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金世宗时建立了专为女真子弟入仕所设的女真进士科,并单有一套比汉人容易的考卷及录取规则。女真进士科包括策论、诗、赋三场。重在策论,须用女真文字成文。这一措施旨在(     
A.转变人才选拔的标准B.扩大政治制度的开放性
C.推动女真族全面汉化D.巩固女真族的特权地位
2023-11-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学家陈寅恪倡导“以诗证史”的史学研究方法。宋代诗词中保留了众多“宋代记忆”,为后人认识宋朝提供了丰富材料。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宋代记忆”与史实相印证的是(     
诗(词)句史实
A圩田岁岁镇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杨万里)稻麦复种的推广
B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薛田)商品经济的发展
C蜀茶互市入西番,番马来嘶渭水寒(黄彦平)海外贸易的繁荣
D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胡则)门第观念的淡薄
A.AB.BC.CD.D
2024-04-21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为汉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中信息反映的是,东汉(     
马援为陇西太守时“开导水田, 劝以耕牧, 郡中乐业”
渔阳太守张堪在狐双(今北京)“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大力修治境内陂池,开垦荒地
任延为武威太守时“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 皆蒙其利”
A.冶铁技术进步助力农业丰收B.官府推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
C.稻作技术在北方农业区普及D.河西四郡大力发展水利灌溉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唐朝是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各民族的器乐、歌唱竞相齐放,而与音乐密不可分的诗歌创作也进入鼎盛时期,唐代的音乐诗有一千五百多首,描写乐器和器乐的诗篇有三百余篇。这表明唐朝(  )
A.音乐与诗歌盛行B.重现周代的礼乐文化
C.文化开放包容D.崇尚阳刚力量之美
2024-03-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5 . 上海正蒙书院是光绪四年(1878年)由上海邑绅张焕纶等创办,学生分为数班,即后来多级教授制,教科为国文、地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等,后增设英法文、旁及体育,尤其注重德育。该书院(     
A.与传统书院科目设置基本一致B.略具近代学校性质的新式书院
C.是洋务派开办的专门实业学堂D.标志着新学制系统的全面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晚唐诗人李频在《长安感怀》中说“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将诗人的压力表露无遗;王建《送薛蔓应举》中写到“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则生动地反映了士人登科的社会现实。据此可知,科举制(       
A.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壁垒B.践行了四民平等思想
C.注重士子文化才能的培养D.缓和了统治阶级矛盾
7 . 孝文帝本人对经学颇有研究;因此在写作诏令文时多引用《诗》等经典,常以周王朝比较北魏王朝:对于官吏,又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逐步成为主流思想B.官员管理制度日臻完善
C.儒家文化影响国家治理D.统治者复古改制的理想
2024-03-02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零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写作《杜陵叟》:“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该诗(     
A.标志着唐朝诗歌的转型B.所述现象根源在于自然灾害
C.反映税制改革存在弊端D.实质是维护唐朝的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金代刘祁《归潜志》云:“国家初设科举,用四篇文字,本取全才,盖赋以择制诰之才,诗以取风骚之旨,策以究经济之业,论以考识鉴之方,四者俱工,人才出焉。”由此可见金代科举(     
A.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互相交融B.录取原则服务于统治需要
C.制度的规划和设计日臻完善D.实现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
2023-05-02更新 | 11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很高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这说明,唐代(     
A.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积极开发B.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汉文化在周边民族地区的传播D.政府注重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