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
15001524■路德被逐出教会(1521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四次航行(1492504年)
■科尔特斯征服特诺奇蒂特兰城(1521年)
■葡萄牙人在东非建立贸易站(1505年)
■葡萄牙人占领印度的果阿(1510年)
■葡萄牙传教士抵达中国(1514年)
15251549■安特卫普建立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1538年)
■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长老会神权统治(1541年)
■皮萨罗拘捕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1532年)
■波托西银矿被发现(1545年)
■葡萄牙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抵达日本(1549年)
15501574■英法百年战争结束(1558年)
■烟草传入欧洲(1559年);土豆传入欧洲(1565年)
■葡萄牙人开始在巴西种植甘蔗(约1560年)■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马尼拉(1571年)
■葡萄牙人在安哥拉建立殖民地(1571年)
15751599■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格兰人打败(1588年)
■法国的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1598年)
■利玛窦抵达中国(1582年)
■日本侵略朝鲜(1592年)

——摘编自[]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从公元前500万年至今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紧扣题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4-20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下)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学者布莱克划分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学者罗荣渠划分的现代化模式
模式一:由英国和法国组成。政治权力从传统领袖向现代领袖转移很早,现代化挑战主要来自内部,社会转型是渐进的。
模式二:由英、法的殖民地组成,以美国、加拿大等为代表。“脱离了母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国家权威比较微弱。
模式三:包括德国及一些东欧国家。 具有外国模式的明显特征(多是强加或通过武力引进),国家建设道路漫长,民族主义情绪激烈。
模式四:拉丁美洲。
模式五:包括俄国、日本、中国等国。在受到现代化挑战之前,已经奠定了国家领土和人民的基础;其政府本身,能够主动地回应现代化的挑战;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与认同感使其在外来压力下仍能够保持自身完整,却也阻碍了社会转型。
模式六:包括东南亚、中东伊斯兰地区。
模式七: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主。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类型:“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由市场+分权型或集权型现代国家机构”。这一类型完全是自发形成的,并逐步趋于成熟。
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指令与有限市场结构+集权型现代化国家机枸”。这种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定向发展,至今只具雏型。
发展中国家的混合式现代化模式:“混合经济+自由市场+集权或分权现代国家机构”。政治上有反西方主义色彩,经济上则受西方强大吸引力或仍然不能摆脱依赖性,从而形成一种边缘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东亚现代化模式:其共同特征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突入,东亚被卷入世界巨变的大潮,开始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世界的社会经济体制缓慢转变的过程,也即从自身衰败化、边缘化与半边缘化,走向革命化和现代化。

——根据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等相关资料整理


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把现代化进程分为不同的模式。请提炼出上述材料中划分现代化模式的一种具体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要求标准清晰准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楚。)
2023-04-20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下)

3 . 文化碰撞与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毁灭,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发世界范围对欧洲文明的信仰 危机。民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掀起中西文化论争。东方文化派认为“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 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西化派认为“百分之一百的全盘西化, 不但可能,而且是一个较为完善缺少危险的文化出路”。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认为中国新 文化“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担的领导”,也“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实际上为中西文化论争做了应答和总结。

一战后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周游欧美各国发表演讲,主张用东方“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去矫正西方人 的“物欲无厌追求”。甘地接受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并把它与印度传统宗教哲学 结合起来,创立了非暴力学说,号召恢复手工生产以抗拒西方的工业资本主义。尼赫鲁深受西方科学精神 的影响,主张发展大工业,与甘地共同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

——摘编自《中国文化论争》《印度通史》等

围绕“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结合所学,解读上述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1更新 | 527次组卷 | 6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4 . 漕运与古代中国社会

漕运是指中国古代政府将征收来的粮食中的一部分,通过水路,将它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所形成的一整套组织和管理制度。以下是几个不同时期漕运的一些基本情况。

秦朝与西汉:这一时期漕运的主要方向是从关东(函谷关以东,大致今山东、河南等地)运往关中(在函谷关西,大致今陕西中部)。秦朝利用黄河及其支流把关东的粮食运往咸阳,在征服南方越族地区时也开凿灵渠运粮;楚汉之争时,汉军借助漕运为前线提供了粮食和大量战略物资。汉初每年由关东地区运到长安的粮食不过几十万石,汉武帝时由于经济和军事的需要,一度达到每年600万石,并且开凿了漕渠以便于漕运。

隋唐与北宋:隋朝开挖运河,沟通江、淮、河、海四大水系,漕运主要方向由东南到西北。唐朝前期,东南运道长期失修,影响了长安的粮食供应,安史之乱前后,裴耀卿、刘晏等人进行漕运改革,疏浚运道,保证了首都地区的粮食供应。黄巢起义后,东南漕运要道中断,加剧了唐王朝的危机。北宋政府更为重视漕运,宋真宗时东南漕运曾创下800万石的记录,北宋曾引黄河水和洛水入汴河,提高汴河运力。徽宗时期,漕政大坏,东南粮食运入京师的数量大为减少。

