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1 .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据此可知(     
A.《天方夜谭》具有一定史料价值B.文学作品是第一手史料
C.《天方夜谭》能够还原历史原貌D.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发展脉络,它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文明。



结合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3 . 阅读表格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

状况

时期

主要表现

加强地方管辖

调整中央机构

确立

秦朝

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巩固发展

西汉

颁布推恩令;分设刺史;设西域都护府

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汉书·艺文志》

材料四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 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将表格填写完整。
(2)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始皇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的?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4)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对待儒学发生怎样的变化,并阐述其影响。
(5)指出材料四“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月氏”的历史意义。
(6)综上以上材料,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道路上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022-10-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曾国是周代的姬姓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受于汉水随地,史称随国,秦统一后,改为随县。南北朝时,西魏杨忠控制随郡后,又将其升格为州,随州自此产生。该地名称的变更
A.为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线索B.反映了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
C.是古代政局动荡的一个缩影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公元前18世纪起,北方游牧民族对亚欧农业带曾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入侵。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在历史学中常常被称为“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首先,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后,多多少少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传给了农耕民族。其次,农耕民族在文明程度上高于游牧民族,但相较之下又过于文静柔弱、缺乏活力,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许多农耕民族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进行改革甚至借鉴入侵的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最后,文化的力量比武器的力量大千百倍,游牧民族对文明民族的武力征服最终会被文明民族的文化所征服。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以具体史实,说明“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文明交流演进的主要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2年,梁启超将(此前)五十年里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器物”、“制度”和“文化”。美国历史学家保罗·柯文根据中国受西方冲击的程度把中国近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事件划分为三个“层带”。柯文还特别指出,以下三个层带的内容是流动的,层带之间也时常互相影响。

层带

相关历史现象

最外层带

通商口岸、现代兵工厂、船坞、近代报人(媒体人)、总理衙门等

中间层带

太平天国运动、“同治中兴”、反洋教运动中的排外主义思潮等

最内层带

语言、书法、农村的生活方式以及古老的风俗习惯与制度等

-据[美]保罗·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等整理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紧扣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4-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

状况时期主要表现
加强地方管辖调整中央机构
确立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巩固
完善
西汉颁布推恩令;分设刺史;设西域都护府
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由文官出任知州,并增设通判实行二府三司制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强化地方设“都布按”三司
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台湾府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字母按照表格填入相对应的序号后面。
A.设行省   B.设政事堂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三公九卿   E.设军机处   F.设中朝
(2)综合上述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特征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材料表明
A.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文化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阿拉伯文化的极度繁荣
2022-05-05更新 | 1410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段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遗产是人类发展的“见证者”,1986年开始工业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通过梳理中西方工业化历程,有学者依据不同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绘制出“工业遗产产生时间线”(图1),还按照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绘制出“宏观保护理念示意图”(图2)。

   

——摘编自徐恺阳等《特色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价值思辨——以四川机器局遗址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图2、图3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信息。
(2)如果让你绘制另一类型文化遗产的时空线索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10 . 华夷之争是贯穿春秋战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西周时期,华夷之争已比较激烈。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后人概括当时的形势为“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下面对这一段历史的解释错误的是(     
A.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口号是华夷之争的体现
B.戎狄蛮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是在种族血缘方面
C.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双方也存在密切交流
D.华夷之争也促进了华夏认同,丰富了华夏文明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