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在政府、士绅等力量的推动下,通过征用族产,改造乡村中原有私塾、庙宇等设施,乡民集资兴学等手段,新式教育进入中国乡村社会。庙产兴学成为一股社会潮流,弥漫全国。山东《泰安县志》记载当时该县共有学校348所,其中93.68%的学校校址设在原来的道观庙宇。但是却出现破坏、劫掠新式学堂,攻击与新式学堂相关人员的“毁学”行为,见下表。

19041909年间典型“毁学”事件一览表

时间地点引发“毁学”事件的原因受波及的学堂名称
19048江苏无锡当地米业界及守旧势力反对官府增加用于办学的米厘。崇安寺三等公学、东林学堂
1904四川广安州当地习绅、僧侣仇视“庙产兴学”。旱灾发生,绅士借机造谣污蔑新式学堂。广安州学堂
1905江西乐平县当地官绅勾结以兴办学堂为名抽收捐税,农民负担加重。乐平县小学堂
1906河南永宁为筹集扩充学舍所需经费,知县下令限期向民众摊派,匪徒借机造谣生事。-
1907广东大埔县新式学堂学生对神灵的态度行为等与百娃传统的神灵信仰间的冲突。反对“庙产兴学”的士绅借天空不下雨造谣事。湖山初等小学堂
1907四川开县民众反“洋教”斗争。岳溪场、南门场、严家场、广福场、仁市场等学堂

——整理自东方杂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述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紧扣材料,论从史出,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2-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郭嵩焘是中国最早的外交使节,他记载的日记起自1855年,止于1891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39个月,首尾37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情况,以下是日记整理内容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216日)。日记中郭嵩焘认为英国民风淳朴,知礼有节,即便比照中国士大夫们的“华夷”标准,英国人也不再是什么“夷狄”蛮人。在之后的日记中,郭嵩焘经常用诸如“厚”“平”之类的褒扬词语来表达对英国社会的好感。

光绪三年五月初十日(1877620日)。赴茶会,并进行参观,对于英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他得出如下结论:“此邦格致之学,无奇不备,可以弥天地之憾矣”。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120日)。郭嵩燕等人谈论西方制度,认为西洋“君德”“相业”是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而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乘民意,是“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的结果。据此而感悟:“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中国制度在郭嵩焘心目中,已无复与西洋相较,惟寄望于中国风俗或可随之而变。

——据《郭嵩焘日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两汉至隋唐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一批西亚乃至北非、欧洲特有的农作物品种被传入中国境内。如葡萄、石榴、西瓜等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菠菜、胡萝卜、黄瓜、大蒜等也成为重要的蔬菜。本土种植的一些蔬菜品种则被取代。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启了美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农业交流。据《农政全书》记载,最早引种在福建、广东一带的番薯成为当时重要的救灾农作物,“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进入清代中后期,番薯因其耐瘠高产的种植特点,迅速成为民众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某些地区,番薯甚至取得了与“五谷”类似的地位。此外,美洲原产的蔬菜类作物也大量传入中国,如辣椒、番茄、南瓜等成为中国人新的食物选择。辣椒“有辛味,可调理食味,乡人多嗜食之”;南瓜、番茄等在传入中国后,也纷纷取得了类似的地位。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先秦重农思想

孔子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论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主张统治者“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理论发展为“仁政”的政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认为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恒产”。孟子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将林、牧、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饥火烧肠。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农战”思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农战”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儒家和法家的重农思想加以阐释。(要求:阐释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0-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6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01更新 | 467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研究中世纪的西欧搜集到的部分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西欧资料夹


15世纪欧洲大学分布
图1


封君封臣制度
图2


中世纪封建庄园
图3

材料一   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

——摘编自刘成《英国现代转型与工党重铸》

材料二   据记载,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法国东北通过武装斗争获得自治权的城市有40多个……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中世纪欧洲大部分城市均获得了自治权,城市的管理者不再是封建领主,而是由城市居民选举产生,各个城市均有独立的议会、法庭等。

——摘编自杨志卿《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研究》

材料三   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结合资料夹中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不少中古传统的典籍中,比较简要记录了中国通向西方的陆上丝绸之路,但对于一些道路的细节,则缺少记载。1974年出土的一枚王芥时期的《传置道里薄》木牍,上面记录了长安到张披郡氐池的20个置之间的里程,巧合的是,1990年出土的一枚《传置道里簿》木牍,记录了武威郡仓松到敷煌郡渊泉间12个置之间的里程;两相结合,正可以复原西汉时期从长安到敦煌的驿道和驿站设置情况。我们知道出土文献都是极其偶然留存下来的残篇断简,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残简来举一反三地理解历史的真实情境。

