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韧性,即柔而不弱、刚而不脆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和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形式表达。近代以降,帝国主义加之国内的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将中华民族的“弯枝”压到最低点,人民陷入亡国灭种的深渊,看不清中国要到哪里去。将历史的“弯枝”以救亡图存的保护机制、动力机制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反弹出去,成为民族韧性指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最深刻的根据。

——摘编自《民族韧性:民族复兴进程的透视》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以“韧性”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2-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革命,是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质的飞跃,必然会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巨大影响。下表是对近代科学革命的阶段划分。

科学革命时间成就
第一次16-17世纪“日心说”,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观测天文学,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
第二次19世纪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
第三次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性,DNA双螺旋结构,相对论,量子论,有机化学,微电子与通讯技术
第四次20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核能,计算机,人工智能,纳米化学,生物医药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项成就,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主题明确,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3-07-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关于传统,当代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指出,它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性想象的积淀,它包括物质产品、思想观念、惯例和制度。它使代与代之间、不同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密码,并且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

——编自爱德华·希尔《论传统》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传统”这个话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4-10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主要内容

棉花第一帝国

棉花具有不耐严寒、不耐酷暑的特性,印度的自然气候适合棉花生长,而英国则无法种植棉花,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通过加工棉花、进行销售来增加国家的财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印度、美洲等原产地的棉花进行掠夺,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主导的棉花贸易帝国。

棉花第二帝国

这一阶段印度棉花开始自己走进欧洲,没有欧洲列强作为中间商。前期,欧洲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禁止进口印度棉花;中期,欧洲各国通过在农村开设工厂,聘用童工和妇女来解决劳动力问题,通过在美洲建立棉花种植园来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派遣工业间谍窃取印度棉纺织技术,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棉花制造帝国应运而生。

——整理自[美]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7-27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期,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才有资格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富裕人家竞尚奢华,明朝文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潮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画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崇尚服饰奢华成为一种时髦。房舍等第之分不断被突破,江南地区兴起了“园林热”。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一些钟情山水的文人或结伴或独行,遍游山川,出现了徐霞客等一批旅行家和沈周、唐寅那样喜欢自然山水的画家。

——摘编自陈忠海《回看历史,大明朝因忽视“供给侧”错失机遇》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写出信息,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29更新 | 32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广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如表,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

时间段特点表现
1949年到1970体系外的新中国尝试与一些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如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加入了一些由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如世界民主联盟;
参加了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奥委会的活动;
尝试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遭美国使用多种手段阻挠失败。
1971年到1978体系内的旁观者恢复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关系;
与一些重要的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关系,如国际标准化组织、欧共体。
1978年至今全面学习与深度参与者与经济、金融、贸易等类的国际组织建立和发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倡议并设立永久性政府间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全球性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摘编自杨颖韩景云《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

从如表中提取相关联的两项信息,确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1832年怡和洋行成立,由两名英国人在中国广州创办,从事贸易活动。
2林则徐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力主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
31876年怡和洋行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之后安装了中国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4业设备。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
419412年以后,怡和洋行总部设在上海。
51941年后,怡和洋行被日本三井洋行强行接管,1946年恢复营业,业务日衰。
6上海解放初,怡和洋行生意日渐冷落。
71949年后,怡和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被收归国有。1954年,怡和在中国国内最后一家办事处关闭,公司总部迁回香港。
81961年怡和首次在香港上市,获超额认购50多倍。
91984年,怡和将公司驻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并在1990年代初将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怡和在1997年前转移重心离开港九。
10至今怡和洋行在香港仍有相当的业务,属下子公司包括:置地、牛奶公司、文华东方酒店、怡和太平洋、怡和汽车。投资的业务包括有:建筑、地产、航运、零售.投资银行、酒店、保险等等,员工总数超过十万。

——摘编自刘诗平《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怡和洋行的发展”,就整体或任意一个历史阶段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合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在发展演变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夏商之前,随着农业的产生与陶器发明,中华先民已普及了煮食方法。到了商代,中国人率先掌提了用水蒸气将食物煮熟的方法“蒸”,是先秦流行的用于蒸煮的青材质炊具。周朝享有美食并不容易,要严格遵守“周礼”。汉代的餐来上,不但有豆豉这样本土发明的食品,更有新面孔:像葡萄、首宿、石槽、胡蒜、胡瓜、胡桃、胡麻等。唐太宗遣使(天竺摩揭陀)取熬糖法,使唐代水果宴饯大量出现,特别是岭南地区经常用糖制作果脯。

宋代在汴京域临安,食物种美琳琅满目,“北稻南麦”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包子、饺子、烧饼、刀削面散布江南市镇。夜市通宵敞开,甚至可以边吃边坐而论道,探讨饮食玄妙哲学,也有喜谈性理的文人雅士作陪。随着新旧大陆物种交换,玉五米、番薯、马铃薯、花生、椒、南瓜、向日获等30余种美洲原产物来到中国落地生根,最终使明清食材英定中餐格局。近代以来,西餐汇入,在博大精深的中餐菜单上添上一道“新中式”。

——摘编自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大事
1841两广总督祁贡上《请推广文武科试疏》,提出变革选官制度的动议。
1864李鸿章提出“欲觅制器之器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科取士”。
1898清廷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189862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改试策论;9月,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改为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
1901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出身,对成绩优秀者再行考试,殿试后“因材器使,优予官阶”。
1903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留学生归来后的待遇和地位。
1904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并对国内学堂毕业生的出身和奖励做出规定。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
1905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被清廷采纳。
1905拟定《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规定对留学生根据考试优劣给予官职。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
1913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依据《中国近代史》选编


请仔细阅读表格中信息,从中提出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材料,阐述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