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众说汉武帝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皇帝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漏积于外,阡陌之间成群。

——《史记平淮书》

(1)材料一描述的景象史称什么?是怎样出现的?

材料二: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改正朔,定历数,作诗乐,建封禅,绍周后,号令文章,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2)材料二和材料三,记述汉武帝哪些方面的事迹?

材料四: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信惑神怪,巡游无度,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

——《资治通鉴》

(3)材料四从哪些方面批评了汉武帝?

材料五:(汉武帝诏)“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

——《汉书西域传》

(4)作为史料,材料五能对上述哪则史料观点提供证据支持?说明理由。
(5)基于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对汉武帝评价的争议?
2023-09-16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古时代

某学习小组选择以“中古时代”为主题,展开自己的课题研究。请帮助他们完成以下的课题内容。


(1)请将以下关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进程的表格填写完整。
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简表

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
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期____________加强城市复兴→城市自治
关于中古时期的亚洲,同学们就以下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请帮助他们做出决定。
(2)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的是(       
A.希腊人B.罗马人C.阿拉伯人D.奥斯曼人

(3)历史上最后一个控制丝绸之路西段要冲(包括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巴格达、麦加和开罗),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帝国是(       
A.法兰克王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4)以下表述中,属于对历史事件的主观认识是(       
A.巴格达曾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
B.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进行改革
C.1453年,奥期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
D.笈多帝国保留藩王体制,政令不统一

(5)日本开始模仿隋唐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A.幕府建立B.大化改新C.入侵朝鲜D.明治维新

材料一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篘新酒,金刀鲙锦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嗐哩嘛哈《答大明高皇帝问日本风俗诗》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6)材料一中的“中原国”当指唐朝。
(7)材料一涉及“唐、汉”,说明作者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
(8)作者称“桃李一般春”说明作者内心认为本民族文化更加优秀。
2023-12-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3 . 众说汉武帝。西汉以降,对于汉武帝的评价众说纷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记述汉武帝哪些方面的事迹?除此之外,在加强专制集权方面汉武帝还有哪些措施?请从政治、经济角度各举一例。

材料三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

——《资治通鉴》

2.材料三从________等方面批评了汉武帝。

材料四   (汉武帝诏)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注:选摘自汉武帝《轮台罪己诏》。这是公元前89年,68岁的汉武帝在经历了“巫蛊之祸”和李广利全军覆没后向天下颁布的自我反省罪过的诏书)

——《汉书·西域传》

3.材料四能支持以上哪则史料的观点?请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4.请基于以上四则材料,谈谈对汉武帝评价出现争议的原因。
2023-11-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忘却与铭记。

材料一   1840年后的数十年间,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这场战争”指哪场战争?它使清朝陷入了怎样的境地?

材料二   在英国中学和大学的历史课上看不到鸦片战争的内容是十分可能的……还在1900年前后,一些英国历史教科书……就不再提第一次鸦片战争,而是委婉地写道,他们在1842年“得到了”那个岛。

——英·蓝诗玲《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之名最早由一位英国记者所起,以讽刺政府的不道德行为,后来英国教科书“不再提第一次鸦片战争”,其目的何在?
2023-04-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上海·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贫穷田舍汉,……今世作夫妻。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里正催庸调,村头共相催。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禈袴,足下复无鞋。……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租调无处出,还需里正倍(赔)。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

——王梵志《贫穷田舍汉》


(1)依据材料三推测作者生活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此材料可作为研究作者所处时代“农民的生活状况”的____(A.直接史料/B.间接史料)。
(3)诗中的“里正”的主要职责是____(双选)。
A.赈济族人   B.维持治安   C.催纳赋税   D.掌管狱讼
2022-10-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上海专用)0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由此可知“焚书坑儒”(     
A.巩固了秦初的统治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C.推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是秦始皇反对迷信的体现
2022-10-22更新 | 194次组卷 | 15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莘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句中“开元”是指
A.年号B.庙号C.谥号D.地名
2022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名校
8 . 时代教育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引人深思。

材料一 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的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力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1860年代,奕䜣等奏称:与外国交涉,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设工同文馆,招考斗又、天文、算学,采西学、制于器力自强之道。

1898年,康有为奏称:西人之于民,皆思教之而得其用,教之以算数国史、天又地理、化光电重、内政外交之学,惟恐其民之不智。吾之教民,束缚于八股帖括之中,惟恐其民之不愚。

清末新政时期,学者倡议:“教育一事,当全国划一,故以颁教育制度力第一要务。”督学大臣张百熙等奏称:节取欧美日本诸邦之成法,拟学堂章程,颁行各省,裁减科举,归重学堂。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汇编》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教育的宗旨是:军国民教育(偏于强身健体)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以公民道德为中坚和根本。

——摘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一,概述隋唐科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近代以来教育理念的变化。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2021-08-13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劳劳车马
晚清重臣李鸿章(1823-1901年)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亲历晚清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上褒贬不一。

材料一 李鸿章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1组建淮军,抵抗起义军队
1872创办轮船招商局,投身运动。
1885与法国签订中法
1895甲午战争失败,与日本签订
19019月,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1月,去世。

材料二 劳劳车马未离鞍,帖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犹未息,请君英作等闲看。

——【清】李鸿章《临终诗》

材料三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彼非无鞠躬尽死而后已之心,后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请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中国朝野上下之人心,莫不皆然,而李亦其代表人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根据所学,完成材料一表格中的填空。如獨补充有关李鸿章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还可补充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如何理解李鸿章所说的“海外尘氛犹未息”。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对李鸿章境遇的价?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对李鸿章有何评价?
2021-05-1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士人·精英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传统士人还是现代知识精英,都要在时代洪流中作出抉择。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科举停废,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四民之首的士人不再以科举为指挥棒,而是各择出路: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分子精英,旧学即废,全国上下转而崇尚新学,留学成为读书人进阶的最好途径。然而有条件留学的知识分子毕竟还是少数,而这些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归国后往往成为上层精英,如胡适。投身实业,清朝末年,在“西潮”冲击下,“商”念来愈被提升到重要位置,与西方商战,追逐高利风行一时,很多具有传统功名的人转而投身实业,如清末状元张謇、孙家鼐。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清末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山西士子刘大鹏。还有一部分人加入会堂,或投身于军事活动,因此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向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出路更趋多样化。

——摘自何吉美《科举制的存废与清末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动》

材料三   ……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面对接踵而来的社会危机和历史巨变,积极思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走上历史的中心舞台……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政治社会的革命……。

——摘自康冀楠《清末开封:河南省革命摇篮》


(1)材料一中的“长策”指什么?如何理解“……赚得尽白头”?
(2)“科举停度,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不同时代“他们”的抉择
2020-12-23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