——摘编自荣新江《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

材料二   唐朝将安西都护府移驻龟兹后,在西域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建立镇戍守捉等军事防御体系,而连接这些府州、镇戍的道路,就是具有法令意义的“官道”或叫“驿路”了。按唐制,官道上三十里置一驿,非通途大道则立馆。当地出土文书记载的馆驿名称以及与馆驿有关的赋税记录,证明了唐安西四镇地区馆驿的广泛存在。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它和烽铺往往同设在一处,所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唐朝以安西为中心的驿路系统的开通,以及馆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建立,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从事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

——摘编自荣新江《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以吐音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学者研究馆驿制度的方法并请你对馆驿制度进行阐释。
2023-04-28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的移民实边

材料一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河西水源丰沛,河沟众多,草木茂盛,土地肥沃,雄关、险津环峙,是屏蔽关陇的门户和中原王朝势力强盛之时所锐意经营的西进道路上的重要中继站,是西汉都城长安的御守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摘编自刘玉璟《汉代入迁河西地区移民研究》

材料三   由于本地人口不多,且驻军花费巨大,武帝元鼎六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元封二年,“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敦煌以东的西北地区不仅设立了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还设专职都尉“主屯田殖谷”。到西汉末年,河西四郡已有28万多人。加上屯田的士卒,整个河西约有40万人。《后汉书·孔奋传》记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藏(今)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汉代河西地区的移民实边进行合理的历史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17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没收官僚资本,整合解放区的公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中央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工会有“改善工人、职员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各种设施之责任”。

通过吸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解放区)公营企业实行供给制的经验,参考借鉴苏联职工福利制度安排,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办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一般而言,由企业行政方面拨款(或投资)设立工人食堂、澡堂、理发室、托儿所、小学校、医院等生活福利设施;企业行政方面每月还须拨交工会组织全部职工实际工资(包括货币部分、实物部分与伙食补贴)总额的1.5%作为职工文化教育费,用于建立俱乐部、图书馆等文化福利设施。1949—1952年,国营企业职工福利事业经过三年的发展,“医院、诊疗所、休养所、托儿所已在相当普遍地设立起来。工人的文化、教育、娱乐设施如俱乐部、工人剧场、电影院、职工夜校、职工子弟学校、工农速成中学等也在逐步增长”。

材料二   在实施(福利制度)过程中,有些国营企业不计代价地“发给住宅”,不收取房租和水电费用,修建的福利设施追求豪华,“花了很多钱,但是群众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解决得不多”。据 1953年劳动部的《工人生活福利工作综合报告》记载,“在许多国营企业中,举办福利事业,不是补助而是‘完全供给’的现象较为普遍。抚顺市贸易部门仅洗澡开支在 1953年1、2月份占工资总额4.52%。理发开支占工资总额1.58%。这两项开支共占工资总额6.1%”。

材料三 1957年9月26日,周恩来在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的全体会议上做的《关于劳动工资和劳保福利问题的报告》,总结分析了职工劳保福利方面存在的问题, 周恩来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劳保福利工作和制度应该着重整顿。整顿的方针是:简化项目,加强管理,克服浪费;改进不合理的制度,适当降低过高的福利待遇;同时提倡少花钱,多办事;提倡依靠群众集体的力量,举办福利事业;提倡用互助互济的办法,解决职工生活中的某些困难问题”。

材料四   湖南湘潭缝纫机制造厂首先在企业负担重、职工意见多的托儿所试行了“自办公助”,企业只负担房屋、设备以及5名管理人员的工资,其余勤杂费用及日常保育工作均依靠职工及其家属完成。由于托儿所从完全公办的福利事业转变为职工参与自办的公益性事业,职工们“精打细算,节约人力物力”,使得该托儿所不仅能维持低收费标准,还能提供较高质量的保育服务,从过去“孩子不愿来、家长不信任”,变得“妈妈们一提起就赞不绝口”。还有的工厂“制定严格合理管理宿舍的制度”,“组织职工自建宿舍”,“基本上合理地解决了长年没有解决的职工的宿舍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岑玥《20世纪50年代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调整与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50年代国营企业内部福利制度进行评述。
2022-09-04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山东专用)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