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后世学者在研究司马迁《史记》的过程中,总结了其两种叙史的方法——“互见(现)法”和“迭见(现)法”。互见法是将某人事迹分散在若干篇目之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如:某人物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事,却记载或详载于他人传记。这种叙述方法在《项羽本纪》等篇目中较为典型。

材料一   《史记学概要》中指出,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斗争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虽也写了他的缺点,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材料二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称帝后与诸臣讨论何以得天下时,大臣王陵等人评价项羽“仁而爱人……(却)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后曾说:“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材料三   朱东润在《<史记>及史家的传叙》中指出:在史家的著作里,……若干人必然有若干共同的事迹,要把每个人的事迹,都在(各自的)本传里叙述,那么必然有若干的重复或雷同。……(若用互见法)就可以节省笔墨。

材料四   张大可的《司马迁怎样塑造历史人物》认为:既要选择和集中材料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之真,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互见法来统一二者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材料五   朱自清所著的《<史记菁华录>指导大概》评述:《史记》互见的体例,……又常用来寄托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褒贬。作者认为某历史人物该褒,便在关于其人的篇章里,专叙其人的长处,……遇到该褒的人确有短处,无可讳言,……便也用“互见”的办法。

《史记》中的迭见法是指在不同篇目以完全重复或大致相同的简洁之言错综重复某些人事。

材料六   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霸),不亦宜乎?

——《史记·齐太公世家》

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举行了周天子才能进行的祭祀活动)僭端见矣。

——《史记·六国年表》

孔子布衣,(逝后)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1)《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断代史D.编年体通史

(2)《史记》体例,本纪叙天子,世家叙诸侯,列传写人臣,等级森严。但司马迁却破格将未曾称帝的项羽列入本纪,这总体上是对项羽(     
A.历史地位的肯定B.未曾称帝的失望C.行为乖张的讽刺D.地位出身的贬低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司马迁如何运用“互见法”来描述项羽?
(4)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司马迁采用“互见法”描述项羽的原因。
(5)“三家分晋”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件。这两个时期是(   
A.西周与东周     B.春秋与战国C.三国与西晋D.西晋与东晋

(6)从表中四例归纳,司马迁运用迭见法重复记录的事件,有何共同特征?
(7)司马迁对以上四例运用迭见法进行叙事,寄寓着其怎样著史意图?
(8)司马迁以互见法、迭见法叙史,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试说明之。
2024-04-01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史料分析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2 . 中华传统服饰与纹样

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年锦》,带领观众跨越汉、唐、宋、明四个时代,一览中华文化的传统服饰、纹样之美。

材料一:出自楼兰的长乐明光云山瑞兽锦,亮丽又大气;唐代丝绸服饰花团锦簇,原型参考自敦煌莫高窟9窟供养人壁画;宋代的审美婉约优雅,色调清新淡雅;明代的纹样特别讲究,暗蕴其中的吉祥祝福。

                    ——据李雨心《春晚<年锦>何以惊艳全网?》,有改动

(1)以下对《年锦》主创选择汉、唐、宋、明这四个朝代的服饰以及纹样进行主题展示的原因推测,合理的有(     )(双选题)
A.四朝的历史延续时间长、文化鼎盛
B.四朝的文献与实物史料最为丰富
C.四朝的服饰纹样特色鲜明、样式丰富
D.四朝的服饰纹样非常讲究、亮丽大气

(2)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服饰以及纹样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成八字铭……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

——刘昫:《旧唐书》

材料三:公元842年(日本平安时代),日本仁明天皇下诏:“男女衣服皆依唐。”

——马兴国:《中日服饰习俗交流初探》

材料四:

图一《大明会典》正德六年(1511年)所描绘的狮子补

图二 江户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末到清末)的狮子蛮绘袍

图片为武官一品、二品合用花样,当中的狮子单独蹲坐呈回首状态,头部鬃毛为螺旋状,尾部上扬,由细密线条排列形成叶子形,并在靠近根部处加以螺旋装饰。

从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唐至宋代)的卷云、独狮直立式造型,发展为单一纹样主题。外观造型上与明朝狮子补有相似之处,皆创造出带有圆圈和漩涡装饰的狮子图案,头颈部毛发茂密,尾巴蓬松宽大。


