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13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材料四反映的是哪种选官制,根据材料概括说明这种制度的影响。
2021-10-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3)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2021-09-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遣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法苟不善,虽古先吾斥之;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尝博览夷书而得二事焉,不可以夷故而弃之也。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摘编自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得中进士,授官工部主事。529日,在《上清帝第三书》中,再次阐述变法的理由和步骤,提出富国、养兵、养士、练兵的自强雪耻之策。接着,又上《第四书》,正式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817日,创《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冯桂芬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冯桂芬与康有为二者思想间的联系。
5 . 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就必须对人性有一个了解,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蛰《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材料三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人性观是什么,为此他提出如何建立和谐社会?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对人性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密尔顿对人性的认识与主张是什么。其主张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如何体现的?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明达法令……四;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窑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窑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7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步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什么成为近代思想家讨论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俱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遗折
材料三 严复表述的振聋发聩之处在于“生存斗争”的达尔文主义学说,及其阴郁的推论——“自然选择”。严复创造了两个汉语词汇来表达这些概念:“物竞”和“天择”。“物竟者”,严复解释说,“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通过将两者合而为一,严复创造了新的四言习语——“物竞天择”来指称这两个深具影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口号。
——美国浦嘉珉著,钟永强译《中国与达尔文》
材料四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今且日新月异,凡举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的主张是什么,目的何在?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张树声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批评?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宣传进化论的原因何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说明陈独秀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思想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2013-04-15更新 | 3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五位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点赞之余直抒惋叹。此外,历代文人墨客也对他们的文治武功给予了较高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汉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民,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材料四   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终以一统天下,底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者,何也?

——王夫之《船山全书》

材料五   帝(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绩甚重,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

——宋濂等《元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贡献的角度,选出两位你认为功绩最大的帝王,并分别说明理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
(2)请证明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迁抨击“天道”及正统的道德规范“仁义”,肯定“利”“欲“,对人们所不齿的游侠敢于肯定,为他们作传,“较人于厄,振人不瞻,仁者有乎;不既信,不信言,又者有取焉。”司马光谴责游快“北公死党”、废“守职奉上之义“,是“德之贼“乱之所生也。”对于燕丹使荆轲刺秦王一事,认为:“此其又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安也哉!“司马光却以为:“燕丹不胜一朝之忍以虎狼之泰,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之不祀忽诸,罪孰大焉!”

——摘编自武少民《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之异同》

材料二   《易经)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变通久”的思想代代相传,每当社会环境激变之时,它便结合时代的需要突显出来。近代较早提出“变局”思想的是黄遵宪、丁日昌、郭嵩焘、李鸿章等人,有学者统计,1861—1900年间,意识到并深深优虑于“变局”的人不少于37位,虽则37人成不了思想主流,但这毕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思想启蒙力量。主张变局论的士大夫纷纷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内外危机和前所未有的时局变化之中,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倡导在改革中寻求出路。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与司马迁游侠评价的不同点。开简要说明产生这神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思想界产生变化的社会条件与主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