扩大王权,派遣大法官到英格兰各地出巡,处理农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在处理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并无成文法可供凭借,判案全靠依据当时风俗习惯,基督教道德也对审判结果有很大影响,此为今英美法系之滥觞。

材料二:大陆法系的名词解释?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


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和材料二,谈一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什么不同?
2022-11-12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曾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进口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一以 上均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3 . 百年来的峥嵘岁月,百年来的砥砺奋进,百年来的蓬勃发展,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昂首迈进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材料二   《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材料三   《中国梦》歌词∶你在倾听,我在倾听,一个声音在历史穿行,你在追寻,我在追寻,一个夙愿让民族振奋。这就是你的梦,这就是我的梦,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啊文明梦,中国梦啊和谐梦,中国梦啊强国梦,中国梦啊富民梦,沿着梦的方向,触摸幸福,我们走向新的征程。跟着梦的引领,脚踏实地,我们走向伟大复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28年浴血奋战的三件大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为了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共产党在哪些会议上提出了哪些方针?(不得少于两个)
(3)根据材料三,请谈一谈你在学习生活中为实现中国梦和个人理想,将如何努力于行。
4 .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文明的交流碰撞是世界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创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三大发明在西方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要有何变化?
(3)请结合中国近代史,谈一谈你对“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这句话的理解?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1990与2008年度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年度

GDP(万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乡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元)

城乡合计


收入(万元)

占GDP


(%)

1990

18667.8

1516.21

990.38

12873.9

68.96

2008

300670

15781

4760

130082

43.3

表2:城镇、乡村、政府消费情况

年度

GDP(万亿)

农村居民消费占GDP(%)

城镇居民消费占GDP(%)

政府消费占GDP(%)

1990

18667.8

24.2

24.6

13.6

2008

300670

8.9

26.5

13.3


(1)概括表1和表2所反映的近20年来中国部分收入与消费的特点。
(2)根据以上的情况,谈一谈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措施。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情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以及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坏消息是,写实的艺术作品并不像它表面上那样写实,而是往往缺乏现实,它不仅没有反映社会事实,反而对其进行了歪曲。因此,历史学家如果不考虑画家或摄影师的各种动机(更不用说他们的赞助者和客户的动机),就有可能被严重误导。然而,让我们回到好消息上。歪曲现实的过程本身也成为许多历史学家研究的现象,为如心态、意识形态和特质等提供了证据。物质的或表面的形象,为自我或他者的精神或隐喻的“形象”提供了极好的证据。

——彼得·伯克《图像证史》

材料二:如同最精良的电脑无法取代人脑一样,无论多么精当的影像史料也不可能完全颊覆、遮蔽纸质文本的价值,只是在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有价值的内容,无法设想历史学家敢终会成为影像作品的制造者。纸质文本与影像史料之间是相互弥补、相互支持的关系,绝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张晓校《影像史料重塑史学叙事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写实的艺术作品可能“歪曲”社会现实的原因,并概括这种“歪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结合影像史料与纸质文本史料的特点,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2024-02-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材料三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l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1)材料一中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城市为自治而斗争的常用手段有哪些?材料二中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领域创办近20个军事企业,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沿江和边疆省份。
军事工业建立福建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逐步建设了近代化的炮台、船坞和港口。
海军创办的民用企业遍布全国各地有近170家,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矿业、冶炼、轻工和机器修造业等。
民用工业兴办近代学校,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教育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派遣驻外使领。
外交自己培育出的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外国教师、技师组成的近代中国科技队伍逐步形成。
科技队伍创办近20个军事企业,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沿江和边疆省份。

——摘自徐双《洋务运动破产了吗》

材料二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它的指导思想是“师夷制夷”和“中体西用”。“师夷制夷”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采“西学”是为了维护“中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洋务派本身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其内部十分复杂,难以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攻坚克难的领导核心。洋务运动选择的“师夷制夷”的道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解决不了主要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贫穷落后的问题。清朝统治者在“御内”和“制夷”上首先选择了“御内”“制人民”。洋务派大力“求富”,是为清政府开财源、筹军饷而不是解决广大人民的贫困问题,洋务运动是不可能得到广泛人民群众支持的。洋务运动从发生到结束的40年间,列强侵略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清政府风雨飘摇,洋务运动追求的富强根本不可能实现

——摘自刘俐宏《洋务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并谈谈洋务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初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的发展,帝制的倾覆,共和制度的诞生,宪法的制定,国会的召开,选举的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是一场民主宪政的真正试验。这场试验虽然结局不成功,但依旧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国初期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之中,且中国的封建专制持续很长时间,这种背景下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甚至是“拿来主义”,使得受封建统治多年的民众缺乏心理准备,有些麻木不仁,国内的资产阶级力量也薄弱,不可能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的决裂。辛亥革命的胜利具有特殊性,它不是具有共和理念的革命党人一方取得的彻底胜利,而是以暴力加谈判取得了成分复杂的胜利,由于各种目的而与清政府决绝的政治派别,拥兵武人挟革命大潮而来,为后面的政局动荡埋下了伏笔。

——摘编自刘英涛《民国初期政治制度分析》

材料二   1940年,毛泽东指出,抗日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抗日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根据地规定无论是抗日根据地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富农和一般地主,均可参加抗日政权。各地按照“三三制”的人员结构比例进行选举,“三三制”政权所体现的是以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为基础,成为抗日根据地具有自己独创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抗日民主政权的产生“经过人民选举”,凡年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性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精神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得到了认真实行,并且制定了相应的选举制度。1944年美国观察团成员赴延安考察时也深刻感受到边区政治的特色,这里“人民积极向上,与重庆相比是另一个世界”。

——摘编自谢双明《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政治变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并简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