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6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份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200810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

材料二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1110日)

材料三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速度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共性?
(3)据材料三说明“修正主义者”解决危机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谈一谈你对应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020-11-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皇室生活的奢华习气自北宋中期开始从上到下感染到黎民百姓,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东京处在时尚中心,俨然一座消费或寄生的城市,为了满足种种消费需求,城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应的商业、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材料二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三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造成东京市坊分离制度破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代希腊
(1)结合材料一地图和所学,谈一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发展的影响。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4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摘自《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和教条主义之绑,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什么力呢?就是借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第三大突破,是人中共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

——摘自李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论十大关系》提出的时间,并概述其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共在80年代初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松绑发展”所作的努力,并指出本世纪初中国“借力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2021-07-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5【2021】【高三下】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有教无类”,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

材料二   “有”和“无”、“难”和“易”、“美”和“丑”、“福”和“祸”都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

材料三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请回答:
材料一、二、三思想的学派及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谈一谈这一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021-06-2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对于各国而言,现代化是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现代化道路,钱乘旦教授认为,走向政治民主是共同的终点,但方式因条件而异。他对西方发达国家总结出这样三条政治现代化道路:第一条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渐进改革之路,即通过不断的改革、妥协完成政治现代化的道路;第二条是以法国为代表的人民革命之路,暴力色彩浓厚,反复而跳跃;第三条是德国式道路,其特点是新生社会力量在现代化过程中丢失主动权,旧的社会统治集团主导国家现代化,最终将国家引向错误的发展方向。政治现代化的这三条道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世界其他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也大体会遵循这三种模式,只不过在细节上有所不同而已。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涵,陈晓律教授认为工业化模式包括:英美模式,即内生型的自由放任模式;法国模式——曲折的发展模式,工业化延续时间长,变化的幅度也较为缓慢,其特征是“没有工业革命的工业化”;德日模式,又称统制型工业化模式,政府对工业化起引导作用,但不直接涉足经济发展领域。

丁建弘教授通过对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俄国、日本等国现代化历程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在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创造的现代生产力的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新历史时代,发达国家是领头羊,二百多年来世界各国先后被卷入现代化的世界大潮之中;现代化道路又是多样的,每个国家都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通向现代化之路。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谈一谈你对西方现代化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以后,开始入侵印度。1613—1696年东印度公司先后在印度沿海的苏拉特、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18世纪中期,仅在孟加拉一地东印度公司就建立了150个贸易站和15个大商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进行的掠夺是十分惊人的。最初是利用沿海商站进行不等价贸易掠夺财富。……攻陷迈索尔首府后,他们一连抢劫3天,其中仅王室珍宝即达1500万英镑。……掠夺的另一种手段是强征赋税。从1765年起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孟加拉征收田赋,10年内竟使田赋额增加3倍以上,占东印度公司收入的2/3。……对印度的掠夺成为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它国内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的机制棉纺织品把印度传统的棉纺织工和家庭手工业一齐消灭了,破坏了印度文明特有的村社组织的经济基础,从而消灭了上百万个这样的小小村社,给印度次大陆的农业文明社会造成结构性的破坏……英国人修建铁路和兴修水利,为印度现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在印度开办了近代教育推行英语教育,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禁止社会恶俗,立法制止杀婴儿祭拜恒河河神的风俗和寡妇殉夫火葬风俗、废除残存的奴隶制度。

——摘编自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的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英国的殖民侵略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影响。
8 .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文明的交流碰撞是世界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创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三大发明在西方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要有何变化?
(3)请结合中国近代史,谈一谈你对“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这句话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具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李大利《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19239月—19244

材料二   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政策……于是才有四月至七月四个月中的各次胜利。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材料三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上义过程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材料四   邓小平把能否大胆改革开放看作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为此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九十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依据上述至少两则以上材料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反思自身的过程。它冲破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封闭意识和自大心理,强化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的内在驱动力,对中国的近代化具有积极意义。这一过程中,全盘否定民族文化、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仅限于上层人士和社会精英参与等弊端也比较明显。因此,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包容得失的历史过程,遵循着其内在发展逻辑。实践证明,近代中国文化的最终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摘编自孙守敏《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及得失》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刘家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进程加以简要评析。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当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