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扁鹊确立“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黄帝内经》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东汉末年,华佗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形成《千金方》,被人尊为“药王”。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朝时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辨证体系。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   在近代西方医学的冲击之下,开始出现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质疑。1929年,国民政府一度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借助中医古籍,发明“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摘得诺贝尔奖。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有力地推动中医学的国际传播。

——摘编自韩霁《中医药独特价值得到世界认可》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中医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在已归附的边疆民族聚居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前人开创的羁縻政策。羁縻府州长官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并以传统方式处理本族内部事务,其职位可以世袭,但须经朝廷册封任命,接受所在边州长官的军事征调,并向朝廷进贡。这一制度符合当时西南社会的实际状况,进而巩固唐朝的西南边陲。

——摘编自邓仕海《唐代西南边政与边吏研究——以剑南道为中心》等

材料二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执行国家的政令和律法,承担国家规定的赋税,建立国家正统的儒学教育体系。随着制度障碍的打破,人口大规模流入垦殖,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相互交融及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改土归流对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莫代山《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在西南地区得以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海上贸易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向,形成了交广和楚扬南北两线等多条海道,港口有广州、泉州、扬州、明州(今宁波)、潮州和楚州(今淮安)等……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皆有中国货物流通,进口货物有丁香、硫磺、琉璃瓶、铜、银等数十种,出口货物以丝、瓷、漆器等为主,中国铜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货币。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等

材料二   1511年,葡萄牙攻占马六甲后,中国海外商船不能直接同苏门答腊西北部的亚齐进行贸易。明末,葡萄牙以澳门为据点,从事中国、日本、印度(果阿)和欧洲之间的贸易。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屠杀大量经商的华人,对此闽浙总督向皇帝上奏称“噶喇吧番目戕害”的汉人是咎由自取。中国海上贸易日益受阻,茶叶和瓷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商帮受到西方商人的打压。

——摘编自骆邵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面临挑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唐宋和明清为例,说明对外贸易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经济体系被认为是“基于普遍性的行为原则协调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间关系”的多边主义。彼得·卡赞斯坦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多边主义是一个双重等级安排的“地区性世界”:第一重等级安排是在美国和德国、日本之间,作为美国控制欧洲和亚洲的支点国家;第二重等级安排则是德国和日本分别同欧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之间。戴维·莱克则将这种等级关系推广到整个国际体系,认为“国际等级创造了国家间不同的功能分工和相互依赖”。约翰·伊肯伯里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多边主义总结为“有自由主义特色的政治等级秩序”。美国居于这个等级秩序的核心,七国集团(G7)是多边主义的内核,其他发达国家是中间层,发展中国家则处于最外层。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成了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也逐步上升。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趋于对等,相互融合的程度也在加深,等级化程度明显降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多边主义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世界经济多边主义转型的原因,并就如何践行“多边主义”谈谈你的看法。
2024-02-27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五校联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8—253年的200余年间,有记载的大疫就达18次。如《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蝗……诏民疾病者,舍空邸等二,为置医药”;“大荒之后,必有大疫”、“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居延汉简》中有军医、医方、诊案、疾病的记载,有军用药函、药盛橐以及驻军疾病负伤统计簿、医护人员记勤簿。《汉书》记载了当时救护用的专门车辆;《后汉书·皇甫规传》记载了最早的野战医院。这一时期,一些本来散在的疾病出现了爆发流行,还有一些传染病从国外流入国内,而医学必须在新的现实面前,去寻索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武威汉简《治百病方》涉及临床各科,华佗的外科麻醉术等,尤其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成为这一时期临床医学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王琳等《论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发展特点》

材料二   从1998年到2010年,用了12年时间,我国医保制度覆盖13亿以上居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了社会化的“全民医保”体系。2016年11月17日,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标志着中国全民医保改革发展的成就举世公认。

