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左图和右图对应的朝代。比较左图和右图,提取一条关于边疆治理的信息,并加以说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摘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涉及了多位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帝王,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均有做出重大贡献。请你从中选取一位帝王,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史实充分, 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得出我国人口迁移的某种趋势,并展开论述。(要求:信息源自材料,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12-08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5地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史《良吏传》入传标准变迁

《汉书》

廉洁刚正、明察内敏、劝课农桑、与民兴利、施行教化、政平讼理、盗贼不起、讼狱止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朝野称赞

《魏书》《梁书》《晋书》

清廉、守正、重义、军功、断案、赈灾

《旧唐书》

富民教化、明察善断、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忠义仁孝

元修《辽史》《金史》《宋史》

平冤、治盗、减除税徭、建立军功

明修《元史》

清廉、直谏、富民、施教、理讼、锄奸、抚边

清修《明史》

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理讼治狱

根据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提取相应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05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   目录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活动课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28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犹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共六册)将中国历史做了如下分期。

时期特征
秦汉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多重性格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请任选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时代特征(认可、修改或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特征均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11-19更新 | 236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多少和土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规定按土地田亩面积实数征税。
西汉汉初,田租为十五税一,统治者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耕,或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
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钱役,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明朝“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
清朝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废除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至少两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18更新 | 179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之处,仍可不变……”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结合具体史实,围绕“政治制度”的变与不变的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格式正确)
9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   “大一统”是中国古代维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政治理念。始于春秋时期儒家“合天下为一家”“六和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理念,主张国家要实现政治一统、疆域一统、民族一统、思想文化一统。即以疆域的统一为基础,强调“继前统,受新命”之“正统”,接续紫儒重道、纲常名教之思想文化“道统”。千百年来,“大一统”被历代王朝视为治理国家的重要理念。无论是汉族所建立的王朝还是北方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甚或是地方割据政权,无不以实现“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认为这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大一统”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邹建达《光明日报》2016年1月20日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事件
19502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46中印、中缅双方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4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64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989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00112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2016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杭州举行
根据材料并结合我国外交历程,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