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2015年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成立,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远距离贩销的结果。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欧洲人的东来,刺激和吸引东南沿海的商人到南海诸国自由贸易,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的贸易,均用银钱易货。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人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当时,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二战期间,罗斯福设想的“世界蓝图”之一,就是战后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固定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国家定价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世界8.73%,居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历史·必修2》、人民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历史条件。
2021-08-31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古时期,并无法的概念,所有规范、仪式浑然一体,称之为“礼”。“周公制礼,以礼入法”;《管子》认为“宪律制度必法于道”,主张“法出于礼”。在古人心目中,礼即“德教”,道德实为法律规范的根本原则或灵魂。因此法律应该符合道德,成为中国古人的一般认识。自汉以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德主刑辅”;唐朝继承并延续了汉魏晋以来法律儒家化的潮流,法律公然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制度,公然破坏了自己的尊严而开方便之门。法律当“一准乎礼”就是中国古人评价法律的选择。当然,不论法律与道德谁主沉浮,二者都要以维护皇权为其首要考虑,这也是封建时代法律与道德不可逃脱的命运。

——摘编自许世英等《中国古代法制中的法律与道德》

材料二   在西方,“神的法则”是法律的渊源。对宗教忠实地信奉,使得人们保持了对法律的敬畏。西方历史上,法律不仅脱胎于宗教,而且有些宗教式的规则直接发挥着法律的效力。古希伯来法律与希伯来一神教密不可分,兼有戒律和道德规范的性质。这造成了法律、宗教和道德三者的糅杂和融合。“摩西十诫”就是这种“三合一”的典型。到中世纪,教会通过对欧洲几乎全部信仰基督教的人民适用教会法,使教会法实际上起到了欧洲世俗法的作用。教会所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及其司法程序方面的楷模作用等,均对近代西方法律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诚”;在司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

——摘编自陈敏《中西方宗教对法律影响之异同的探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宗教伦理对西方法律的影响。
2021-11-2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易显河教投在其著作《向共进国际法迈步》中指出,在东西对决、冷战尖锐的时期里,如何和平共处是政治家最关心的问题。此时,国际法是维护国家独立存在和最低限度的国际秩序最主要的工具,所以此时国际法的主题是“共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缓和时期,各国不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上有何差异,均有在国际关系各方面彼此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增进国际经济安定与进步的意向,在此背景下,国际法的主题从“共处”变为“共合”;后冷战时代从政治角度看,大体上说,两极的冷战世界变成一个由美国主宰的包括俄罗斯、中国、法国等类大国的多极化世界;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包含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正在产生。这种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向前的,这种状态下的国际法被称为“共进国际法”,而国际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

——摘编自钱晓萍《略论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主题演讲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建立在承认并遵守国际法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其所追寻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价值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目标一致,其所谋求的全球安全、发展、共赢、共享、和平等目标和国际法的价值相同。如果说国际法基本原则反映出全人类的价值和利益,那么人类社会共同体也是以维护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并非任意的,而是对现有国际法框架的发展和深化,以《联合国宪章》为代表所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即“宪法”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在遵守国际法基本原则前提下对国际法的运用与发展,而不是对既有国际法秩序的颠覆。

——摘编自谢海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国际法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简述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影响国际法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相似之处及内在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民间财富稳步增长,一些商人拥有了对外贷款等金融活动的资本,但放贷取利的行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斥之为“高利贷”,备受教会谴责,英国国王也不断重申取缔高利贷的法令。然而高利贷活动屡禁不止,后来在宗教改革的冲击下,权威当局逐渐承认了利息的合法性。此后,放贷取利的行为一直为英国政府所认可。宗教改革后,大批修道院被解散,农业生产者从基督教会获得贷款渠道也被切断。生计艰难的小农为了生存不得不求助于私人放债者。16世纪以来,莫格兰境内涌现出相当一批银行从业者,他们通过一系列信贷活动,在英国财政和金融领域里相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17世纪晚期,英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扩张远远超出了私人银行家所能承受的范围,整个财政制度出现了被压垮的迹象。为了缓解财政窘境,169481日,英格兰银行正式宣告成立,它的问世标志着英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摘编自孙海鹏《近代早期英国银行业的兴起》

材料二   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钱庄、银号、帐局等新兴金融机构比之早期的典当铺以及钱铺、放帐铺发生了变异,除存款、放款、钱币兑换之外,更有过账业务及钱票发行等新业务,汇兑也大量为商人服务。因银行业机构的进展,更大份额的金融业务摆脱了地主、商人、官僚之家家产的形式,开始由正式的社会化金融机构进行,尤其是相当多的一部分票据化形式的商业信用通过早期的社会银行业机构进行。这一时期,作为主要业务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放款、抵押放款得到了发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存款作为重要业务形式也得到了发展,并在社会上普遍运用;存款的发展使商铺、金融机构扩大了资本规模;其次通过存款各种商铺及典当、钱庄、放帐铺等扩充了信用圈子,对18世纪以后钱票的出现起了相当的催化作用。

——摘编自刘秋根《1518世纪中国资金市场发育水平蠡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银行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远古中国,人类进入聚居生活之初,最先用的原始城市平面是非凡何形的圆形聚落布局。在群居生活基于理性渐发展以后,圆却渐渐演化为几何图形的方形。商周时期,华夏民族定居,开给有了文字记,形成了讲人伦、重礼治的观念,此前“无意识”地出现的方城形制,则因其体现了统治阶级“王建国,方正位,体国经野"的王权思想,国被周王朝作为“礼制”的内容或化身,融入了城市与建筑。

