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公元2世纪下半叶的罗马作家米努契乌斯·菲利克斯曾说,“罗马人除了拜自己的神之外,还拜所有的神……刚征服一个城堡,就对这一地区的神灵叩拜起来,无论什么神都拜,甚至设立神龛拜不知名字的神,还拜亡灵”。这一做法(     
A.消弭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B.是罗马万民法实施的结果
C.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D.动摇了基督教的国教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中期,恩格斯这样描述其生活过的曼彻斯特:“只要哪里还有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把它堵住……东一排西一排的房屋或一片迷宫式的街道,像一些小村庄一样,乱七八糟地分散在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粘土上。”这说明了英国(     
A.城市化建设呈现自由放任的轨迹B.工人居住环境日趋恶化
C.工业革命推动圈地运动快速发展D.新兴城市功能渐趋多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24年的春运,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自驾的比例增加。为适应这一变化,交通运输部上线“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帮助人们查询高速公路实时状态等信息,如果遇到事故,也可通过小程序“一键呼救”。根据材料可知(       
A.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B.信息革命成果已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C.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D.微信小程序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024-04-08更新 | 36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时期,周王以“授民授疆土”的方式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批周人统治,各族混居的新型国家。这表明西周时期(     
A.宗法血缘观念日趋淡化B.贵族统治秩序逐步建立
C.国家组织形态发生改变D.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冷兵器时代,战士的“护身衣”甲胄,其质地有兽皮、铁等,至汉代铁甲逐渐取代皮甲成为主要的防护装备。汉代制造铁甲不可能用到的技术(工具)是(     
A.炒钢B.水排C.高炉冶铁D.灌钢法
2024-03-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后半叶国际法大事记

1856年,欧洲大国与土耳其、撒丁诸国签署《巴黎宣言》,规定了海战法的四大原则。

1864年,欧美十二国签订《红十字公约》,确立了战争法中伤病者及中立人民待遇的原则。

1868年,欧洲十七国签订《关于在战争中放弃使用某些爆炸性弹丸的宣言》,禁止使用一定重量以下的爆炸性弹丸或装有爆炸性或易燃物质的弹丸。

1874年,欧美亚二十二国签署了第一个国际性邮政公约《伯尔尼条约》,并正式成立了邮政总联盟。欧洲十五国签订了《关于战争法规和惯例的国际宣言》,规定作战人员与普通平民区别对待,不准掳掠民物等内容。

1882年,签订了《保护海底电线章程》,对平时海底电线的保护作出规范。

1883年,欧美亚十五国通过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同时设立国际保护工业产权联盟旨在保护专利及商标。

1890年,欧洲各国铁路代表制定了《国际铁路货物运送规则》,并创设国际铁路货运联盟。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半叶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后半叶国际法的发展。
7 . 晋察冀边区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38年2月公布了调剂群众利益,改善人民生活的《减租减息条例》。3月,公布了《村镇公所组织法暨区长、村长、镇长、闾邻长选举法》,实行了普遍的民主选举,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这些举措旨在(     
A.完善苏维埃政权的治理B.调动民众边区建设热情
C.加强民主政权法制建设D.巩固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2024-03-08更新 | 564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8世纪,英国议会大力改革文官制度,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和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各政府部门负责人手中,规定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这一改革(       
A.保障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B.导致议会独揽了行政权
C.巩固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D.利于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9 . 下图为1906年通俗画报刊登的《谣言可笑》。针对民间流传已久的“扫把星”天象预警的可笑谣言,配文“彗星出现这件事,原来是天道之常,不关什么人间的祸福”,两位身着旗装的妇女围在一起,一位指着墙上告示在给另一位讲解。该画报意在(       

A.抨击儒家伦理纲常B.提高女性的文化水平
C.推动社会文明开化D.讽喻清朝的统治危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一带修缮长城,设置辽东、宣府等九个重镇,以防备蒙古贵族的袭扰。隆庆年间,明廷封与明修好的俺答汗为顺义王,封其妻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使其为明“保边守塞”;在大同、宣府等边外开设了多处马市,定期交易,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在西藏,明廷册封喇嘛教派领袖为“法王”,建立宣慰司等军政管理机构;修通从雅州到乌斯藏的驿道,设置驿站,“道路毕通”。西藏喇嘛和官商来京人数“宣、正间不过三四十人,景泰时十倍,天顺间百倍”。在西番设立赤斤蒙古卫、沙州卫、安定卫等,以畏兀儿、蒙古贵族或头目担任各卫指挥,“受边臣羁络”“给之金牌,令岁以马易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册)

(1)据材料概括明朝治边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的治边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