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年,英国开始建设远距离通讯电缆,到1880年,英国海底电缆达到156105公里,控制了全世界海底电缆的2/3,连接着英国和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非洲。英国着力宣传格劳秀斯的“公海自由”理念,对各国主张的领海范围加以限制,坚持领海3海里这一原则。19世纪初起,英国开展扫荡海盗的行动,使猖獗的海盗行为很快减少,并在全球航运节点和军事要冲建立据点和要塞。英国还与法国、奥地利、俄国、普鲁士等七国签署《巴黎海战宣言》,阻止掠夺他国海上贸易财富的私掠船制度的发展。1860年,英法签署条约,双方承诺取消或大幅消减进口关税,亚非拉国家也在英国炮舰威胁下被迫开放市场。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国货币的基准和国际贸易的硬通货,以后各国纷纷转入金本位制。

——摘自《经济社会史评论》(2017.1.第56-67页)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在19世纪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概况

机构概况
商部清承明制,六部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清仿西政改制,增设商部,制商法,鼓励实业。
农工商部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颁布了一批章程。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实业部1912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农商部1912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194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苏联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3欧洲联盟成立
1994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5世贸组织建立
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特点。
2021-01-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它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各处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主要大事
1989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1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2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1994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1994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摘编自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大影响是什么?19世纪中后期,哪个国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面对这种趋势,我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哪个产业部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021-08-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有人对元代以前中西科技发明做了比较,现列表如下(部分)



(1)国内外许多史学家指出,诞生于宋代(960年一1276年)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发明。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2)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为何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能够长期领先世界?
2020-08-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等五区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868年《金刚经》(部分) 图二:11世纪的活字印刷品

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中华印刷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印刷技术有何发展?结合材料和知识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   自唐代至清末,印刷术对传承典籍与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印刷术还传播到朝鲜、越南、琉球、日本以及中亚和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

——摘编自钱存利、郑如斯《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明代以来,随着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的改进,民间书坊异军突出。……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因而书坊的刻书范围很广,大致可分成“科举应试 之书”“、日常参考书”(类似百科全书)以及“通俗文学作品”三大类。

——摘编自杨军《论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及其社会底蕴》

材料三   商务印书馆近代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97年夏瑞芳、高凤池等人于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1904年《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并被全国各地的学堂采用
1905年发行严复编译《天演论》,后再版20余次
1913年首次使用自动铸字机,开始经营原版西书
1915年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聘美籍技师指导;出版中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发行《科学》杂志
1937年设总管理处于长沙,编印《战时常识丛书》《抗战丛刊》等
19世纪20—4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中国古代和近代印刷事业的共同影响,指出近代印刷业的新发展。

材料四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刷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3)据材料四,概括18世纪法国“印艺社”的特点,分析它在思想上的影响。
2020-05-2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科学认识。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能方面,其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也未能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

材料二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不要摘抄原文)。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3)结合材料三,概括归纳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2020-03-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民族曾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近代科技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401—1000年1001—1500年1501—1840年
中国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70%58%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l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年~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20世纪60—90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所面临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2020-09-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50周年,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1)孙中山先生在《国事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请你把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编制成大事年表。

(2)以下是该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请分析该法律条文的内容以及颁布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据此谈一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作为当今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2018-1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有关世界经济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举一例说明13、14世纪“世界贸易网”的形成。指出13至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分析16世纪欧洲“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材料二中“真正的世界经济”指什么?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与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关系。

材料三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受哪些重大事件或现象的影响。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20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

——《中外历史纲要》


(4)材料四对“经济全球化”做了怎样的评析。
2019-05-08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年代历史事件
1850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1851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1854参与克里米亚战争
1856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从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8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会处于这种地位?

材料二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半硕成果。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表现在哪些方面?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
2019-05-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下面《英国大事年表》(部分)反映出英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

1687年,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21-1742年,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1756-1763年,“七年战争”

1763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

1767年,瓦特改进纽卡门蒸汽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

1831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

1832年,议会改革,部分“腐败选区”被废除

1840年,挑起鸦片战争

——整理自闫兆祥《英国史》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指出英国近代政治发展趋势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表明英国近代经济发展趋势如何?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上述材料还反映出英国近代发展的哪些趋势?
2019-03-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