——摘编自万艳华《论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

材料二 唐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城,其中宫城与皇域主要为城市的政治功能空间,外郭城为居住功能空间和商业贸易功能空间,以坊里为区域位,共有109坊,分三种类型。首先是市坊,东西两市,为城市商业贺易功能空间;其次是以居住为主的坊里,为域市居住功能空间;再次是功能单一的坊里,如个别大型寺院、国林、军营校场等独占一坊之地。通过这样的城市布局,唐长安城实现了严格的功能分区,三者分割,互不打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开封的城市布局不再严格实行功能分区,逐渐演化成坊市混杂,出现复合功能空间。城市布局虽依然分官城、内城和外城三层,内城的城市功能高度集中,不仅体现都城的政治功能,还附载着经济、军事、宗教、居住等其他配套功能。北宋开封的商业功能空间突破了东市、西市的固定空间限制,而是流动地弥漫于荷巷、桥头、城门乃至寺院等城市空间。复合功能空间的出现使人口的市内流动更加频繁,虽有利于商品流通,便利生活,但一旦发生疫情就会迅速扩散,不利于疫情的预防与控制。

——摘编自牛鹏《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与疫情防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远古到商周时期城市形制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由唐到宋城市布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与谋议。后来在上层统治者的内部斗争中失败入狱,永元四年(92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班昭对于《汉书》的功劳是不能泯灭的,她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才华的女史学家,也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吴树平《二十四史简介》

材料二 《伯罗奔尼撇战争史》植根于希腊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沃土。作者修昔底德的历史观,与智者派提出的大部分观点相一致。……历史学家L·罗斑说他是智者派的学生。修昔底德受智者派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前辈和史学传统。他在著作一开始阐述自己的史学思想时,就批评希罗多德、狄奥尼修斯等前辈史家,认为历史学不应取悦流俗,而应该描述历史真实。第二,从人事活动出发来叙述战争过程,他在著作中引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他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用以垂训将来。第三,写作中吸收了智者派的演说、修辞手法,而且整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

——摘编自王晴佳《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班氏兄妹和修昔底德作为伟大历史学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汉书》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2-02-14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任选某一时期,概括时代特征。并分析这一时期的某项文学艺术成果与时代背景间的关系。(要求:明确写出时代及成果,阐述须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2022-02-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阴阳和顺、刚柔相济,被视为至真的宇宙规律。人伦和谐,天人协调,被视为至善的社会关系。“和”的精神,是承认、尊重、圆融。“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以合作求共赢,和睦相处,共生共长。“和”的思想,既是理想境界,又是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和”的基础与核心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在承认多元性、多样性及矛盾性的前提下,找出统一性和共同点,找出事物之间和谐有益的相互关系,进而求同存异,争取实现问题的解决。“和而不同”思想,是贯穿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思想脉络,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财富。

——摘编自李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论建设》

材料二 在欧洲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欧盟各国在经济、政治上逐步趋同。欧盟委员会也一直把制定统一的欧盟文化政策视作欧洲一体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的文化政策可以在欧盟范围内为各成员国构建一种统一的文化身份,有助于推进欧洲一体化这一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而言,欧盟的文化政策是欧盟经济、政治战略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在欧盟制定文化政策的同时,由于各国历史文化的不同发展轨迹,造就了欧盟各成员国的文化特点,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一直是欧盟的重要议题。欧盟历来强调尊重各成员国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并致力于保护这种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欧盟宪法条约》的重要内容,如其中第22条的重点就是尊重文化、宗教和语言的多样性。

——摘编自曹德明《欧盟文化政策的核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贵“和”的意义,及“和而不同”思想在现代中国外交战略上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唐朝大臣、史学家。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进士及第,官至左骑常待等职,兼修国史。一生著述颇丰,特别是《史通》对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记述比较详细精准。

他认为历史学者的个体素养对历史书写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在《史通》中提出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与史识”的“史学三长论”。他认为“史才”是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必须具备的文字功底,最好是文字简洁、明、准确;“史学”是历史学者具备的博通古今的史实功底;“史识”是史学见识,即用正确的历史观作指导,才能写好历史论著。“三长”中以“史识”为最难,代表了史学家的见识水平。“史学三长论”后被清代历史学家章学诚发扬光大,并提出强调史学家应具备“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根据《中国史学史》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对中国古代历史学所做贡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历史学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大事记

时间事件
1855以枢密院令的形式颁布了文官制度
1868格莱斯顿内阁推行文官制度改革,力争实现公开竞争考试制度
1876以枢密院令的形式作出规定,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
1918财政部任命的克莱斯顿委员会将文官制等级结构分为五级
1931汤姆林委员会提出考试科目应加强口试比例
二战期间发明“品能考验法”,包括操作、讨论、会议等多种方式,更加重视考查实践能力
1969富尔顿改革,放宽报考文官的年龄限制,鼓励专业人员报考高级文官

——整理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门和部际磋商之间,为处理专门问题设立的部际委员会往往成为扯皮的场所,迄今还没有看到谁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大量官僚主义的表现严重存在,似乎不在中央各部,而在庞大的管理社会福利的政府机构之中。这里人员众多,规章烦琐,行政开支浩大,工作差错最多,是英国行政管理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摘编自冉隆勃《文官制度在英国政治中的特殊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存在的问题。
2021-12-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