——孙淑云《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医药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成就取得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的“全民医保”体系的内容,并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23-24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的早期两党制形成后,选拔文官的党派性倾向日益明显。杰克逊总统执政时期,提出一套轮流任职理论。但是,轮流任职很快就演变为把公职视为战利品——赃物,用来犒劳竞选中出钱卖力的忠实党徒(不论其是否称职),也就是所谓的分赃制。19世纪后期,美国成为工农业大国,政府事务相应增多。工业化时代对财富的疯狂追求,使无法可依的分赃制愈演愈烈,给美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美国内战以后,具有创新和实验精神的美国知识分子决心从文官任命入手改革文官制度,用功绩制取代分赃制。美国舆论界随即鼓动文官制度改革,一些议员也仿效英国文官制度提出改革议案。这样,美国文官改革运动就拉开了序幕。

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遇难后,美国掀起了文官改革运动的高潮。人们在总统遇刺这一事实面前,看清了分赃制的危害,在思想观念上转向赞成改革。继任的阿瑟总统在次年元月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即1883年文官法。彭德顿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规则和组织文官选拔考试;第二,关于文官的选拔,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任命;第三,文官政治中立、常任,即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性政治活动。

——摘编自黄贤全《美国知识分子与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023-12-16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有着为数众多的“臣”或“臣正”,见于卜辞和铜器铭文的官名也很多。《尚书。酒诰》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在商的四周,分布着许多的小国,有的则穿插于商国境之内,不过多数的方国比较弱小,它们臣服于商,但各诸侯国、方国的管理,不是由商王任免的,有些方国后来也渐渐为商所吞灭。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左传》昭公七年曰:“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昭公二十八年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周人这种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代新创的统治方式的名称及其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国家近现代法律制度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代分封制始于周武王克商之后,直至康王时还在继续实施。周代分封制首封夏商帝王后裔和吕尚等周室功臣,后又扩及秦、楚、肃慎等许多臣服于周天子的异姓异族部落。分封对象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中华民族赖以发祥的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受封诸侯从周天子那里不仅得到了土地、部落民众和表示身份与权力的彝器等,还得到因地制宜的行政权和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权。

——摘编自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刘邦分封诸侯早在楚汉战争中便已开始,这是为了孤立项羽一方.壮大自己一方的势力而不得不进行的权宜之计。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分封的诸侯有赵王张耳、衡山王昊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萘、齐王韩信、韩王信。分封完后,没用几年时间,刘邦就将所封的大多数异姓王消灭了,并分封了十一个同姓王。刘邦的分封思想早已不是过去的了,而是秦末以来的新型分封思想:在天下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实行郡国并行制。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周代分封制相比,汉朝分封制的不同之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福建各地方志及官书吏训中,民众“好争健讼”的记载可谓延绵不绝。“士不自爱,乃好干讼”,“在清时皆有功名”等描述,都指向了福建讼师的“士类”身份。讼师们充分利用超群文笔、通晓律法、功名在身等条件,向事主索取“或千余金,或数百金,约定不贰”,以为诉讼服务的报酬。为了抑制讼师“唆讼”,《大清律例》明文设立“官代书”,试图以行政力量打破讼师的“饭碗”,地方官府还多次下令捉拿、禁止讼师,突出道德礼义的教化作用,从而实现“和乡党以息争讼”“息诬告以全良善”的作用。

——据汪毅夫《讼师唆讼:清代闽省内地和台地的社会问题》等整理

材料二   厦门租界的领事法庭上外国律师扮演了重要角色,刺激了福建近代司法机构的建立及本土律师的产生。20世纪以来,《大清刑事民事诉律》《律师暂行章程》等法案对律师职业及其体制进行了持续完善。到1931年,16个有律师的省份中福建跻身全国前五,但集中在福州和厦门两地。当地按地方法院辖区设置律师公会,凡开业律师均须参加,逐渐取代外国律师在闽的垄断地位。除出庭辩护和代理之外,不少律师还受聘为工商业者的法律顾问。律师公会规定酬金的上限,尽力避免会员的乱收费行为,还落实国家的平民法律扶助制度,引导律师承担联系一般民众与法律体系的职责。

——摘编自刘芳《近代福建的讼师与律师》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建古代讼师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福建律师职业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律职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