元明清时期:为打通河漕运道,元朝政府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并且开辟了海运航线,河运和海运结合,形成了南北漕运路线的新格局。元末起义军利用漕运把江南钱粮运往北方前线,为推翻元朝统治提供了后勤支援。明至清前期漕粮主要从江浙等南方六省及山东。河南等地征收。明清时期黄河改道和决口给漕运制造了很大的障碍,潘季驯、靳辅等人在治理黄河的同时对运道进行清理,以保障漕运的畅通。

——整理自江太新、苏金玉《漕运史话》等


上述材料包含了中国古代漕运诸多方面的信息,阅读材料,拟定一个与中国古代漕运相关的主题。并结合所学及材料中三个阶段的相关信息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充分,逻辑清晰。)
2023-03-21更新 | 341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测)
5 . 汉唐时期,骆驼形象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骆驼造型的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代文物骆驼并不常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汉代的骆驼形象显得有些稚拙,特别是蹄子,与同时期塑像、画像上的马蹄无异,反倒与骆驼差距很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到了唐代,唐墓中随葬骆驼数量剧增,有些是作为一般动物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墓葬之中。北朝出现的驮载物品的骆驼到唐更为流行,驮载物品的内容更多,骆驼的两侧挂有货袋、丝束、兔皮、长颈瓶、胡瓶、扁壶、织物、毛毯等等,有时还有死鸟和活的狗、猴子。这种造型选择无声地讲述着丝绸之路上的生活状态。骆驼、货物及其人物的紧密结合,进一步附加、升华了它们的精神含义,使这组文物凝聚了人与自然抗争、艰苦创业的情怀。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汉唐骆驼造型的演变”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6 . 【说一说】

近代以来亚非拉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它们中间曾绝大多数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推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及其本国代理人的反动统治是他们共同的历史使命。所以,就其性质而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都属于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这是他们的共性和统一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亚非拉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情况十分复杂,这就决定了亚非拉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多样性。划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有助于我们总结亚非拉各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黄若迟《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进行分类,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标准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3-1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八单元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纽约城市历史大事记

年代事件
前殖民时期前殖民时期纽约一带的原住民是德拉瓦族印第安人
1626年荷兰人获得曼哈顿岛,辟作贸易岛,称“新阿姆斯特丹”,居民约300人
1664年英国人占领了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为纽约
17世纪下半叶纽约因农产品的出口和工业制品的进口成为商业中心,同时还是黑奴市场的大本营
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华尔街联邦厅宣誓就职,在同一地点还召集了美国第一届国会和最高法院
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将纽约港与北美内陆市场通过哈德逊河和五大湖连接起来
1860年大批爱尔兰、德国移民因爱尔兰大饥荒、德意志革命而迁入
1904年纽约地铁系统开始运作
1920年代大批来自美国南部的非裔美国人迁入;黑人文学运动兴起;摩天大楼开始出现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暴跌,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
1950年代后成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公共图书馆等世界著名文化艺术机构;工商业进入转型期,都市向郊区扩张
2001年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恐怖分子劫持两架民航飞机撞上了世贸大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震惊全球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项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2-28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粮食安全的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FAO)提出。1974FAO在罗马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粮食安全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这一概念在1983年、1996年、2001年得到修正。学者们分析认为,粮食安全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涵:第一,从对象上说,粮食安全是对所有人供给;第二,从数量上说,粮食安全供给的数量标准是足够;第三,从质量上说,粮食供给是保障健康;第四,从时间上说,粮食的供给体现为在任何时候;第五,从购买力上说,应当让所有人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

——摘编自谢莲碧、黄雯《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内涵的演变:从封闭到开放》

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粮食安全”的内涵。可说明、补充或反驳,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论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发展阶段 标志事件
第一轮全球化 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
第二轮全球化发轫于1 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轮全球化。
第三轮全球化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逆全球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

——整理自万广华,朱美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论证详实,线索清晰,条理清楚。
2023-02-24更新 | 392次组卷 | 6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一单元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较德国、意大利、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的帝国统治,包括日本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暴行和1939年希特勒——斯大林的协议。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历史与社会科学课程标准》

材料二   通过学习世界经济危机与社会问题的产生、昭和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我国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与中国等亚洲各国的关系、欧美各国的活动、战时国民生活等内容,让学生理解从军部的崛起开始到战争结束的整个过程,以及大战给全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日本《初中社会科·历史分野学习指导要领》

材料三   “绥靖政策”一目中,提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建立,日中战争和苏日冲突;在“名人录”中,有孙逸仙、蒋介石、毛泽东的名字;在“大事记”中,有1931年,日本侵占满洲里、1937—1945年,日中战争。

——俄罗斯《新的世界历史综合教学方案》

材料四   理解各民族为对抗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而开展的运动,同时又寻求国际团结合作。学习主题包括满洲事变,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轴心国,太平洋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

——摘编自张汉林《国外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抗日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以“透视外国人眼中的抗日战争”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2-23更新 | 478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