(3)根据以上材料,服饰以及纹样可以用来研究哪些历史细节(     )(双选)
A.居住环境B.审美情趣C.法律状况D.对外交往

(4)综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中国传统服饰与纹样的价值。
2024-03-2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图片信息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铁路与世界。

某社团围绕“铁路与世界”主题查找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涅在谈到1843年开通的两条从巴黎出发的新铁路时如此写道:我觉得仿佛各国的山峦和森林都在向巴黎逼近。甚至现在,我已经可以闻到德国椴树的气味;北海的白浪正在涌向我的门口。

——海涅(抒情诗人和散文家)《卢苔齐娅》

材料二   在铁路出现之前的300年间,世界贸易量以每年不到1%的速度缓慢增长,但在1820年至1870年期间,世界贸易量以每年4.18%的速度激增。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材料三   儒勒·米什莱(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在反思一次从巴黎到凡尔赛的旅程时写道:如果说宫殿是国王任性的产物,那么铁路就是供每个人使用,把法国联系在一起,反动派害怕铁路的民主影响。出于这个原因,教皇在教皇国禁止铁路,而汉诺威王储也同样反对它们。

——尼古拉斯·费斯《铁路制造的世界》

材料四   1860年,有三分之一的(欧洲)图书被销往欧洲之外,轮船使得把图书运输到加拿大法语区变得经济。在1845年至1855年期间,铁路使得图书的运输成本降低了75%。

——《印刷书籍与当代德国的建设》

材料五   在英国,有预言说,铁路将把世界各国变成一个大家庭,说同一种语言,崇拜同一个神。

——《铁路中的意象》

问题:
(1)请你按照以下标准将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侧重史实的材料
侧重史论的材料

(2)请你按照以下研究视角将上述材料再次进行分类。
侧重经济与生活
侧重国家制度
侧重文化交流

(3)就研究主题“铁路与世界”而言,谈谈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4)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五观点的看法。
2024-04-09更新 | 4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3 史料分析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2022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古代科举制探究
(1)学生设计了研究科举制度的学习单。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

在图片中选择研究科举制的原始史料,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2)为进一步佐证,该学生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

①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②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的分析:

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
人数54034416292306
比例37%24%11%7%21%

③唐朝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家中清贫,曾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


归纳三份资料能共同佐证的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玄宗时的礼部尚书沈既济:“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唐朝杜佑《通典》卷十八

材料二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甚至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沈既济和顾炎武对科举制的评价有何不同?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2022-02-0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10
5 . 冷战的起源

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

材料一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协,.搞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c3凯南:八千字电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冷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国际形势衍生出了杜鲁门和斯大林都不能接受的危机,以及双方都不能抵挡的机遇。……信仰和经历,又夸大了他们对威胁的感知和对背叛的恐惧。两个人都觉得必须有所行动,因为危机正在迫近,机遇正在召唤。

——梅尔文·莱弗勒《人心之争一美国、苏联与冷战1945-1948

材料四 西方学者对冷战起源的争论,先后出现了以下不同的派别。

正统派40年代末
——50、60年代
苏联在制度.上所具有的扩张性及对美国建立国际新安全秩序的威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侵略勇敢的本质的反应”)。
修正派60年代中期冷战起于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误解,苏联的政策是为其自身安全服务的,并不存在所谓苏联扩张的威胁。
后修正派70年代中后期冷战不仅是由一个或两个国家形成的,而是由多个家合力而为的结果。

(1)评估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冷战起源”的史料价值。
(2)结合史实,对材料四中“后修正派”的观点加以说明。
(3)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冷战起源”的众说纷纭?
2021-05-05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1
6 . 为了探讨“一战中坦克的应用”,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现搜集到下列两张图片,请选择最能够印证坦克应用对战争影响的图片,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图1:照片《1916年索姆河战场上的“马克Ⅰ型”英国坦克》

图2: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1918年【英】阿瑟·摩尔兰德)

(2)第二步:为了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评估与说明。

①索姆河战役亲历者英国人巴兹尔利德尔哈特的回忆录(1965年)

②电影《索姆河战役》(2013年)

③【英】加里谢菲尔德著:《一战简史》(2019年)

