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同市,古称云中、平城、云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大同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其曾是秦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元三代陪都,明、清两代皆设大同府,因而有“一代都城,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千年的历史为大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大同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选择一到两个与大同相关的典型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选择的事件典型,论题合理,史实明确,论述清晰)
2023-11-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大学简介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坐落在意大利艾米利亚一罗马涅大区首府博洛尼亚,据说创立于公元1088年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具有欧洲最古老大学的虚衔,继承了古罗马悠久的法律教学的传统。但丁、哥白尼、彼特拉克等人曾在这里学习或任教。
英国牛津大学位于英国牛津,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传统学院制。1305年之前,就非常关注数学、天文学和自然哲学。国王、诸侯、大臣和教会人员为培养教会和行政机构的法律专家,予以大力支持。
法国巴黎大学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坐落在法国首都巴黎。1208—1209年,巴黎大学制定的学院规章以及誓言得到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承认。在中世纪末期,法国国王也通过委派学校改革者,竭力减少大学自治,限制使用特权。

——据[比利时]希尔德—德·里德一西蒙斯主编《欧洲大学史》第一卷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信息拟定论题,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0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二次摸底考)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法与节日,体现的是社会或文化中的“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期的历法和法定节日改革

民国政府是以现代民族国家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国家从历法和节令、日常和节日两方面实现与世界同步。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阴历与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自己的现代性诉求,与世界接轨,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阴历在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里一直没有被真正废除过。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次出现由政府确立的纪念日,很多纪念日都对国家意识形态因素进行了强调,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纪念日、国庆纪念日、国耻日等等,强调的是“国家”“独立”“现代化”,南北统一纪念日等,强调的是“统一”,黄花岗各志士殉国纪念日、国会开幕纪念日、恢复共和纪念日、云南倡议拥护共和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民主”“共和”,大元帅逝世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领袖”等等。法定节日中还出现带有国际色彩的节日,如植树节、国际劳动节、国际妇女节等。政府法定节日与传统节日的数量相比,仍属少数。官方纪念日一般只流行于政府机关、学校,商家有时也加入庆祝活动中,但广大民间仍是继续过自己的“废历”年节。

——摘编自艾萍《继承与异动——北洋军阀时期的风俗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国初年“重塑时间制度:走向现代国家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四次寒冷期。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1200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一场“大雨雪”导致“泥途尽冰,都民寒饿,死者甚众”。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材料二 



请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气候与历史”这一主题,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25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这个字在中国不同方言中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它读作chá,但在沿海省份所使用的闽南语中。这个字读作1e。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cha”系列发音,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开来的,像波斯语中的“chay”乌尔都语中的“chay”,阿拉伯语中的“shay”,俄语中的“chay”,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斯瓦西里语中的“chai”。一类是“te”的发音,是被荷兰贸易商带到欧洲的,像荷兰语中的thee,英语中的tea,法语中的“thé”,德语中的“Tee”,西班牙语中的“té”,南非荷兰语中的“tee”。下图为茶读音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路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以茶读音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路线为主题,提炼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史视野下,“汉化”固然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但“胡化”也不容忽视,或言之“同化”更为恰当。作为外来文化,它曾经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如胡服、胡食、胡乐、胡舞、胡骑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的研究“汉化”和“胡化”能够更客观的反映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格局与特征。所谓胡与汉并非是独立的两个民族概念,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相互影响、兼并、融合、发展,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文化体系或文化面貌,不可简单地评价为此之琼浆,彼之糟粕。事实上,两者没有贵贱之分、高低之别,仅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

——摘编自《中国古代设计中的“胡化”研究》


根据材料,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材料一   辛亥革命爆发数天后,在汉口一家外国商行任职的美国人鲍布写给母亲的家书:“亲爱的妈妈,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看见一场革命,但是现在我正在目睹着一场真正的革命。”

——据【美】鲍布《辛亥首义目睹记》

材料二   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已经被辛亥革命彻底埋葬,这个腐朽的封建帝国已经轰然倒塌,中国人民迎来了更加自由和光明的时代。放眼全球,纵观人类的整个历史,还有比辛亥革命的胜利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美】阿瑟·贾德森·布朗《辛亥革命》

材料三   我在这里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赞同革命,甚至比较开明的低级满族官吏也反对他们的政府。现在要得出目前最好该做什么的意见还为时太早,但我想,在现在绝对君权和如此众多的中国人正在酝酿的共和制之间,要有个中间阶段。清王朝终究还有一种使中国各省和人民凝成一个整体的影响。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致对外新闻部主任的信(19111027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加以阐释。(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革命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议,基本上从一次会议的胜利走向另一次会议的胜利。请任选图中的两次会议,并分析说明两次会议之间的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史实。
2022-05-07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云冈现代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前半期亚非拉地区所出现的民族主义思潮

地区名称主张
印度尼赫鲁主义民族自由是最首要、最基本的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与各种反帝力量联合和合作;使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印度尼西亚苏加诺主义民族主义、宗教和共产主义共同合作;国际主义或人道主义;协商制或民主制;社会繁荣;社会民族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信仰神道
西亚、北非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和自由;反对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建立一种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以伊斯兰教为灵魂的社会主义
非洲泛非主义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摆脱外来帝国主义的控制、取得政治和经济自由;非洲统一,呼吁全非洲的团结
拉美民众主义民族独立和拉美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和工业国有化;反对共产主义,但可以与共产党合作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现代史·上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亚非拉民族主义”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礼法合治”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反复检验而形成的治国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礼法合治”思想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宝贵结晶,对当代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礼法合治”思想推翻了礼治与法治的敌对状态,开创了礼治与法治、道德教化与刑罚惩罚相统一的理念,为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马伟霞《中国传统“礼法合治”思想及其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启示》

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史相关知识,围绕“礼法合治”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