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李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李唐王朝经济也日趋繁荣,重新开通西域的商路就显得十分重要。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出兵进击吐谷浑,打通了西北陆路的咽喉——河西走廊。此后,唐王朝又挥师西进,恢复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各地和内地的联系,达到了“控扼西境,保护商路”的目的。此后至安史之乱前的一百余年中,除了从咸亨元年(670年)到长寿元年(692年)的短短二十几年,西域为吐蕃所占外,唐王朝一直有效地控制着西域广大地区。对外通商的主要路线——西北陆路出现了空前繁荣,西域使者贡使通商,往来不绝。大量的胡商东来时带来大量的珍宝和西域特产,如金刚石、玉等,西返时则运回大量的丝织品和“唐三彩”等。

——据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前期西域商路畅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西域商路畅通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该运动17世纪从英国出现,18世纪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尤其以法国三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最为著名。下表内容是三人的一些言论。

人物言论
伏尔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而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
孟德斯鸠如果同一个人……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都完了。
卢梭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应该是国家的主体

材料二   启蒙哲人立足于理性主义,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入批判。这股强烈批判精神,驱散了人们思想中的宗教狂热与迷信蒙昧的迷雾,塑造了追求自由的公共舆论。启蒙哲人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人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兴起。启蒙运动不仅打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法国三杰”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在18世纪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启蒙运动“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的理解。
2023-06-29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克福通信博物馆向人们展示通信的历史,展品突出了通信业从石器时代到邮局、电话和电视的演进,这里有历史陈列,有现代艺术,有亲子互动,比如教人如何制作隐形墨水和破译密码。这个博物馆最大的特色不仅展品非常全,是通信设备大集合,同时在与观众的互动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展品不是安静地冷冰冰地摆放在那里,而是可以让观众实践体验。

——摘编自严红敏《德国博物馆教育见闻述略》

材料二   荷兰国立博物馆始建于1885年,拥有超过100万件藏品。新建的荷兰国立博物馆秉承“开放”和“连接”的理念,建立了完善的藏品管理系统和图像采集的标准化规则,通过在网站上直接发布藏品数字化的数据和图像,重建数字博物馆,期望通过数字博物馆能接触到更多的观众,不仅能触动他们的心灵,还能把人、艺术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目前,荷兰国立博物馆拥有欧洲最大的开放艺术藏品数据,其中的开放数据和图像非常受欢迎。

——摘编自凯茜·亚赫《荷兰国立博物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1)据材料一,概括法兰克福通信博物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荷兰国立博物馆的独特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馆的作用。
2023-06-29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建立博物馆的主张。1905年,禀着“图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现之处所”的想法,张謇率先在他的家乡兴建了南通博物苑。博物苑南馆楼下展出动植物标本,楼上则陈列历史文物。北馆陈列着鲸鱼骨架和书画作品等。到了1913年,博物苑已初具规模,成为一座占地2.6公顷,融植物园、动物园于一体的园林式的综合性博物馆。

——摘编自王栋云《南通博物苑的百年历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征集运动,使大量文物迅速集中到文物保管机构。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文物局,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文物博物馆管理机构。1956年文化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博物馆“三性两务”理论。……90年代开始,中国博物馆转向现代化大馆的建设发展,多样化的专题博物馆也发展迅速。随着中国恢复在国际博物馆界的席位,中国得以汲取国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动了中国博物馆的新发展。

