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益州号称“州之瑰宝”,和扬州地区并称为“扬一益二”,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主要粮食生产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简析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的不同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水在罗马帝国扩张和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伴随帝国的扩张,罗马修建了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城市供水系统,以此来巩固对所占领土地的治理。罗马帝国还通过水推行罗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修建了许多大型公共浴场及冲水厕所等设施。统治者认为沐浴不仅能让军队更有战斗力,也能够使领土上的“蛮族”变得文明起来。这些设施由国家统一规划、大多由军队建设,更彰显了国家的实力。

——摘编自郑晓云《早期西方水文明的构建及其影响》

材料二   到1830年,英格兰大工业城市的河流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英国人对泰晤士河的治理面临诸多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先后制定了《污染控制法》等法律。成立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协调各个部门及公众的合作关系。至1955年共兴建了190多个小型污水处理厂,并进行技术改造与合并。不仅如此,英国公众和民间环保组织积极参与泰晤士河的治理与保护事业。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水质最好的河流。

——摘编自梅雪芹《“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水文明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泰晤士河持续污染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泰晤士河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就水文明构建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推动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贡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127.88亿人增加到10.3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1.52亿人增加到2.3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1.9亿人增加到2.8亿人;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9%以上。织就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牢牢守护着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祖任平《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
4 . 历史学家波拉德认为,近代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初的西欧全然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持续700余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形成虔诚的宗教信仰与爱国意识,最终于15世纪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启短暂却辉煌的新世纪篇章。同时期,英法日益强大的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19世纪,民族解放和重振德意志的壮志激励着俾斯麦用:“铁血”战争方式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等

材料二   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民族国家得以产生的共同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国家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2023-04-28更新 | 45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

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 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 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 ·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 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 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湖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第三阶段的新发展。简述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023-04-28更新 | 29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4-18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在反封建方面不断探索,促进了欧洲的制度变革与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们请出古代幽灵“为自己壮胆”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在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他们提出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思想在英美两国的制度变革中有何体现?
7 . 赋役征发和基层治理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即按户登录人口,强调基层人民通过户籍接受国家的统治与管理;“齐民”则意味着他们是受国君统治的平等人民。其内容涉及户籍、军队、地方行政、族群聚落、土地、法律和身份七个方面。

——摘编自杜正胜《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

材料二   (两税法施行后)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材料三   教化即“以教化民”、“以教道民”,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教化的传统,把教化看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宋代宋代一改唐代《开元礼》以君主、宗室、官僚为对象制定礼仪制度的特点,其修订的《政和五礼新仪》多涉及庶人礼仪。宋代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教化,宋仁宗皇祜年间,陈襄知仙居县,撰制《劝谕文》,劝诫乡民:和睦宗族,救恤邻里;各依本分,勤修本业。这是宋代地方官颁布“谕俗文”的开端。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由民间自行推举年高德劭之人掌教化,其主要职责即是向民众宣读并讲解《大明律》及《教民榜文》,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明后期,乡约宣讲明太祖《教民榜文》中的六句话即所谓的“六谕”,不遵守的百姓会受到处罚。

——摘编自邢丽芳(儒家教化及其有效性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实行户籍制度的根本目的,并结合史实说明汉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欧阳修对两税法的认识,并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角度谈谈两税法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任选一朝代,自拟论题并做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王位继承法》(1701年)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思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样《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2023-04-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涟水滨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路易十四(1638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人们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下才有一个祖国,在一个昏君统治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祖国了。——伏尔泰。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三   国际法是近代欧洲的产物,它是以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基础的。在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之后,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主权国家。和约确立了几个重要的国际法准则:主权原则(国家观念取代神权观念,各国以平等地位坐到谈判桌前,不再听从教皇意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各当事方商定适当的和平方法,包括谈判,调停、和解、仲裁、司法解决),保障人权原则,信守公约原则(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王艳丽《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际法原则的发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法国人的“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法对欧洲近代外交体制的影响。
2022-11-27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宣帝诏曰:“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镇抚外蛮,宣扬汉朝威信,迎接匈奴单于的堂兄日逐王民众,攻破车师国兜訾城,功绩卓著。封郑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

——《汉书·郑吉传》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多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等因素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政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汉朝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沟通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通道。
(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政区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一个主题。
2022-11-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