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45 道试题
1 . 20世纪,考古学者在德国的一座公元前6世纪的克尔特人首领墓葬中发现了丝绸织物残片,在公元前1000年代中叶至公元前3世纪的阿尔泰巴泽雷克古墓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中国凤凰刺绣和山字纹铜镜。这反映出(     
A.中国文化受外来因素的影响B.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C.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高超D.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2 . 1950年婚姻法从起草到结稿的一年半中,历经41次修改,每章每条都是字斟句酌。据曾参与起草工作的人员回忆:“讨论问题时,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因为这是为新中国和五万万同胞起草的婚姻法,大家都意识到它的分量。”据此可知,1950年婚姻法的制定(     
A.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B.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
C.体现了立法的严谨性和民主性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3 .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指示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作了具体规划,在农村中着重培养三种卫生员,即不脱产、半脱产的卫生员和专职医生,并在农村普遍推行“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制度。这有助于(     
A.缓解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B.满足合作社农民的医疗需求
C.将农村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D.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
4 .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续定招工章程》,其中规定:“工作日期时刻,定准七日之内必得休息一日,一日之内作工不过四时六刻(即外国九点零二刻)。期满如欲回国,彼处必将合同所注之水脚路费若干,按数备全交付,便船送回中华。”这些规定意在(     
A.维护华工的合法权益B.缓和国内的人地矛盾
C.废除列强的治外法权D.推动国家间平等交往
5 .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有公司通过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还有公司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实施全球化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公司专注于无人机技术研发,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据此可知,这些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创新能力B.利用数字技术C.开展国际合作D.强化风险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某学者将“地理发现”定义为,“任意文明民族的代表第一次到达了或最早了解了各文明民族 均前所未知的地表的某一部分,或率先确定了地表已知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强调不能将“地理发现”和“地理大发现”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地理发现”呈现出欧洲中心色彩
B.“地理大发现”是特定的历史事件
C.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属于“地理发现”
D.“地理大发现”结束于登陆南极洲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6年,从日本舶来的“东洋车”开始出现在北京街头,由于不需要什么技术,大量农民进城拉洋车。调查显示,到1924年时,北京有20%的人的生活离不开人力车。北京本有深厚的行会传统和基础,但人力车夫却长期没有行会。车夫与老板的矛盾都局限在个人层面,没有上升到阶层的层面。当有轨电车开进上海、天津,并开始向北京进发时,遭到“人力车”从业人员的激烈反对。1929年,以人力车夫为主的“旧行业”与电车工会甚至发生暴力冲突。此前人力车夫常被社会视为流痞一类,而这次公开的集体行动、集体反抗,使社会开始正视他们。中国共产党也重新重视起在北京人力车夫中的组织动员工作,不久就大见成效。

——摘编自雷颐《北京人力车夫与中国现代性转型》

阅读材料,围绕“交通工具与现代性转型”,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唐高祖以老子出函谷关的传说为基础,认为老子乃陇西李氏先祖,要求全国各地大修老子庙并亲自主持拜祭老子的典礼。唐太宗也曾以政令、诏书等形式提高道教的地位。由此可知,唐初(     
A.道教成为唐朝的“国教”B.传统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C.朝廷依靠黄老之学治国D.儒学、佛教被官方压制
9 . 如表所示为部分官方文件中或会议上对于“耕地红线”的表述。党和国家的这些要求旨在(     
表述出处/提出场合
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十一五”规划纲要
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1月)
A.保证国家基本口粮绝对安全B.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C.改善种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D.依法保障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京临时政府在其成立后的一个月内就制定出两部有关文官考试的法律草案。南京国民政府直到1929年才颁布《考试法》,次年,考试院正式成立,而《公务员任用法》直到1933年才公布。与南京临时政府相比,南京国民政府(     
A.缺乏政治民主化的动力B.吸纳科举制度合理成分
C.立法工作受到列强干预D.强调公务员的政治中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