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人之一。下表为毛泽东年谱(部分),列举了他若干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年代事件
20世纪10年代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1919年响应五四运动,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
20世纪20年代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率起义部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世纪30年代1930年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世纪40年代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021-05-08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人将持有地让与家庭成员、亲属,或者非亲属人员,换来食物供给保证和类似养老金或退休金之类的其他利益。在实行敞田制的地区,庄园、村庄的非耕地、休耕地都是敞开的公用地,包括穷人在内的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可以在公共地放牧牲畜,获取生产生活所需树干、树枝、灌木等燃料,获取建造、修缮房屋的地皮合材料,拾取遗落的羊毛,获取食用和出售的野生植物及其果实,等等。教会以教堂、修道院和建立慈善院来济贫,在国家尚未建立济贫体系的情况下,教士有责任劝说共同体成员照顾穷人。1536年,政府颁布的济贫法令规定教区要为穷人募集捐赠,赋予教区救助穷人的责任。

——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旋即成立救济总会实施紧急救济,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问题。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社会救助由紧急救济转向经常性救济、由统一救济向城乡分别设制救济的转变。1978年,中央恢复成立民政部开展城乡社会救济工作,探索农村定期定量救济,完善农村供养救助,开展对"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和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生活有困难的"等20多种类型的城市居民进行救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生活无着落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城镇贫困人口迅速增加,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新型城乡居民救助制度应运而生,并逐步拓展到五保供养、教育、医疗、住房以及临时救助等领域,着力为困难群众铸就了一张能够保障其基本生活、确保救助更加精准有效的"社会安全网",社会救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摘编自高和荣《建国70年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英国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救助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救助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08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斯威暴动是发生在1830年英格兰农村的一场骚乱,农民破坏了数以百计的农业机器(超过90%是脱粒机,当时最重要的农业机械)。最终,农场主们不得不作出妥协,给予农业工人更好的待遇。这反映了
A.技术革新推翻旧就业格局B.农民思想落后于时代潮流
C.农业工人反抗意识在觉醒D.机器生产使工人生活困难
2021-05-08更新 | 332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1980年出土于重庆巫山大昌镇的三羊方尊。其复刻品的铭文写道∶"三羊夔纹铜尊,商代礼器经典。青铜血火浇铸,千年巴魂犹见。三峡文化巅峰,国粹古今璀璨。"这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祭祀礼仪   ②地方特色   ③文学艺术   ④冶炼技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受汉武帝派遣前往西域,使中国了解到了西域的政治、军事情况和商业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使亚洲中部恢复了和平。但唐宋丝路相继被吐蕃、蒙古等阻断,"背海立国"的宋代逐渐把重心移向东南。特别是在"国家财富鼎盛之时,军威显赫之日"的15世纪,明成祖为郑和配备了医官、文书、通事、火长等军士和后勤人员,两万余人先后七下西洋,以"厚往薄来"的方式"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建立了庞大的朝贡系统。这种从"西域"到"西洋"的变化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历史世界,凸显了海上交往的意义。但这种海上优势,很快被西方国家取代。

——摘自袁行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因传统商路被阻,西欧人才寻求新航路"的观点至今流行。但当时奥斯受帝国正在燥起,葡萄牙人也尝试探险;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时,土耳其人尚未控制东地中海的埃及和叙利亚。葡萄牙人在西非的成功掠夺助长了贪欲,他们不愿通过正常商业手段而是通过掠夺获取财富,因此有意避开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保持的地中海贸易秩序。"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之说源于西欧人对"土耳其威胁"的夸大和对穆斯林的敌意,舆论制造者是后来的欧洲殖民者而非早期的殖民者。

——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中国对外交往由“陆路”到“海洋”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传统观点与现代观点的差异。你如何理解史学观点的差异?
6 . 《全球不平等∶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新手段》中写道∶"以收入为标准,研究了从1988至2008年的赢家和输家。大赢家中既有全球最顶尖的那1%高豪,也包括在新经济体的中产阶级;而大输家——那些得到很少甚至一无所获的人,包括发达国家的贫民和中产工薪阶级。全球化并不是造成此状况的唯一原因,但无疑是原因之一。"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需要发展中国家参与B.发达国家充当了全球化的领导者
C.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加剧D.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主要受益者
2021-05-05更新 | 1817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7 . 但丁的《神曲》既表达了要求理智解放和情感自由的感情,又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虔诚的宗教信仰在彼特拉克的著作中,也始终居于核心地位。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宗教观的嬗变B.宗教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
C.近代自然科学未充分发展D.商品经济仍处于落后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据此可知,影响该时期就业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A.重工业发展对人才需求B.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解放D.重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021-05-05更新 | 267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9 . 关系到"九一八"事变的李顿调查团档案,在日内瓦"国联和联合国档案馆"中被发现。该档案详细记录了"九一八"事变直接相关人士的谈话记录、调查团在东北的实地调查和询问日军高层的记录。该档案的发现
A.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B.证明了中国抗战具备世界意义
C.补充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D.提供了局部抗战的史料依据
2021-05-05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如"中华革命党""中华实业团""中华书局"等。据此可知,辛亥革命之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各民族实现了一律平等
C.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D.承认各民族享有自决权
2021-05-05更新 | 202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