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发展中心具有生成、发展与衰落的生命周期,从而导致世界发展中心的转移。世界发展中心形成于古代亚洲,近代以来转移到欧洲和北美,目前出现向亚洲太平洋回归的新趋势,并形成其新特征。

——摘编自金泓汎、全毅《世界发展中心转移与亚太发展中心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中心的变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大大小小数百次政治及经济上的改革,虽然历史上改革采用了改良、改制、变法、维新、更化等不同的说法,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改革,只是各种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别。依照古人的解释,“改革”一词意味着“鼎新革故”,或者叫作“变法乱常”;用现在的话说,“改革”就是除旧布新,打破常规。它意味着对原有的权力配置、利益关系、社会秩序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新的调整。

——摘编自张美生、陈佰江《西眸中国古代的改革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变法或者改革,自拟一个论题,并予 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列宁开始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与50多年后中国启动的市场经济改革具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其结局却大相径庭。同途而殊归,其中原因不能不令人深思。

——摘编自赵大兴《同途殊归——苏俄(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短济改革成败原因比较分析》


请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代中后期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白银铸币,源源不断地输入福建沿海,并逐渐进入中国内地广泛流通。有学者将福建外国银币流行的原因归纳如下

福建外国银币流行的原因一览表

序号原因陈述
1外国银币流通功能出色外国银币具有成色稳定、形制统一、样式精美、便于携带、无需折算等优点,因而受到福建商民青睐
2私人海外贸易限制松动随着明中后期倭患逐渐肃清,朝廷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洋贸易,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从而加快了外国白银的流入
3跨区域商人群体的作用
4新航路开辟的外溢效应
参照(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的陈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政启动后,朝廷于1903年设立练兵处,管理全国练兵事宜。练兵处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练兵的政策文件。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军事学堂体系……设立了四级学堂体制。新政启动之初,朝廷募练常备军、续备军、巡警军。颁布了一系列军事建设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了新军制度。

——摘编自马雷《清末军事改革中的“师日”因素》

材料二: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前更好的条件……

——摘编自忻平《清末新政与现代化进程》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不间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融汇各地域文化的涓涓细流,内涵不断丰富,影响逐渐扩大,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气象。

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地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2023-06-11更新 | 6333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暑假考(开学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25年,英国议会下院在讨论修建曼彻斯特——利物浦城际铁路议会法案时,有不少反对意见。

①(铁路一修),造马车的怎么办?造马具的怎么办?还有车主、车夫、小酒店老板、驯马师、马贩子,他们都怎么办?连乡绅们那舒服、漂亮的房产也会被糟蹋的。

②下院知不知道,机车以10~12英里的时速经过的时候,会产生多么大的噪音,冒多少黑烟。钢铁价格至少会翻番,甚至会用光。这将是人类能够发明出来的最令人讨厌的玩意儿。

③有人跟乡绅们说,火车经过的时候,车头冒出的黑烟,会熏死飞鸟。还有人说,机车太重,跑不起来;制造商则听说,火车烟囱冒出火星,会烧坏他们的产品。老一辈的人担心他们会被火车轧死;女士们害怕坐骑碰上火车会惊。据说奶牛都不会再产奶。

——摘编自[英]弗朗西斯《英国铁路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代表支持修建铁路的一方拟定一份发言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亚商贸通道示意图

——据【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

以“丝绸之路”而著称的欧亚商贸通道被冠以多种称呼:“信仰之路”、“和睦之路”“帝国之路”、“危机之路”、“白银之路”、“冷战之路”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这条商路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欧亚商路,选择某一称呼或自拟一个称呼,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民调多为学校、民办报刊及社会团体举办。然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先后举办多次民意测验,通过各种方式动员、规范并指导民调,并将其纳入国民党“党化教育”范畴。19293月举办的“总理纪念周”民意测验,其部分题目及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题目选项统计党部分析的结论
你信仰三民主义吗?信仰75%前者已知三民主义已深入人心,筑成强固之基础;后者通知我国对于三民主义之宣传,尚未普遍的努力。此后关于主义之宣传与训练,更宜特别注意。
怀疑与观望25%
你觉得中国国民党好吗?60%可知本党虽已得多数民众之称许,但党的分子或行动上必尚有不满人意之处。凡我同志,自宜凛然戒惧,严守纪律,以聚民望。
认可,但亟需整改30%
不好10%

同年,北京大学在31周年校庆之际,组织了一次民意测验(回收总票数571票),数据显示“最适宜于中国的主义是什么主义”,回答三民主义的179票,占31.3%;“现在的思想家你最崇拜的是哪一个”,答案排列第一、二的是陈独秀和胡适;“(国民)革命军与军阀有没有区别”,回答“没有区别”的107人,认为革命军安民救国、军阀扰民亡国的148人。

——据杨勉、杨天宏《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民意调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上述民意调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文化.始终闪现着该民族灵魂的搏动,以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该民族的 各类成员,因而,文化认同构成民族文化的核心。这种体现出民族精神的文化又绝非凝固 高化石、僵破的模式、而是常与变、因与革、内与外相统一的有生命的机体。

——当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史实,评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可以是整体或任意部分 观点。(要求:态度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