(3)第三步:根据下列材料解释坦克的应用与一战进程的关系,并就战争与技术发明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战壕的不可移动性以及要把战争重新带入移动状态的愿望推动了武器的改进,从而为打破致命的僵局提供了必要的动力。1915年年末,英国最先使用坦克,协约国利用坦克来摧毁防御性的战壕,恢复交战。”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若无战车(坦克),则在8月8日的上午,德军就不会受到那样严重的奇袭而发生不可收拾的恐怖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战车,遂感觉到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于是,不是投降就是逃走。”

——【德】《1918年8月8日的悲剧》

2021-01-18更新 | 86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7 . 工业化中的近代铁路交通问题近代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铁路交通一直是绕不开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一主题,请根据提示完成一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在收集到的下面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分别结合资料信息说明能否印证活动主题的理由。

(2)第二步:为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评估与说明。
①位于英国约克郡的大英铁路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文字记录原件。
②美国实业家、“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所著《瓦特传(工业革命的旗手)》
③卡罗尔·里德执导的电影《开往慕尼黑的夜车》(1940年)
(3)第三步: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解释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1850年《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世界铁路建设大事记


1804年理查·特里维西克制成了世界第一台蒸汽火车
1825年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成功通车
1837年古巴第一条铁路通车,英国提供资本,用于运输蔗糖
1851年智利第一条铁路通车,用于运输铜矿
1853年英国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1869年美国两家公司合力建成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
1872年日本政府修建了第一条铁路通车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通车,由英商怡和洋行擅自修建
1893年德国政府制定了从欧洲经小亚细亚、直抵波斯湾的铁路修建计划
1894年德国工程师威廉·普利斯曼制造出一台柴油机车
1904年俄国政府修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完工,增强了对远东的扩张

2020-03-04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4
8 . 文物“述”史。

广州的几所博物馆中,藏品占比最多的是瓷器以及与茶叶相关的文物。馆藏的文物历经沧桑,却在无声地述说着历史。

(1)下列选项能够说明“广州几所博物馆中瓷器以及与茶叶相关文物居多”的是(双选)(     
A.瓷器与茶叶是广州人首要的生活物品B.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商贸港口
C.瓷器与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D.广州工匠具有成熟的制茶和烧瓷工艺

材料   组一

文物样式

名称乾隆广彩西洋人物瓷茶叶罐晚清洋人巴夏礼夜壶晚清圆雕洋人贡碟
简介广彩外销瓷器,绘有西洋人物风情图,形象逼真,迎合了欧洲市场的需要。陶塑匠人制做的夜壶(俗称尿壶)。巴夏礼曾任英国驻广州领事。器身西洋人物曲膝弯腰抬首,手持拐杖,腰挂掠夺物品。
(2)材料组一的文物能够“述”给后人的历史内容是(双选)(     
A.清代的手工制造水平B.制作工匠的共同认知
C.制作工匠的个人看法D.清代洋人的真实面貌
(3)观察材料组一的文物,简述中国匠人制作的西洋人物造型在不同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   组二英法进占广州城后……或出于报复,在广州城内大规模拆房烧街……广州城内富户大多迁出城去,普通百姓苦不堪言……许多房屋和街道都面临重新修建,直到18617月英法联军撤出前,……还看得到郊区许多地方都被火烧过。

——【英】斯坦利·菜恩·普尔《巴夏礼在中国》

清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占领军成立“联军委员会”,对广州实行军事殖民统治。英法联军在广州无恶不作,英军抢走布政使衙门库银227000两。……广州一法人被杀,法兵屠杀华人43名。……英军进犯广东新安城,屠杀数千人。

——整理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通史》

(4)与材料组二史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单选)(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5)根据材料组一、组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组一中的人物形象呈现不同造型的原因。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博物馆功能的视角,谈谈如何理解“馆藏的文物历经沧桑,却在无声地述说着历史”。
2024-04-11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图片信息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9 .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金属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铜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中华土地上的古代先民每一次对其重铸,就象征着对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书写。某校学生以“铜—中华文化的使者”为主题开展了自主性探究学习,过程如下:

1.任务一:收集中华先民使用铜的考古证据。
序号考古发现     名称历史意义

铜绿山古铜矿冶遗址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是我国目前发现铜采冶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采冶链最完整、采冶技术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矿冶遗址

半圆形铜残片与两截铜管出土于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可能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冶炼产物

