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面对于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最具有史料价值的是(     
A.关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绘画B.2015年从黄海打捞出的致远舰残骸
C.关于1894甲午风云海报D.2014人民版教材甲午战争形势图
2021-08-25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读如图作为史料,图片可以印证汉代

汉画像石“讲经图”
A.讲经成为民众消遣的方式B.统治者对儒学的高度重视
C.儒学成为社会的唯一思想D.大学成为讲经的主要场所
3 . 读如表,表中内容作为史料可以用于论证
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主要活动时间主要活动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71年在“建威”“扬武”舰实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A.晚清士人普遍推崇新式海军B.民族危机激发实业救国思潮
C.西学东渐推进新式学堂创办D.洋务运动诱导民族工业兴起
4 . 据《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记载,自1917-1927年,国内出版的翻译作品单行本一共有187种,其中,苏联文学占了65种,位列第一。鲁迅先生曾将译介苏联文学作品工作比喻成:“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由此可知
A.苏联文学给变革中的中国提供精神食粮
B.新文化运动推动苏联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C.中国成为共产国际对外输出革命的对象
D.苏中关系友好促进双边经济文化的交流
2021-06-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有一分材料,只说一分的话。”

制度史料结论

西周的分封制
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先代贵族等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分封制有效增强了周天子的权威,实现了高度集权的垂直管理体系,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清朝的监察制
清代都察院听命于皇帝,已经成为集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和财政审计等职能为一体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在纠举官吏时,可以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材料二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也包括叙述主体个人意识的传递。”


——据: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三   中共的“三农”政策,是随着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1)根据材料一所给史学原则,补充表中空缺的史料和结论,并对错误结论加以修正。
(2)美国的联邦制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关系呈现出“由平衡到集权化”的演进趋势。参照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揭示的历史现象,任选其中三次变革进行解读。
2021-08-10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84次组卷 | 4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田宅,予人若卖宅,不得更受。”“欲益买宅,不比其宅,勿许。”

——西汉《二年律令·户律》

“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

——《宋刑统》卷13

“凡有司官吏,不得于见任处所置买田宅。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

——《明代律例汇编·万历问刑条例·任所置买田宅》

“旗员历任外省,有在任所置产者,勒限责令,变价回旗。如有隐匿不报,查出财产入官,地方官失察,照例议处。”

——《乾隆实录》卷8

材料二   英国的一些建筑公司在工业区--主要是靠近乡镇的工业区,建立一些小宅子,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小资产者。在德国,19世纪70年代后,这种小宅子的范围极为广泛。这种赎买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确实使部分小资产者有了自己的住宅。在美国也自然产生出把工人束缚在大城市或新兴城市附近自己的房屋上来解决住宅问题的做法。“在堪萨斯城内,或者确切地说,是在城郊,我们看见了一些可怜的小木房,每幢木房算是三个房间,小木房所处地段还很偏僻,地皮价值600美元,小房本身又值600美元。“工人必须负起沉重的抵押债务,才能得到这种住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关于房产买卖的规定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与中国古代房产买卖相比,西方国家在19世纪有什么不同?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议。
2021-08-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8 . 富强与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商君书弱民》

国家和社会不是一物。因此国家和社会利益,只是在一定程度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国家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国家的权力,只该扩张到一定程度,过此以往,就是无功而有罪。法家不知此意,误以为国家利益,始终和社会是一致的。

——吕思勉《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

材料二   与王安石私交甚笃的司马光,却是反对新法的代表人物。在王安石推行变法之前,司马光也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可是后来司马光持坚决反对态度,并且成为当时反对新法的代表性人物。这二人虽因政见不同而相持不下,但全出于公心。某次,他们在神宗面前进行了一场激烈争辩,颇能反映各自的观点。

王安石说:“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說:“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王安石说:“不然,善理财者,        ”司马光说:“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材料三   30年来的中国,实现的只是富强的崛起,还没有实现文明的崛起。“富强的崛起”只是以GDP为核心的一组统计资料,所谓民富国强,是综合国力的展现;而“文明的崛起”则是一种普世价值与制度体系,是人类历史演化中新的生存方式和意义系统的诞生。中国的崛起,必须从富强走向文明。

——许纪霖《富强已起,文明尚远》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中家是如何压倒社会的。
(2)材料二中空白横线处王安石的主张应该是什么?任举一项措施说明王安石变法是如何“设法夺民”的?
(3)材料三对中国崛起的看法是什么?综上结合所学,你认为实现中国文明的崛起,国家、社会和人民各自应树立怎样的价值取向?
2021-08-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
9 . 苏格拉底去世后,柏拉图反思雅典民主政治,认为雅典城邦的工人、农民、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他们不适合国家政务的管理,国家政务的管理和政治活动应该由哲学家等社会精英来承担。柏拉图的言论意在
A.质疑雅典直接民主B.批判苏格拉底之死
C.歧视雅典劳动阶级D.肯定个人价值尊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周时期,统治者注重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尚书》中《多士》《无逸》等篇总结了殷商在为政用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归结为“敬德保民”的思想;《召诰》《酒诰》等篇,则历数了殷商为政之失。材意在强调西周统治者
A.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B.重视历史的现实价值
C.坚持儒家的德治理念D.注重成功经验的总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