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节选)

外交
环境
中美关系的改善,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
经济
建设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的经贸交流,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祖国
统一
中国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为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文化
教育
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日益活跃,美国的音乐、饮食、体育等传入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等变化

从以上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特征和成因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9-09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代到民国,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变化,概括起来不过只是一治一乱,统一分裂的循环往复而已。那么产生循环往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古人用内外轻重之说来进行解释。……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轻重相维,也就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使地方有适度的分权,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轻重相维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一旦处置夫当,就会失去平街,不是向外重内轻滑坡,就是向内重外轻倾科,因此历史总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当然每一个循环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吸取前代教训以后的提高。

——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围绕“内外轻重之说”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运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马克垚关于人类文明史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课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