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学习历史必然要接触史料。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的反映历史B.二手史料都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
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
2 . 国民政府统计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为25.6万人,日本《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为31486人。1938年至1940年武汉日军第11军作战伤亡统计为650639人。可见,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统计
A.国民政府官方的数据比较权威
B.日本战史为一手资料接近真相
C.还需补充其他史料佐证和甄别
D.史料来源宽泛且无法辨别真伪
2019-07-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9年,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20多年后,有访谈学者发现很多受访者自称对此事印象深刻,却将此事说成是在1953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劳资冲突对当事人伤害太深
B.个体记忆难以客观还原历史真相
C.受访者对接受访谈存在顾虑
D.口述记录存在偏差缺乏史料价值
2017-05-05更新 | 111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
C.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
5 . 口述史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为传统的历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跟蒋先生两个冲突,没有旁的冲突,就是他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我跟蒋先生是痛陈呐,蒋先生也骂我,骂得很厉害的!……他一句话把我激怒了,我真怒了,就因为学生运动时候他说用机关枪打,我说机关枪不去打日本人,怎么能打学生?我火了,我真火了,所以这句话把我激怒了,所以我才会有西安事变。       

——摘编自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史》

特务机关长松井说:“本日有日军一中队在卢沟桥附近演习,走失士兵一名,并见该士兵被迫进入宛平县城。日本军官要求率队进城检查”。我答:“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方更不得进城检查,可等天亮后,令该地军警代为寻觅” 答复后夜晚二点,外交委员会又来电话,谓日方对我答复不满,强要派队进城检查。我即将此经过,以电话告知冯治安师长,及驻卢沟桥之吉星文团长,要严密戒备,准备应战。日方武力威胁之伎俩已穷,即开始向城内炮轰,并掩护其步兵前进。

——摘编自秦德纯《七七卢沟桥事变经过》

1937 年 11 月 12 日上海沦陷,一个月后南京陷落。日军进城后无恶不作,至 1938年 2 月,光我一个人就率队从南京雨花台清理了八千具百姓尸体……。

——胡成周《宣城抗战老兵自述》

1943 年 8 月,我作为军医中尉,在华北方面军从事细菌制造业务。这 11 个人被拘留在房子入口处的土地上,……给他们注射我们培养的伤寒菌,不久,症状便出现了,我看到他们痛苦的样子,心中暗自庆幸,“这个菌种的感染力相当强,用于细菌战是毫无问题的!”

——摘编自竹内丰《在济南日军用八路军战俘培殖细菌武器》


提取材料信息,分别说明上述口述史料对研究抗战有哪些史料价值,并谈谈你对“口述历史”的看法。
2020-10-22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材料二中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制度有什么作用?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不仅是国家生命力从菱靡到进发的四十年,更是个人的生存空间、自由选择和各种权益得以逐步舒张的四十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受访者:常光南,1926年生,曾担任四川省广汉县县委书记

1976年,粉碎“四人帮”过后,我的一个叔父,对公社化的意见很大。见了面,我说我是县委书记。他就说.(这里)搞浮夸.吃不饱饭,生产没有搞好,你这个县委书记是不是也这样搞?

下乡转的时候,我就发现一个生产队搞得非常好。我到那儿碰到个老头,老头不跟我说(实话),要我去找队长,队长也不敢跟我说,让副队长跟我说。他说是包产到组,实际上是包产到户,他把我“骗”走了。

19796,省委通知我出国,先后去了英国、瑞士、法国。参观人家这些工厂时,我就发现,人家工厂里的人不多,特别是领导不多,厂长又兼技术员,又兼会计,一个人担任几个职务,都是这个公司,那个公司。所以回来以后,包产夏季过后。我就成立了农业公司、工业公司、商业公司。

在楼上开了会。然后我就到下面动员了。动员的时候,我就说,我们现在生产队都包产了,公社有名无实,不存在了,通过领导批准,要把公社的牌子换成乡政府的牌子,过去公社的主任就作废了,没得了。

——据南方都市报《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口述史》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史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口述史料。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家庭的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亲历与见证

(刘昕是我市某中学的一位学生,以下是其在2018年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口述史: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对其爷爷进行采访的部分记录。口述者:刘昕爷爷,1954年出生,职业农民;口述时间:2018年8月23日;口述地点:我市某村家中)

问:您现在对1978年还有哪些印象?

