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9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期间,清宗室耆英在奉天部署海防,提出“严守口岸”“以守为战”的战略防御措施;鸦片战争之后,耆英在江南整军经武,提出“水陆并重”“改革水师定制”“师夷长技”等海防思想。上述材料说明(     
A.鸦片战争推动晚清制度变革B.近代海防观念已初步显现
C.清廷军事装备深受西方影响D.洋务派国防实践成效显著
2 . 秦朝建立时自认为水德,“水气胜,故其色尚黑”,所以秦朝的衣服旗帜皆以黑色为尊,并把百姓命名为“黔首”。这表明秦始皇(     
A.用颜色彰显统一格局B.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C.把儒学作为官方学说D.大力推行郡县制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二“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2024-01-28更新 | 901次组卷 | 82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代,禅宗六祖离能提出"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其三世徒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寺院章程)主张:丛林以无事为兴盛,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处众以谦恭为有礼。由此可知,唐代(    
A.儒学独尊地位牢不可破
B.佛教融合儒道思想
C.佛教注重维护礼乐制度
D.三教并行趋势显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辽代王爵受封者主要是契丹贵族,以皇室近亲、皇族疏室和后族成员为主,异族功臣受封者较少。而五等爵受封者则以各族功臣为主,契丹贵族成员较为少见。这(    
A.体现了群体分化的特征
B.实现了疆域版图的治理
C.说明了民族认同的加强
D.反映了因地制宜的策略
7 . 某同学在研究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战争变化时,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绘制了以下表格。这种变化(     
项目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战争参加者贵族庶民
兵器来源贵族国家
兵制“国人”兵役制;兵农合一普遍兵役制、募兵制
参加人数不超过十万人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
A.体现了集权政治的趋势B.保存了贵族的经济实力
C.根源于宗法分封制破坏D.阻碍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为小豫同学为探究性学习而收集的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部分重要史料。下列对他所收集的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重要主张选摘

作者及文章

“即今日欲开民智,开绅智,而假手于官力者,上不知凡几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上权过重,民气不伸;民气不伸,国势亦因之而弱”

易鼐《中国宜以弱为强说》

“拓睦仁(日本明治天皇本名)之未竟,用明治之五誓言”

樊锥《开诚篇》

A.维新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B.救亡图存成为国人共识
C.戊戌变法触动顽固派利益D.有识之士一致赞同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国馆藏有一份清末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它与清廷正式颁布的清单定本存在诸多差异。清单底稿第一年第一条原有“请旨宣布开设议院年限宪政编查馆资政院同办”,最末一条原有“光绪四十三年第十年”字样,正式颁布时两个关键性条目均被删除。这反映了(     
A.预备立宪不得人心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
C.政府改革决心不足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的苏州一带,“凡家累千金,垣屋稍治,必欲治一园。若士大夫之家,其力稍赢,尤以此相胜。大略三吴城中,园苑棋置,侵市肆民居大半。”这说明当时(     
A.世俗文化氛围浓厚B.士人传统观念颠覆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