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献记载出处

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脩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汉景帝)及太子(汉武帝)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西汉]司马迁《史记·外成世家》

(窦)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及(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藏等,而免丞相、太尉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纷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馆奏:“所举贤良,或治中、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在西汉前期治国思想的嬗代中,窦氏卒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代坐标,而绝非无足轻重。

——摘自虞云国《学史三昧》

结合西汉治国思想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4-05-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史籍记载

7世纪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2中载:“闽、粤银多从番舶而来。番有吕宋者,在闽海南,产银……,故闽、粤人多贾吕宋银至广州”。

材料二       西班牙人的档案记载

1574年,利格尔报告:1573年与中国商人的交易很顺利,“因为我们在这儿积蓄了大量银币,而这些中国人需要他们,”同年,米兰道拉给西班牙国王的报告中也说:“为了偿付商品的价值,他们取走了金子和银子。他们非常精明,其余任何东西都不接受”。


围绕材料中某一个现象,选取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2023-10-2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旧史学VS新史学

“旧史学”之精英生存论史学“新史学”之国民生存论史学
耗民智: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备君王之浏览或供特殊阶级诵读。益民智:为国民而作或国民自作,供给国人以历史的全部知识;能使读者领会团体生活之意义,以助成其为一国民为一世界人之资格。
帝王家谱或王公年代记:帝王教科书,亦士大夫之怀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读者也。国民的历史或国民发达史: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国民资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
知有个人,所重者在一人:合无数之墓志铭而成;为若干之死人作纪念碑。知有群体,所重者在一群人;叙一群人相交涉、相竞争、相团结之道;叙一群人所以休养生息、同体进化之状。
以帝室为史的中枢;舍朝廷外无可记载;专纪君主与其臣妾相交涉之事;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以社会(国民)全体为史的中枢;民间之事,可纪者多多;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体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
知有陈迹:为若干之过去事或邻猫生子之事作歌舞剧。知有今务: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

注:本表主要据梁启超《新史学》一文,并适当参考《中国史叙论》和《中国历史研究法》相关内容而制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辽、金、元、明清的北京城址图


古代北京发展概况(部分)

时期名称概况
辽代南京936年,辽获得幽云十六州后,升幽州为南京,定为陪都。《契丹国志》记载南京析津府“户口三十万。……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人多技艺,秀者学读书,次则习骑射。”
金代中都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定名中都大兴府,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王朝首都。时人记载中都“宫阙壮丽” “工巧无遗力”。中都仿照北宋汴京,采用回字形相套,宫城位置居中,城内建有礼制建筑,如郊天坛、雨师坛等。
元代大都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于大都。大都采取传统以宫城为中心的形式,规整方正、均齐对称,街道系依《周礼》,按经、纬设置。大都人口近百万,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为“商业繁盛之城”。
明清北京1403年,明成祖下诏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南京成为陪都,明成祖诏告天下:“继承大宝,统驭万方。”此后一直到清代,北京一直是正式都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其他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又称满城汉墓)中出土一件铜鸠杖首,作鸠头形,长喙,圆眼,当为鸠杖之首饰。在《风俗通义从论衡从后汉书·礼仪志》等文献中都有关于汉朝赐鸠杖以示尊老的记载。1959年考古队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3根精美鸠杖,还伴有“年七十受王杖”的木简10枚。汉景帝时,赐老年人“鸠杖”,明确肯定了“高年”的特权。汉成帝时,进一步将“高年”的岁数从80岁放窗动7岁救,明明肯定了杖者无官爵,但其地位亦相当于六百石官;其持王杖若天子使者持节,可出入官府,行走于驰道;殴辱杖主按大逆不道论罪;市场买卖,持杖者不缴纳赋税。

