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公”级称谓的国君随葬鼎、簋数高于“侯”级称谓的国君,这也导致其配偶墓葬中出现相似的情形。从春秋早期开始,第一、二等级(随葬有青铜礼器女性贵族)墓葬间的食器数量差异减小,到春秋晚期个别第二等级墓葬在青铜礼器的种类和数量上已超过第一等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畿内与地方贵族的差异B.女性配偶身份的高低
C.封国间整体实力的消长D.礼乐制度遭受到破坏
2022-05-06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新高考考前模拟(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尔塔会议关于安理会表决程序问题的协议,即“雅尔塔公式”,为联合国的诞生扫除了障碍。194535日,美国代表中美英苏4个发起国(法国拒绝作为发起国),邀请有关国家出席于4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家会议,制订联合国宪章,这份宪章应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建议案为基础,并以“雅尔塔公式”为补充。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后美苏关系急剧恶化。35日,美国拒绝邀请波兰参加旧金山会议,理由是波兰政府未按《雅尔塔协议》进行改组。苏联于329日宣布莫洛托夫不出席旧金山会议,直至罗斯福逝世后,斯大林为了表明他希望继续维持同美国的“合作基础”,决定派莫洛托夫赴旧金山与会。

——摘编自颜声毅李幼芬俞正梁朱明权编著《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雅尔塔会议对联合国成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关系变化的深刻原因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商周时期商业或手工业全都由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工商在官”。而到了春秋时期,在某些官府商业存在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商人,同时一些商业发达城市兴起。上述变化
A.使区域之间的长途贩运非常繁荣B.有利于瓦解秩序森严的礼乐制度
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工业者地位D.促进新兴商业阶层地位持续走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盟成员国在1996年召开了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于1997年达成了《阿姆斯特丹条约》。该条约加强了欧盟委员会的权力。增设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一职,以加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在政策推行方面的连贯性。决定在理事会总秘书处设立一个“政策规划与早期预警小组”,由高级代表负责。以改变从前欧盟对国际事务反应不及时或不一致的被动局面。除此之外,该条约还修订了《马约》中规定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五个目标,并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五项目标的手段。在防务方面,《阿约》修改了《马约》的一些条款。此外,《阿约》还引入了更有效的决策机制—“有效多数表决”与“建设性弃权”,以增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更加有效行动的能力。《阿约》的上述进展,“有助于改善它对外部事态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同时也表明了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一个发展趋向,即在政策立场上尽可能寻求一致和在政策行动上允许灵活参与。”

——摘编自马翠琴《论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历程、动因、现状、制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姆斯特丹条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姆斯特丹条约》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前期人口自然增殖很快。武德年间,人户三百余万;永徽元年(629年),户口三百八十万;到神龙元年(705年),天下有户六百十五万余,口三千七百十四万;开元盛世时,户九百六十一万,口五千二百九十一万。一百多年中,人口增长了2到3倍。据此可知
A.均田制的推行逐渐困难B.唐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C.唐代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人口增长相适应D.唐朝实行了奖励生育的政策
2022-02-14更新 | 47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三)历史试题
6 . 17世纪,西方夜生活开始出现,但社会影响仍然有限,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习惯夜生活。到18世纪,夜生活开始成为时尚,一些曾属于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到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政府对夜生活的鼓励
C.贵族娱乐圈子的扩大D.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2022-04-22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湖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摘录了一些春秋到西汉初期,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言论,可见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言论内容
春秋时期“河山以东强国六..秦僻在雍州。”“秦与戎、翟同俗”
战国后期“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无礼义之心”
西汉初期“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
A.心理隔阂的消弭B.文化共同体的构建
C.各族同源的认同D.“大一统”政体确立
8 . 商周时期,锸、䦆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致。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晚期
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
C.人地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
2021-05-05更新 | 174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南地区专用)
9 . “大同”思想

材料一   孔子曾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六君子),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是谓小康。”

张载认为:“虽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君王),犹有劣者,以其未成功也。此所以未有不谨于礼,唯谨于礼则所以致大道之行。……六君子所以急于礼者,欲至乎大同也。……礼本于天,天无形,固有无体之礼。”

材料二   20世纪初,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讲,“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今欲至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若去民私业,此事甚易,自去人之家始也,……但使明天赋人权之义,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皆归之于公,即可至大同之世也”。同一时期,李石曾在《新世纪》上发表文章认为,“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以冀大同”。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提出,以往的理想社会追求,“其学说都建立在伦理上面,他们眼见穷人的苦恼是由贫富不均,因此要想把全社会的贫富弄得绝对的平均,至于用什么方法来平均贫富,都全是理想,不曾建设在社会的经济事实上面,所以未能成功。”而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社会不安的原因,建立在社会的经济的事实上面,因而是客观的,现实的。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孔子与张载关于“大同”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大同”思想在20世纪初期的变化进行评析。(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10 . 16世纪前的葡萄牙,原产印度的胡椒售价昂贵,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这种变化是因为(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B.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
C.威尼斯香料垄断地位被打破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022-01-21更新 | 3264次组卷 | 37卷引用:黄金卷08(15+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