答:一个还是穷和饿,当时我们这里还是公社管所有,没有积极性;再加上全部是人工,没有农药……第二个是你三爷爷那一年通过高考,上大学去了。

问:什么时候您不再感受到饿?

答:1982年之后……分田单干了,就没有挨过饿……新的村委会成立,我当时还被推选为村民小组……当时某某家的日子是最好过的,他们家率先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以靠帮各家各户拖运谷物等工作换取报酬……

问:担任村民小组组长期间,您做了哪些事,开展了什么印象较深的活动?

答:一是响应上级号召,开展“致富户”等评比活动,树立致富典型……二是带领几个人到湖区贩鱼……

问:当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解决了吗?

答:大家都担心做买卖就是走资本主义路线,害怕可能会被批.……九二年,村委干部多次召开党员和村民大会传达“南方讲话”和中央会议精神,鼓励做小生意……在农村做小买卖的人逐渐更多起来了……

问:90年代后有哪些重大事件是您印象较深的?

答:九三年你大伯18岁职校毕业,和他同学一起去深圳创业,说是叫“下海”;后来,你三爷爷所在的国企破产,他也下岗了,下岗后去了你大伯那里。

——据某中学学生刘昕的记录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于研究20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有哪些史料价值。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抗战全面开始。这一年,陈禹文从航校毕业,辗转进入武汉空军第九总站工作,并参加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大会战,这是他作为空军的一员经历的第一次战役。武汉大会战以中国空军与敌激战闻名。“那时苏联援助中国,来了苏联人和苏联飞机。”作为总机长,陈禹文的任务就是维修苏军志愿队的战机。“我们修飞机的就知道,那时候,苏联的飞机比日军的飞机优势,总是日机被打落得多些。”

——摘自《探访抗战老兵记住他们勿忘前事》原载2014年12月31日《潇湘晨报》

材料二   一位叫李国芷的女兵,毅然脱下旗袍,抹去脂粉,投身到抗战中,她在后方的伤兵收容所为伤兵们设立俱乐部、组织春游、办壁报,陪他们说话,为他们换药喂食、整理内务、缝缝补补——这些点滴细节的描述为残酷的战争场面增添了温馨融和的生活画面,读来使人动容,亦是展现抗战大后方生活情况的生动史料。

——摘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马德静《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材料三   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刺激,战时中国的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开展。……中共对此更为重视……中共的抗战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展开,根据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民族生存和民族意识不断推展的过程。

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近代战争,日本利用空中优势控制中国前后方,造成对中国的全方位打击,包括对大后方实施无差别轰炸。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全面战争,使大后方的中国民众切身体会到日本侵略的威胁。换言之,近代武器加强了远程打击能力,使总体战有了可能,却也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众民族意识的集结。当时报纸描述重庆大轰炸后的状况:“有许多难民,即使是平时不关心国事的,这一次经过敌机狂炸的教训后,他们都自发的要求做救亡工作,实践‘抗战报仇!’。”日军的暴力侵害,延续整个战争的始终,成为激发中国民众敌忾心最直接、持久的因素。高敏夫日记中记有:“前天俘虏过西河涧村,当一位同志告诉群众‘这是鬼子’时,有一位老乡立刻愤怒得要咬他一口,因他们的房屋被烧去不少。这种民族的仇恨使他们咬牙切齿。”

——摘编自黄道炫《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原载《史学月刊》2018年第5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女兵李国芷身上突出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民族意识勃兴的因素,并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