网格纹青铜鼎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铜鼎,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秦始皇陵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青铜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
(1)对上列文物的解读,可以推断中华文明最早拥有铜金属制品开始于(单选)(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万邦”时代       D.夏商时代
(2)上列文物中,能够反映中华大地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是(单选)(     
A.①                    B.②                      C.③                      D.④
(3)上列④号文物能够反映秦朝的(单选)(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宰相制度
2.任务二:收集文献中有关铜钱的记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西汉)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

②“(唐)武德四年,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钱,每十钱重一两,计一千重六斤四两。”

③“(北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用也。孝文帝始诏天下用钱。十九年,公铸粗备,文曰‘太和五铢’。”

(1)上述材料中“元狩”“元始”“武德”“太和”属于(单选)(     
A.谥号                           B.庙号                           C.年号                           D.字号
(2)上述材料③孝文帝属于(单选)(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3)三则文献史料共同反映中国古代(双选)(     
A.政治制度建设                                             B.货币名称变化
C.货币制度改革                                                D.赋税制度演变
3.任务三:解读文物背后的中华文化。

任意选择上列文物中两件,依据示例,尝试多角度解读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示 例:(F):中外文化交流下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中国古代宫殿式大型建筑文化特色。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4.任务四:结合本题中提供的文物,概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2024-04-1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图片信息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10 . 从农民到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1)小沈对查士丁尼一世产生了兴趣,罗列了其生平大事年表,请你补充完整。
时间生平大事(部分)
483年出生在东罗马帝国境内的农村;在青年时代,去往首都
,投奔叔父。
527年正式继位,开始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另外几部法典,合称。并在529年下令关闭由古希腊哲学家③(填写人名)于雅典创办的学园。
532年入侵地中海西部地区,开始征战;同年重建信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541年与波斯爆发战争;同年埃及爆发瘟疫,并逐步向地中海地区传播。

在整理生平事迹时,小沈对公元6世纪地中海沿岸地区爆发的大规模鼠疫,史称“查士丁尼瘟疫”,产生了好奇。

材料一   “人们不停呼唤最神圣的名字或任何驱邪方法,但是他们的努力毫无效果……他们将死尸扔进他人的坟墓,那时,所有的葬礼习俗都被忽略了,没有送葬队伍相伴随,也没有圣咏唱送葬颂歌……这段时间里,要在首都大街上看到行人绝非易事……各类工作都停顿了,手艺人也放弃了所有活计,各种其他工作也都是如此。饥荒肯定会导致骚乱…在皇城中根本不可能看到任何穿着官袍的人,特别是当皇帝也传染上瘟疫的时候。”

——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史学家普罗柯比《战记》

(2)根据材料一、概括瘟疫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3)有学者认为《战记》的这段记载真实且具体;但小沈认为要全面研究这场瘟疫及其影响,该史料仍有不足。你是否同意小沈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小沈发现查士丁尼的影响力并不仅限在欧洲地区,在中国境内也能发现刻有其头像的钱币。

材料二   中国境内发现查士丁尼金币及仿制品通览表(部分)

出土发现地点及位置数量埋葬年代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区墓葬3约六世纪
甘肃武威康阿达墓1唐代
陕西咸阳隋独孤罗墓1600

(4)根据材料二、指出金币出土地的分布特点及反映的历史现象。

小沈发现民国17年出版的《西洋史ABC》通俗读物中也有关于查士丁尼的事迹介绍,但主要聚焦在其对欧洲法律的贡献,却少有上述其他方面的材料。

(5)查士丁尼下令编撰的法律文本成为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     )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单选,填字母)(     
A.《汉谟拉比法典》B.《唐律疏议》C.《大宪章》D.《法国民法典》

材料三   “我们读西洋史,应该晓得欧美的艺术文化,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强大国家、大都会、殖民地,是怎样的一个来历,才是所谓见其大者。……依我个人的见解,在世界上占殖民地的,还是以西洋人为第一。一部西洋史里面,尽管有许多复杂的分子,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里面,至少要把它看为一个统一的、整个的对象。”

——《西洋史ABC》序言

(6)结合材料和所学,推测该书描写查士丁尼事迹主要聚焦于法律层面的原因。
2024-04-11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史料分析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