——摘编自吴杏全《从满城汉墓出土文物谈灿烂的汉代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简述刘胜墓出土铜鸠杖首的史学价值。
2022-03-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先秦时期的“西南”是方位意义上的西南,人们认为西南方向主要包括巴和蜀西汉时,“西南”区域概念正式确立,包括巴蜀和西南夷地区,汉晋后人沿袭并强化了此观点。唐宋时期,狭义的西南地区是指唐、宋王朝疆域内的西南地区,包括唐代的剑南道、山南西道、黔中道,宋代的川峡四路;广义的西南地区还包括疆域外的南诏(大理)以及其它一些臣属、朝贡的民族或王国。记载,明清时期的“西南”除了疆域外的安南、占城、遥罗等藩属国外,疆域内的“西南”出现了三种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分别在前代“西南”的基础上增加了广西、湖广、西藏等地区,使得疆域内“西南”的区域范围有了较大的扩张。近现代的“西南”概念则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人们国家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增强,“西南”所包括的范围由原来疆域内的西南部和疆域外的藩属地区,转变为只包括国家疆域内的西南各地。

——《“西南”区域地理概念及范围的历史演变》


根据材料,围绕“‘西南’区域地理概念及范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2-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尼山祭田纠纷案

材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山东省邹县,原、被告乃佃户与圣门后裔。

告状人刘天允等64人声称∶自己祖籍邹县鲁元社,各家散住尼山附近的群山窝内,乃是"耕凿山谷,筑堰浚漆,做地为业"的痛地贫民。由于山水时涨时落,因而壑畔土地朝有夕无,难以纳钱粮。康熙年间,乘着朝廷劝民垦地的机会,尼山学录孔传锡哄骗社内零星烟户,把土地"开投"尼山学录之手,假冒"办祭尼山圣庙"之名,而行"偷漏租赋、遮免差徭"之实,籍此敲剥愚民,又借培植圣脉之名封山禁椎,混将周围群山一概吞并,致令小民手足无措,造成"溢讼数年"之累。

被告(孔府)代理人宋掌书在法庭上作了辩驳与证明∶所争祭、学两田乃宋代庆历三年(1043年)所赐,在《阙里志》《邹县志》《山东通志》及《大清会典》上均有记载;此外,孔府所撰《阙里文献考》也有记载,只是因为它是孔府自己所编,不能算作证据。"尼山古来严若泰山,禁比皇陵。自康熙五十三年,被奏老爷(当时的邹县知县)纵这鲁源刘家把山开了。后来虽经严禁,势不可遏。这些年来,牧放樵采,作践不堪了。"邹县知县:"《文献考》吾这里也有,他俱有来历的。是呈览过的,皇上皆见过的。怎么不足为凭呢?"原告声称,所争土地属于民地,乃开垦所得,知县追问;"上了粮了么?"原告回答∶"山水下来,朝有夕无,不堪承粮,没上粮。"知县便否定了原告的主张,威胁原告∶"恁说这不是祭田,是恁的,怎么讲,恁又罢(把)个欺隐揽到头上了?""这是朝廷家地,恁为甚么投充躲避,犯个军罪."原告坦白,之所以告状,是因为康熙五十三年以来一直深受公府家人的欺压,故而想借告状这种外力遏制公府家人的欺压。知县认定这次告状是没影的事儿。原告除了沉默,惟有"求老爷的恩典"。


据徐忠明《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解读一份清代民事调解的法庭记录》提取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任意3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2-05-03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中记载着关于秦朝建立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观点:博士淳于越认为:商周历经千年,大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王室的藩篱。现在陛下坐拥海内,然而宗室子弟却沦为匹夫,若有犯上之臣出现,陛下便没有了依托。此外,不遵守古制而能长久者,这是从来也没听说过的。

廷尉李斯认为:西周虽然大封宗室,然而他们的后代却关系疏远,以至于相互攻击如仇儺,诸侯之间更是相互征伐。现在陛下实现统一,大兴郡县,对宋室子弟和功臣们用赋税予以赏赐,这样也能够轻易地控制他们。让天下人不怀有二心才是治国之略,分封诸侯只会给国家带来纷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