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领导下,美国诸多大学迅速设立众多地区研究项目,如普林斯顿大学的近东研究、耶鲁大学的非洲研究等。1996年,该机构宣布将重组对博士项目的研究支持,用基于全球问题的新计划取代长期以来按地理界定的资助计划,这一变化(     
A.与美国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B.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C.得益于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觉醒D.表明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
2024-05-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1月,首届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精神,拟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等文件,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务机构组织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随后,政府决定在全国统一开征14个税种,含工商业税(包括坐商、行商、摊贩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遗产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筵席、娱乐、冷食、旅店)等,初步形成了以货物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其他税种为辅,在多环节课征的复合税制。

——摘编自刘尚希等《新中国财政史》

材料二   1978年,中国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5.9%(比1952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14.2%,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在税收收入中,货物和劳务税收占 83.6%,比 1952 年上升了 34.9 个百分点;所得税收入占10.4%;财产税收入占0.2%;农业税、牧业税收入占5.5%,比1952年下降了 22.5个百分点。

材料三   据初步统计,2018年,中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5.3%、17、4%。在税收收入中,货物和劳务税占50.8%;所得税收入占 35.1%。

——材料二、三均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官方网站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税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税收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4-04-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模)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二年(1724年)全国耕地面积达890647.524亩,前所未有。清代前期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南方水稻产量一般亩产“大约共三石(一石约180斤)为常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有不少地方专门或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如乾隆年间,植棉专业区的江苏松江、太仓、通州和海门厅所属各县“每村庄知务木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粮食大量向经济作物区运销。例如,乾隆中期后苏州产丝区的粮食,常年由江西、湖北、安徽供应,每年计数百万石,天津粮食则由东北地区供应,乾隆年间,由东北运粮到天津的船只达数百艘,山东的临清县产棉区,粮食由河南供应,广东珠江三角洲缺粮,主要靠广西、湖南供应。

——摘编自黄启臣《清代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短缺、温饱问题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功能主要是食物,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粮食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饮食需求向温饱型转变,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粮食功能除满足基本吃饱需求外,各种粮食加工制品日益丰富。

——摘编自王永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农业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生产与加工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认识。
4 . 17世纪以前,西班牙和葡萄牙崇尚“发现论”,即因该国“发现”而被教皇赐予美洲土地的财产权或产权;17世纪以后,英国用格劳秀斯的殖民地财产化理论对“发现论”发起挑战,宣称只有“有效统治”即确立管辖和统治机制才符合万国法。这一变化表明(     
A.美洲成为西欧各国争夺的焦点B.国家治理呈现出法制化趋势
C.殖民扩张的经济目的退居次位D.国际法成为殖民争夺的工具
2024-06-04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表现为中央的财政控制力不断加强,设立了多个层级的财政管理机构和财政监督机构。尤其是清代的财税制度以高度集权为特征,户部主管中央财政,制定财税征收政策,通过“起运留存”制度调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几乎没有自己支配的财权和财力。在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处理上,清代在明代的“起运留存”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解款协款制”,协调全国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再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各地财政支出的调剂,具有早期的“财政转移支付”特征。清康熙时期,财税的存留和起运比例发生了变化,中央集权趋势继续增强,确立了“悉数解司”制度:州县不再保有存留,原来的州县存留部分全部上交给省一级布政司。州县所需经费向布政司奏请支用,事后则“奏销”。“悉数解司”与“奏销”制度的共同执行使中央集权特征变得更加明显。针对地方无甚财权从而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加大非正式收入征收这一现象,雍正年间开始实行“火耗归公”政策,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一方面将地方收入合法化,改善了地方私自加派、损害中央财政税源的行为;另一方面将火耗的征集、发放和支用权限从地方收归督抚,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摘编自张熹珂、任韵霖《财税制度与古代中国大一统的构建与巩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财税制度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财税制度演变的影响。
2024-05-19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到2008年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些变化(     
A.得益于基层民主的建设B.缘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D.导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五老图》是古代宣扬尊老传统的代表性作品。北宋时期,“五老”多以袍服官帽、乐享晚年的形象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则多取材于市井民众,以衣饰朴素、须发皓白、躬肩驼背的老人形象为主。这一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     
A.封建剥削日渐趋于沉重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教化手段的世俗化趋势D.民众审美出现阶层分化
2024-03-25更新 | 524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所示为1985—2007年中国外贸情况统计。导致中国外贸呈现图示趋势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2024-03-20更新 | 57次组卷 | 8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西专用)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雍正朝是清代行政区域变化最大的时期,和康熙朝相比,除州减少45个外,府、直隶州、直隶厅、厅、县分别增加32个、35个、9个、27个、111个。巡检司的变化趋势与之同步。新设一政区时,往往相应配置整套行政班子,巡检司是其中重要的佐杂官。雍正朝裁汰、移驻巡检司的数量也较多,分别达43个、75个,这多基于当地行政管理的需要,也有因政区改革而裁汰或移驻的。在县以下战略要地,巡检司微员不足弹压之处,往往移驻更高品级官员治理,而将巡检司改驻别地。清代改革驿传事务,将其改归州县管理,故自清初开始,不断裁撤驿丞,也有一些驿站必须添置官员经管,故将驿丞改置为巡检,弹压地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雍正朝巡检司数量变化的特点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朝巡检司数量变化的原因。
2024-04-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4世纪以后,西欧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充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粮食价格下跌,许多领主放弃了对庄园自营地的直接经营,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庄园,自谋生路,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这种变化导致西欧(       
A.庄园制度巩固B.农民生活处境恶化C.社会转型加速D.自治城市开始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