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最大的制度变迁,当属国体之变,也就是从封建制到帝制。西周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封邦建国,各个封国的政治、经济相对独立,按照宗法制,诸侯彼此认同,并尊周王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宗法政治秩序被打破,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皇帝制度,“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中国进入帝制时期。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帝制在中国持续了2133年。两千多年的帝制,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怎样延续王朝统治,这是皇权的安全问题;第二,怎样保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这是中央集权的问题。在这两个兴亡攸关的问题上,帝制国家一直处在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初,在高宗时做到宰相的十一人中,明经擢第者二人——裴炎、张文瓘,二人均为中高级官吏子弟;进士及第的有九人,其中真正寒士出身且父祖也没有官位的,只有郭正一、高智周二人。这一现象体现出,唐初(     
A.士族影响并未消退B.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取士发展较快D.科举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3 . 战国时期,孟子是邹国人,游说的却是魏惠王和齐宣王。荀子是赵国人,却在齐国的稷下做首席访问学者(祭酒),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礼遇,他还打破儒生不入秦的传统,给秦王讲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材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     
A.官僚政治已经形成B.士阶层活动频繁
C.儒家思想备受推崇D.礼乐制走向崩溃
4 . 东晋南朝时期,游牧民族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五谷杂粮与菜蔬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并吸收了汉族精细的加工方法,而汉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也得以改变,肉类食物的比重大大增加,加工方法也更多样。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北方汉族人口大量南迁B.统治者汉化政策的推动
C.民族迁徙促进文化交融D.经济发展南北差异消失
5 . 下表所示为拓跋推寅至拓跋珪时鲜卑民族大事记(部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鲜卑民族的发展(     
时期大事
拓跋推寅从大兴安岭、嫩江地区南迁到大泽
拓跋诘汾在匈奴故地游牧
拓跋力微迁居定襄之盛乐(位于今山西)
拓跋珪建立北魏,挥师南进,消灭了夏、北燕、北凉儿个政权
A.推动了黄河流域的重新统一B.极大缓和了胡汉民族的矛盾
C.导致了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D.推动了农耕文明的不断拓展
2024-01-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欧洲先发国家的商人阶层在本国军事和财政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在印度土邦的影响日增,欧洲商人开始加大对印度棉布的采购,以便购买更多的非洲奴隶运往美洲大陆从事蔗糖、烟草种植和金银矿的开采,将赚取的利润再回流到欧洲本土消费。以上材料表明近代世界贸易(     
A.促使三角贸易出现B.开启欧洲价格革命
C.带有早期殖民特点D.导致殖民体系形成
2024-01-13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威胁依然存在,但苏联已成为影响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因此毛泽东指出:“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要建立一条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来打乱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部署,以推迟世界战争的爆发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摘编自颜永琦《新中国“一条线”外交战略评析》

材料二   整个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方针(“一条线”外交战略),取得巨大成就。1973年,经毛泽东批准,中国从西方国家进口了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和单机,这对提高中国现代化生产的技术水平,打破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的封锁局面有着重大作用。中国对外贸易也逐年发展,197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5.9亿美元。1973年猛增到109.8亿美元,1975年又上升为147.5亿美元。向来不甘落后的中国人民意识到了自己的贫穷与落后,发展国民经济、改变贫困面貌,就成了广大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为顺应人民这一意愿,周恩来总理在1975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重申了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摘编自舒建国《毛泽东“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实践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施“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并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实施“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意义。
2024-01-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译书达400余种,其中有将近、半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当时(     
A.欧洲传教士引领中国科技发展B.耶稣会士纷纷为传播科技而来华
C.利玛窦开启了西学东渐之风气D.西方的科学技术等成果传入中国
2024-01-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次战争的形势示意图,该战争(       
A.缘于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
B.标志“自强”“求富”的新政运动失败
C.严重冲击清政府统治的合法性正当性
D.为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提供有利条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合作社运动方呈复兴之象。各省市设置专门行政机关指导合作社工作,国民政府也于1934年颁布《中华民国合作社法》来进行规范。1928年,中国合作学社、中国合作运动协会等民间研究机构成立,从事合作事业的宣传、指导及调查研究等工作。同时,中外私人合作团体热心指导我国人民设立合作社。尽管南京国民政府采取许多措施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社数和社员数年年有所增长,但合作社覆盖面仍然很小,并且各地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其所起作用是很有限的。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的解放区大力推动合作社运动和合作社的发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人民生活,都大力支持合作社经济。

——摘编自张念瑜《民国时期合作社发展的得与失》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农民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领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与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同构成了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地实践的不断丰富,农民合作社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称谓也在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渐演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下,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我国的农民合作社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合作社的最大区别,也是中国农民合作社独具的特色。19959月,国际合作社联盟重新确定了合作社的基本价值,进一步修改了合作社原则,以指导世界合作社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田友《农民合作社称谓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民合作社称谓演变的原因。
2024-01-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