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集权制度并非秦朝建立后才有的产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思想便在诸侯国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秦始皇认为自周平王东迁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本原因就是“以有侯王”,所以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在商鞅变法中也有所体现,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摘编自李文芳《探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

材料二   (美国)1787年最终形成的共和政体方案,基于政体混合的理念,对历史上各种政体(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的要素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综合吸收,构建出一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共和政体。它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把政府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上,并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它设计出了多向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

——摘编自李剑鸣《“民主”与“共和”的趋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787年宪法》,说明美国共和政体是“对历史上各种政体的要素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综合吸收”。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西方制度文明发展的认识。
2019-12-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5)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请你谈一谈对当今及未来世界政治格局的看法。
2019-01-30更新 | 10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结合所学,写出中共中央在图2中①处召开的会议名称,并提取两项图1到图2中国革命形势变化的信息。
(2)结合所学,指出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指出图3与图1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2020-01-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摘录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尊崇儒家,包括:在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在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在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人学儒家经典。……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2000余年之久。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材料三   思想界一直有一个关于文化与政治之关系的争论,说到底是文化优先论,还是制度优先论。我认为如果纯粹从抽象逻辑上探讨,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两者可能都同样重要,没法分清孰轻孰重。

——高全喜:“究竟什么是共和国?”


(1)概括材料一中所涉及到的几种政治思想,指出它们的共同点。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就“思想文化与政治制度之关系”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____;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___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和东西文化交流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朝鲜与中国是如何互相“吸取营养”的。
2022-03-27更新 | 304次组卷 | 15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达标检测
6 . 工业时代的到来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做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重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的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3)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4)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7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4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8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 (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021-11-02更新 | 961次组卷 | 42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江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3年,亨利.鲁斯和布里顿.哈登共同创办了《时代》周刊。该刊从一周浩如烟海的事件中选取重要的、代表时代特征的新闻解读出来,帮助那些有了解时局需要但又无暇看报的中产阶级和知识阶层了解和认识国际国内大事。

美国的新闻周刊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社会舆论,如《时代》周刊从1927年就开始评选年度风云人物":选出对新闻和人们生活影响最为重大的人,不论好坏。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部分年度风云人物名单:

1945年:杜鲁门;1947年:马歇尔;1949年:丘吉尔(被评为半世纪风云人物");1950年:美国战士:以朝鲜战争中的美国战士为代表;1957年:赫鲁晓夫;1958年:戴高乐;1963年:马丁.路德.金;1969年:中产阶级美国人;1970年:维利·勃兰特;1972年:尼克松与基辛格;1975年:美国妇女;1978年:邓小平;1982年:个人电脑;1988年:濒危的地球;1989年:戈尔巴乔夫。

——据郑少云《论美国<时代><新闻周刊>的办刊特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创办的时代背景。
(2)对二战后《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评选,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任意选定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所选角度明确,认识须史论结合.)
2021-09-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11月调研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围住并与居民隔开,设有市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郑三百声,而众以散”

——《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四   《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基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4)材料四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谈谈你对平衡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认识?
2021-08-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