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详述自城开创以来罗马人民的业绩”“歌颂这个由神与人共同建立起来的伟大国家”是李维(前5917年)撰写《自建城以来》(又称《罗马史》)的初衷。《罗马史》继承了“年代记”的传统手法逐年记事,记录了官员选举、内政外交、战争与宗教等活动,为人们描绘了罗马由一个亚平宁半岛的小城邦发展到帝国的完整过程。《罗马史》吸收古希腊史学流畅简洁、典雅诗意的特点,对前人涉及史料,特别是神话传说的著述并不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可靠性与完整性、作者声誉、文学加工程度等因素进行考证。受罗马法影响,《罗马史》模棱两可的记录较少,历史叙述均能体现李维对事件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李维还认为虔诚、勇敢、仁慈等美德是罗马走向繁荣的关键,于是通过塑造历史记忆,他强化了罗马民族的文化认同。

——摘编自郭小凌主编《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维撰写《罗马史》进行解读。(要求:表达清晰,逻辑明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下表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者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

史料一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
史料二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史料三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众多珍贵的传统工艺长期陷于发展困境,甚至濒临失传。
史料四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
史料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
史料六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信”的本质特征,即:实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审美的品格,人性、个性、能动性和永恒性。
史料七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16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
史料八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摘编自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等


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进行重新组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 . 【文明交流与社会进步】

材料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欧洲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
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
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内容为20世纪中国几部法律文献的部分史料信息。   

时间名称部分条文内容摘录
1908《钦定宪法大纲》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依据以上材料的一则或多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3-31更新 | 431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学生分成A、B两组,以“战争与文化的关系”为主题,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A组:下表

开始时间指挥者蒙古进军路线典型事件描述
1219年成吉思汗攻灭花刺子模、经里海、黑海沿岸,攻入克里米亚半岛。(蒙古军所到之处)一个繁荣的呼罗珊变成一片荒芜,土地变成了不毛之地……。
1235年拔都等(长子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巴尔干半岛。蒙古人开始使用的多种火器的威力,更具破坏性……由于火炮的大力改进,城墙的作用就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
1252年旭烈兀经中亚,攻占巴格达,抵达巴勒斯坦。1278年蒙古派遣列班·扫马出访拜占庭帝国、罗马教廷和法国。

——参考【法】德阿·托隆著,宝音布格历译《蒙古远征记》编制

B组: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持续数十年,这一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现象,完全打碎了法国的“旧制度”,重新构建了法国的社会结构。同时,把“民族”这一本无多少政治含义的概念与资产阶级民主和国家主权的思想结合在一起,用民族国家取代封建国家,用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不仅是法国,整个欧洲的政治文化都得以重构……俄国和俄国占领下的波兰,以及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都出现了追求民主或独立的革命。

——整理自《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师教学用书


请你参加其中一组的学习,根据本组搜集到的相关材料,围绕“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7-13更新 | 347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18世纪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7世纪初日本江户幕府继续实行锁国政策
17世纪20年代西伯利亚成为俄罗斯移民中心之一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
1645年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取得纳比西战役胜利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年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83年日本江户幕府统治依然延续,出现“天明饥馑”。原因是关东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散布,造成东日本农业产量受损
1729年清朝设置军机处

——据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外对比为切入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从史出,史料实证,表述清楚,论题明确,言之成理。)
7 . 阅读下列材料

2021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上海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了“伟大的抗战起点,深远的历史影响”的学术研讨会。下面是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摘要:

机构或院校学者主要学术观点
复旦大学余子道肯定了九一八抗战作为 14 年抗日战争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重要地位,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日本挑战华盛顿体系与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动的标志。
华东师大沈志华梳理九一八事变后远东国际关系的变动与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的国际形势,把握处理国际关系的主动权。
同济大学唐培吉运用大量史料证明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上海师大苏智良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各国合作抵抗日本法西斯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和亚洲近代史的转折。
上海社科院马军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历史担当与责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
战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2021年9月17日《新民晚报》改编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专家学者们的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须从材料中得出,论题明确,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对历史进行分期,其目的就是使历史著作能如实地反映这种客观规律。我们对历文选行分期,首先就是要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这种“质变”。

西方学术界对于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学术争呜

观点出处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卡尔·骨勒蒂的《通史概要》
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转折点《新剑桥近代史》
引起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兴起的“商业革命”是形成近代历史的主要因素
《世界近代史》(美国大学通用教科书)
1600年(15、16世纪之交)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卡尔·贝尔的《近代史》

——据高金玲《世界近代史开端问题的争议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价值》整理

根据材料,自选一个维度,提出一个你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看法,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认同材料某一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看法明确具体,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9 .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

材料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形成丝绸之路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多样性人文性格。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两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最好诠释”。

——摘编自来永红《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请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几种认识。

观点一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又会有具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特征和具体文明形态也具有差异性,由此呈现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状况。
观点二地域性的文明可以在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养分中不断丰富与更新自身。
观点三回眸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可以发现诸多文化并不是封闭、孤立地各自发展,而是在交流碰撞中推动人类文明演进。

——摘编自刘先春、张艳霞《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依据、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或多个观点,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