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政治对抗与现代化]

材料   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动员会提高人们的期望,而经济发展则会提高社会满足人们期望的能力。因此现代化孕育新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分化,他们被迅速动员进入政治领域,从而形成冲突。变革引起冲突,冲突促进变革。从有序到无序,再从无序到有序,没有昨天的和前天的动荡与混乱,也就没有今天的稳定,繁荣与发展,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摘编自黄毅峰《政治冲突:现代化的阻力还是动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或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冲突与现代化”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2-12-02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一词,从古至今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和外延拓展,这种演变与拓展正是文化古今更迭、中外交会的产物。“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初义为“中央之城”,后衍生出“天下中心”等义,其语义曲折流转之间,不仅隐含着疆域推衍意义,而且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中国”作为非正式的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唐史籍已有记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至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国家之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中国学人中的见识卓异者发现,“中国”并非我国的专称,异域也有自视“中国”的。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威胁,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中国”作为国名的简称为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一词的使用,须全面观照其古典义和现代义及二者的因革转化。

——摘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解读“中国”的古今演绎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分析清晰,归纳总结完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宪政体制支配政治权力在形成和行使的过程中,规范着社会政治体制,决定着政党政治的状态和作用,同时,政党政治的得失对国家宪政体制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即使相同的国体,其政权组织方式不同,由政党组织政府、执掌政权的方式和途径也各不相同。宪政体制 很难一墩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应当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其根本.点在于政府权力之 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它在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在法治下运行的有限政府,方能实现权力 的有效制衡;保障民众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与有序,才能形成对权力的民主监督。

——摘编自周淑真《宪政体制与政党政治的关系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宪政体制”自拟一个具体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明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1913年7月22日的一道命令中指出:“最初都督总领军民,率以 光复元勋,遂乃真除受事,等汉收之就拜,类唐藩之留后,威令本自不行,功过安从责课?厥后亟筹分治,民政别置长官;而乃简命朝颁,拒电夕告。”

——摘编自《时报》(1913年7月27日)


这一史料与当时历史事实是否相符?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进行阐释。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准确且不能与材料重复,叙述清晰且要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