——摘编自苏东海《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949—2005)》

(1)据材料一,概括南通博物苑的主要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建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有利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博物馆功能的认识。
2023-06-29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文明引起的文化变化是根本的和持久的。新石器时代村社的文化是自主的和单一的,所有的成员都具有同样的知识、同样的风俗和同样的见解,且其生活方式也不由外界决定。但是随着文明的到来,一个远为复杂的新社会出现了。除了村社农民的传统文化外,现在又有了种种新文化,即通晓神秘书写艺术的书吏的文化,知晓上天秘密的祭司的文化,擅长绘画和雕刻的艺术家的文化和懂得如何与沙漠和大海以外地区交换商品的商人的文化。因此社会也不再只有单一的文化,而是形成了所谓的雅文化和民俗文化。雅文化传播于城市的学校、寺庙和宫殿之中;俗文化则存在于乡村之中。雅文化通过哲学家、神学家和文人学士以书面形式流传;俗文化则在目不识丁的农民中口口相传。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分别概括新石器时代和文明到来后村社文化的特点。
(2)据材料,指出文明到来后村社文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3)据材料,比较雅俗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以古代印度为例列举雅文化的代表。
2023-06-27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丝路的起源,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认知而进行的地理探险,是人类的好奇心驱使下的自觉本能行为,但在中世纪往往与贸易、移民、旅行、战争、种族冲突、宗教传播等密切相关,其兴衰变迁往往与欧亚民族迁徙、政治版图、国家实力、科技进步等相关联。两汉时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隋唐尤其是唐朝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进入繁盛时期。随着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运成本的比较优势,使海路逐渐兴起,陆路逐渐式微,海上丝路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并大有取而代之趋势。就中国而言,在统一的时代中原王朝国力强盛,国强则丝路盛,在分裂的时代中原割据国力较弱时,往往周边民族或政权势力强盛,这时陆路丝路阻断甚至废弃。古丝路主要是一条商贸物资流通的通道,物物交换、货物交易是主要形式,既有民间商人交易,也有宗藩之间的朝贡贸易,输出的依次是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大宗的中国特色物产,输入的则多半是香料、药材、珠宝玉器、珍禽异兽等域外奢侈品。古丝路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相随而至,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摘编自《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材料二   汉代开通了中国由海道与西方交通的航线。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的要冲,联系着中国到东南亚和印度洋的交通,也是国际经济文化汇集的要点,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区域。当时的南海众多岛屿都是我国政府管制之下的……"海上丝路,的兴旺和发展,促进了番禺市场的繁荣。罗马的玻璃器具,非洲的象牙、犀角,西亚的银器,南亚和东南亚的琥珀等异域珍品,也通过此路运到番禺,再经陆路转运到汉朝的都城长安,供皇室贵族享用……海上丝路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十分明显。佛教僧人频频来往,是南海"丝绸之路,繁盛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外贸易带动了海外移民,促进了南海区域的民间往来,海南由此成为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摘编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兴起和发展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海在中国古代海上丝路贸易中的地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宪法》体现了阿拉伯语在埃及的主体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埃及方言和英语的应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印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每年用印地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30多种语言生产700多部影片,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被称为“电影王国”。

——摘编自裔昭印等《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   汉字的传入和广泛使用,结束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没有文字的历史,对朝鲜半岛和日本文化的建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促进了东亚各国全方位的相互交流,带动东亚区域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文明时代。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倘若没有汉字的影响,东亚必然不会成为世界文明中如此独特的一个整体。”

——李铭娜《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衰退与重建》

材料三   在拉丁美洲,西班牙语的普及推广极好地有助于西班牙在当地的殖民统治,也需要对土著文化多样性的消失承担不小的责任……英语作为英格兰的民族语言,与英国在近现代作为民族国家兴起和发展同步;英语霸权的确立,与英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霸权的确立同步。因而与西方历史上的拉丁语不同,也与东方历史上的阿拉伯语、汉语等不同,英语霸权从一开始便是作为民族国家语言霸权确立起来的,其与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法国人也一贯以一种防御性的姿态抵制英语的霸权,在战后的西方,骄傲的法兰西可以说是对美国霸权下最大的刺头。

——摘编自维舟《语言与文化霸权》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埃及和印度的官方语言,并概括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实现文化复兴的有利条件。
(2)综合材料一二三,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围绕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6-21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在从事商品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与外界不断地交流,这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对外交往能力。一般说来,古希腊人对外交往能力越强,其理性越发达。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本身就是理性,普遍意义的知识即为普遍的理性。在教育上正是由于知识是理性的、普遍的真理,因而传授理性知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最高目的。公民的理性培养可以通过参与城邦的公共生活,如公民大会、公民法庭、剧院、市政广场等获得相关的教育和知识。

—摘编自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等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主要在修道院里进行。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像修道士在修道院中一样,必须讲拉丁语。在学习文化和阅读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会唱歌,这是为了参加圣事时能够准确地唱诗。进一步的文化学习是阅读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人的史诗和一些基督教诗人的诗歌。修道院学校也像古希腊那样教授修辞学,但并不注重演说技巧的训练,主要是学习写作,如撰写修道院日志、法律文书等。代数仍旧使用古希腊和罗马的著作。音乐主要是学习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代数、几何和天文在修道院学校中很重要,因为它们可用来计算基督教中那些日期不确定的节日。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教育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修道院学校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文化影响。
9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

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
2023-06-14更新 | 4124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直接继承了古罗马的文明。在14~15世纪,在佛罗伦萨、西恩那、比萨等地的毛纺织业、呢绒业和威尼斯的造船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是商人和作坊主组成的政府,这为文化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比较自由的环境。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对文艺复兴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等

材料二   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因欲敛钱于德国人以备继续圣彼得礼拜堂之建筑,乃大发赎罪券于已死及未死之人。教皇之代表……因急于筹款,故极言赎罪券有种种功效,言之过当,适足岂有思想者之怀疑……路德之榜其论文,初无攻击教会之意,更不料其足以惊动世人之耳目。其论文用拉丁文所著,只备当时学者之研究。不意当时之人无论贵贱智愚,莫不急欲讨论赎罪券之性质之究竟为何。故路德之论文不久即译成德国文,遍传于全国。

——摘编自何炳松《欧洲全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德意志宗教改革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的扩展。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