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宋时代,同业商人组织,叫做“行”,而“行”这个词,同时又指同业商店的街区而言。相同工种的作坊、工匠,组成为一“行”。到宋代,“行”的数目由隋唐的120行发展到440行。这一变化说明(     
A.政府管理更加严格B.商业垄断日益明显
C.劳作方式发生变化D.社会分工不断细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晚清时期中国官办船舶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四局二坞”,即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广州机器局、大沽船坞、旅顺船坞。其鼎盛时期都对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这些船舶工业(     
A.瓦解了中国传统经济B.抵御了西方列强入侵
C.实现了自强求富目的D.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曾对女子晚婚者采取了累进课税法。“凡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以上不结婚者,分成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即一个女子到了三十岁以上不结婚,国家每年要向其征收六百钱,相当于五个十五岁女子的算赋。这种累进课税法旨在(     
A.缩小贫富差距B.增加社会劳动力C.控制赋税收入D.扩大征税的范围
4 . 2010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战略不信任表现在(     
A.美国不断加大其在亚太区域的战略部署
B.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充满疑虑
C.美国始终担心中国把美国排挤出亚太区域
D.美国对中国挑战其世界霸权地位表现出焦虑
2024-01-2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5 . 20世纪50年代,我国武汉、北京、南京、苏州等地的粮食部门采用了苏联的机械通风装置,对稻谷和大米进行了机械通风降温的试验,获取了一些经验。这表明,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A.最早起始于苏联B.在当时已经广泛应用
C.解决了储粮问题D.在我国较早得到重视
6 . 美国《洛杉矶时报》曾刊登文章说,从中国进口的布娃娃玩具,在美国的零售价为9.9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在这2美元中,中国只获得35美分的劳务费,其余65美分用于进口原材料,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用。这本质上说明(     
A.中国产品的品牌效应不容乐观B.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利益的不平衡分配
C.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区域化D.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获得实际利润不高
7 . 1911年,《申报》上出现了第一个汽车销售广告——施突的贝克尔机器车。1921年2月8日,《申报》上出现了汽车出租广告和汽车修理广告。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民众生活方式的近代化趋势
C.外资垄断交通行业D.汽车改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硬板票到由计算机打印的红色软纸票,再到如今的“无纸化”电子火车票。我国火车票的变迁反映出(     
A.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B.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科技进步改变生活方式D.民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河南郑州的裴李岗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主要包括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其中,打制石器的数量约占10%,磨制石器的数量约占90%。这反映出裴李岗文化(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B.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C.工具制作技术的发展D.注重生产的精耕细作化
10 . 法律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舜典》到《清会典》这样连续出现的鸿篇巨制,说明古代法规一直处在由简到繁、由粗及细的逐步完备的发展过程中。从残酷的刑罚规定到废除肉刑,从首重刑法到兼及户、婚、田、土、钱、债等民事纠纷,表明法规一直受到社会发展和各种矛盾变化的直接影响。古代法规中不但有严刑峻法的内容,还兼及维护礼制、处理家庭财产继承以至尊卑贵贱主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种严格等级秩序,鲜明地反映着法规的阶级性质。中国古代,君主特权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君主所颁布的诏令敕谕是最高的法律形式,所作出的裁断是最高的判决。从北齐至清代,一直把“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列为刑章之首,正是统治意志的集中反映。律、令、格、式、例和诏敕、上级批详的长期并行,既说明古代法规的兼容性,又表现出立法、司法长期依附于政治权力,体现以君主权力和“人治”为中心的专制政治的特点。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路德的主观动机是纯粹宗教性的,然而他的思想行为却在客观上导致了世俗社会的巨大变化。从思想上来说,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转向了内在的信仰,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马克思说“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从实践上来说,路德的宗教改革最终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这种分裂引发了一系列宗教战争,并且通过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和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将“教随国定”的原则确立为处理宗教分歧的基本原则。该原则确认了宗教分裂的事实,从而使宗教宽容精神取代了宗教专制主义而成为新时代的精神特征。正是在这种宗教宽容以及由此而演化出来的普遍宽容的精神氛围中,现代科学和民主才成为可能。

——摘编自赵林《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秦朝以来历朝历代制订法律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路德的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