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并参与新政,“救时行道”。且发挥孟子的“新学奇论”,如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事君之忠,治民之仁”等。以礼法、伦理为核心,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等诸家学说与思想,以丰富理学内涵。

——摘编自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董仲舒新儒学相比程朱理学有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思想体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及提出的背景;并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11-16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言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原子能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请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美国晶体管问世
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96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2000美、日、法、德、英、中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材料三       

   
法国国营企业核电站

   
70年代末苏联阅兵式上展示的洲际导弹

材料四       美国人很快算出来,在苏联的GDP比美国及盟国少2334的情况下,这件事开辟了一条可靠的对于他们没有任何风险的破坏苏联实力的道路。归根到底,通过在无望的军事角逐中的经济消耗,有可能使苏联遭到彻底破坏。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发生的现象与哪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有关?他提出的利用原子能理论基础的关系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新科学技术的发明方面,苏联的地位怎样?试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当时西方和苏联的经济建设,各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的“这件事”指什么?美国的目的是否达到?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4-03-1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的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后,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宋朝主要出口纺织品、陶瓷、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从历史维度看,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思想家的推崇。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汉朝相比,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并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
2024-04-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各国在外交活动中,也需要国际法的约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而有效的利用、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与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无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维护海洋和平利用方面有何特点?该公约体现了国际法有什么样的发展?
(3)结合当今形势,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3-10-1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学素有“食货之学”的传统,“食”代指生产,“货”代指流通,正史多列有《食货志》,即为经济史专篇,复写、记录了中国历代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经济活动和发展脉络。以《明史》食货志为例,其条目如下:食货一:户口、田制、屯田、庄田;食货二:赋役;食货三:漕运、仓库;食货四:盐法、茶法;食货五:钱钞、坑冶、铁冶、铜场、商税、市舶、马市;食货六:上供、采造、采造柴炭、采木、珠池、织造、烧造、俸饷、会计。

——据《明史》(1739年修成)等编写

材料二   本书的第一卷就在研究劳动生产力得到改善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出在社会各阶层与不同条件的人民之间,自然而然分配的次序;本书第二卷将说明资本的性质,资本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资本使用方式不同,所推动的劳动数量又会有何不同;自从罗马帝国覆亡之后,欧洲各国的政策对手工艺业、制造业和商业等城市产业有利的程度,一直优于农业这种乡村产业。本书第三卷将尝试说明这种政策的由来;在本书第四卷,我将尽可能周详解释这些不同的学说(如重商主义、殖民思想),以及他们在不同时代与国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第五卷,则是讨论君主或政府的收入。

——据[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出版)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国富论》相比中国古代“食货之学”有何特点,并对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023-03-04更新 | 359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印刷术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用统一本国语言印刷的文本资料降低了知识信息的解码成本。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但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会读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较高级教育的状况,僧侣因此被排除出重要的职位。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据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及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有何价值?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欧文化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医药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中国已建立医事管理制度,医巫分业、医疗分科。春秋战国以后,医学战胜了巫术。汉代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闻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公元5世纪,医学教育体制创立,使医学教育逐渐由师徒、父子传授制,过渡到官办医学校的教育。在政府的鼓励下,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思想指引下,读书人逐渐改变了“医为小技”的观念,这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明朝李时珍所撰的《本草纳目》是一部中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摘编自李经纬《中医史》

材料二   自辛亥革命起,中医药学就被视为旧文化传统的一分子。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落后于时代。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西医专门学校而没有涉及中医。1929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这就是历史上的“废止旧医案”。抗日战争后,政府对抗战中仅存的中医横加摧残....在审查制度下,绝大部分中医已无法继续开业。

——摘编自《历史上的中医废立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中医药学在近代陷入困境的原因。
9 . 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后,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宋朝主要出口纺织品、陶瓷、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三   从历史维度看,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思想家的推崇。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与汉朝相比,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有利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并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
10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材料一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   1855年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为标志,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务员制度诞生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用考试录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澄清吏治,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必然成为其亟须进行的事务,正如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的报告辞中指出的那样,“至于我们今后实行总理所定的考试制度,当然是为的拔取党国的人才而考试,为的澄清全国的吏治而考试,为的实现总理的三民主义而考试”,由此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张玲《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时间,并分析英国文官制度让“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并对比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有何不同?②指出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趋势和意义。
2022-10-11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