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某甲取笑某乙:“过去,凭着游说,可得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日,你却只能官至尚书侍郎。”某乙回答:“今日天子在上,诸侯宾服。过去位至卿相者,要是换到今日,也不可能比我好。”某乙有如此说法的原因是
A.皇帝近臣职权日渐加重B.平民崛起趋势不可阻挡
C.国家开始控制学术思想D.朝廷重用文学贤良之士
2022-05-14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会晤的机制,目的是协调内外政策。20世纪90年代之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常邀请俄罗斯参加会议,形成了“7+1”模式。这反映出(       
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仍在B.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南北矛盾基本得到解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仁,爱也。义,利也”。这些与“利”相关的言论
A.体现重义轻利的观念B.反映重农抑商的经济主张
C.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D.适应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
4 . 研究表明,19世纪晚期,英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加入工业品市场和原材料的竞争之中,使英国失去了“对某些特定市场或多或少的绝对控制”。随着火车、轮船和冷冻技术投入使用,世界各地的粮食和肉类也源源不断进入欧洲,欧洲本地的同类产品根本无法与之竞争。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的扩展促进了世界进步B.欧洲国家的经济呈现出倒退趋势
C.交通运输业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D.欧洲的农牧业生产水平严重下降
2022·河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5年上台执政的戈尔巴乔夫转变对外政策.提出了“新思维”外交.主张“合理足够”概念维持低水平战略均势.同时提出"全人类利益优先”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从多样性中寻求各国利益的均衡”等观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       
A.表明苏联放弃与美国冷战B.带有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C.反映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D.体现了国际关系的丛林法则
2022-04-20更新 | 849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湖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万历年间,逐渐“废黄册”,“专用鱼鳞图册”。清初,黄册已经极为罕见,而鱼鳞图册仍在通行,并且不断重新编制。由此可见当时
A.赋役征收由人户转向田地的趋势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
C.政府关注的重点由田地转向户籍D.政府财政困难得到根本解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以来,统治者为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招引或强制边疆少数民族入居内地,同时由于我国天气有了逐渐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逐渐南下,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的高潮,最终"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汉胡共政"的局面也逐渐确立,有些胡人政权的主政者是汉人,如氏族君主苻坚重用汉人谋士王猛,一些汉人政权的决策层中也有不少胡人。许多少数民族上层极力推崇汉文化。如后赵的建立者羯人石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安排贵族子弟学习汉语和儒学。汉人的各方面也深受胡人影响,比如汉人头上戴冠旧习逐渐改为使用头巾。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重视族源的追溯,如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

——摘编自李学勤等编著∶《碰撞中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公元元年前后,日耳曼人开始逐渐南迁,罗马人允许甚至鼓励日耳曼人越过边境来当兵和务农,罗马的产品、技术和思想也影响着日耳曼社会的许多领域。3世纪,在西迁的匈奴人压迫下,日耳曼各部族被迫西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民族大迁徙由此而生。在这场"蛮族入侵" 中,日耳曼人逐渐成了罗马的军队将领、政府官员,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最终走向瓦解。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人种分布发生剧变,西欧为日耳曼人各分支所占据,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等,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西欧的语言也随之改变。形成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日耳曼人对旧罗马帝国文明发

达地区的统治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它既不是罗马文明,也不是日耳曼文明。正如恩格斯所言;"日耳曼的文明固然效仿了罗马人的样式,然而却完全独立地发展起来。"

——摘编自李秀珍主编;《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民族迁徙和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相比,魏晋民族迁徙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民族迁徙的意义。
2022-03-23更新 | 501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8 . 19世纪,欧洲时装界出现了两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首先是服装的面料和款式的多样化;其次,则是时装样本及后来的时装杂志逐渐流行,社会时尚的代言人逐渐由宫廷贵妇转变为时装样本模特儿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这些趋势根源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B.家庭结构的变化
C.启蒙思想的传播D.女权运动的推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混乱,失业现象严重。新政权建立后,党中央和政务院便着手制定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在19506月和19523月,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政府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工会组织和工商联分别对工人和资本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端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缓和资本家的疑虑与工人过高的待遇要求间的矛盾。195011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问题的总结及指示”,各级政府则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征收的救济金.社会各界的自愿捐款等渠道积极筹措救济基金解决失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并且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店员和知识分子,让他们参加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建筑机械、纺织、邮电、化工、税务、土木工程、会计、统计、医药卫生等专业的训练班。

——摘编自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城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

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383.2476.4571770847908
失业(100%)5.33.22.02.52.83.144.1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失业治理措施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失业情况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022-07-29更新 | 651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美国政府颁布《宅地法》带来了西部开发的浪潮。农业资本家们常常无视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最大化生产,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的大平原陷入了严重的生态和社会危机。1936年成立的大平原委员会提交了区域规划报告《大平原的未来》。报告提出三大政策:未分配的国有土地全部转变为国有牧场、生态脆弱地带边际土地的购买与退耕还牧、全面推行水土保持国策。报告还提出三大配套措施,即加强研究、教育与宣传工作,在信贷和税收方面为农业调整提供支持,成立联邦一级的专门协调机构。这一区域中长期规划得到了一定的贯彻落实,对逆转当地的土地沙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高国荣《从掠夺性开发到保护性利用:对美国区域规划文件<大平原的未来>的重新审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历史轨迹(见下表)

时段发展情况
1949年到1978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基本出发点为:加速重工业发展优先,建立战略、防御型经济布局优先
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重点实施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国家“七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
1990年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强调区域规划须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编制了长三角、环渤海等七大区域发展规划。将对外开放扩大到沿江、沿边和内陆,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1991年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00年以来主要目标是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2015年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摘编自殷为华《新区域主义理论: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区域规划文件《大平原的未来》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趋势,并简析其意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