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428 道试题
1 .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这幅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以下信息与之不相符的是(     
A.是爱国民众讽刺个别商店没有参与反帝斗争
B.说明五四运动中民众爱国意识逐渐觉醒
C.是店主为扩大生意而作的宣传广告
D.反映了工人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2024-03-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共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打上时代烙印的口号,如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②“打倒军阀,除列强”③“人民公社好”④“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
2024-03-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列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对这些图片的解释不科学的是(     
A.B.
C.D.
2024-03-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能充发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二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首脑怀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但需要多数众议院议员提出弹劾,2/3参议员同意后才能加以定罪并于罢免。在美国历史土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美国国会山上的这庄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当时美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在这里多次召开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在这里也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且规定了全国人大有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划分的职权,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4)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哪些认识?
2024-03-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2024-03-18更新 | 372次组卷 | 137卷引用: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法国邀请美国、英国、德国、意走利和日本领导人开会协调经济政策,以共同应时油价高涨和经济衰退。此后,被称为“富国俱乐部”的八国集团长期主导着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材料二   2009年二十目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发表的宣言指出.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决心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二十国集目的成员既有美、英、法等八国集团,也有中国、印度等国家.显然具有更走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二十国集团也反映了全球实力与经济权力平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实。在全球重大决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已不再仅仅是“客人”和“观众”。而逐渐成为全球问题的决策者.成为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力量。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八国峰会的主题是什么?这一峰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2)在对全球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024-03-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2024-03-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B.广大妇女不能参政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2024-03-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9 .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这无疑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上述材料表现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024-03-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列宁在农业方面的正确实践是(     
A.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
C.建立集体农庄D.对农产品实行征购制
2024-03-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