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4 道试题
2024·天津·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能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变化(%)

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材料三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在“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后欧洲的局势不同在何处,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为“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提供了哪些条件。
2024-04-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在西欧各地的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

材料二   “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是狄更斯对19世纪中期英国一个工业市镇的描述。

——狄更斯《艰难时世》

材料三   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英国总人口1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2%,城市中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5个。以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在此创办,仅过15年后,该地已经建成50家纱厂,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   19世纪80年代的议会改革,贯彻地方自治的“主权在民”原则,郡内的地方简化政府结构,郡变成了一个居民对郡事务进行民主治理的政府机构。地方治理职能从政治统治为主到以公共服务为主,地方治理主体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再简化、又到多元的若干次反复。

——摘编自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对西欧社会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这些变化的重要因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2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教会认为黑暗是撒旦在地球上的邪恶领地,魔鬼拥抱黑夜,与基督的王国为敌。欧洲城市普遍实行宵禁,行会禁止工匠开夜工。从近代开始,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基督教文化认为黑夜不再仅仅是恶的象征,也是一条通往神灵的路径。16世纪,赌博、跳舞等晚间娱乐活动已是宫廷贵族日常生活。17世纪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开始享受夜晚生活。进入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遍布汽灯,灯火辉煌,是巴黎最大的购物场所。剧院、俱乐部、音乐厅、赌场、酒馆是夜生活的主要场所,数量迅猛增长,甚至24小时开放。一些城市不再夜晚关闭城门,夜生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生活。

——据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欧洲人对夜晚态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夜间劳动的普遍化,有学者估算,1800年时,伦敦人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6.5个小时。经过劳工与雇主的反复博弈,到1919年,欧美大多数国家基本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但一种新的劳动制度——夜班工作制,逐渐推广开来。采用8小时工作制的行业和企业,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

……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起先是从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张,随后又逐渐地从时间上侵蚀黑夜。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评析“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在中国古代史上,由于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人口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动力和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南北方人口变化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
数比例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58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自扬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我国清朝不同时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

时间人口
(百万)
耕地
(万顷)
人均耕地
(亩)
资料出处
168581.37560.196.88《康熙会典》
170681.65551.956.76《清圣祖实录》卷227
1722103.05784.377.16《清世宗实录》卷2
1734109.42820.357.50《清世宗实录》卷150
1753183.68677.583.69乾隆《大清会典》
1784286.33700.942.45乾隆《大清一统志》

材料三:注重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对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江浙、湖广、四川、福建等稻产区一般亩产都在二三石,多者达五六石,甚至七八石。康熙年间,在江南推广两季稻,单位面积产量成倍提高。一年三熟的稻、麦轮作复种技术,在南方地区日益推广。而玉米和番薯的种植也在全国普及,推动了粮食的增产。

——《中国经济史》章开沅主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户)超过北方的原因,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口流动迁徙呈现出何种趋势?产生哪些影响?
(3)材料二中 1722年以后人口的增长与哪一赋税制度的推行有关? 表格中的情况凸显了何种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三,分析为缓解人口压力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5 . 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记述充分说明(     
A.交通发展影响社会生活B.天津交通得到较快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城市布局反映社会变化
2024-03-17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

——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

材料二

时间

霸权更迭

1617世纪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霸主地位,随后又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

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的发展“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材料三   新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前后10年,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认清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王力、黄莺《60年中国之“世界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天下观”异同,并分析其观念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霸权演变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纪之交的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深远意义。
7 .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而《宋书》中记载的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两个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经济的发展趋势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南方稳定的社会环境D.北方动荡的社会环境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三国领导人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将不会再有能够行使类似权力的政治小集团,任何这样的集团将不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上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A.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
C.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D.力量对比变化,多极化趋势增强
2023-06-12更新 | 360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天津益中学校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次数及效果趋势图。它表明(     

   

A.制裁的次数和成功率一直呈正比关系B.曲线变化反映美国霸权的确立与动摇
C.二战后单边主义制裁取代了多边制裁D.多极化趋势加强削弱了美国制裁效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B.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2023-04-08更新 | 323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