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省略了原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进化论”,比较集中地论述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倡导一种具有竞争性的、富有生机的、新的进化伦理观念。这反映出严复
A.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B.为民主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C.未能完整理解进化论思想D.要求道德重建和人格重塑
2 . 秦律规定,农民借用官府的铁农具,因为时间太长而破旧不堪、发生损坏的,若用文书上报损耗,可以不让借用者赔偿;同时还规定:各县、都官在七月处理的已经无法修理的官有器物,器物上有标识的需加以磨除,铜器和铁器要上缴作为金属原料。这些规定反映出当时
A.农民受到政府沉重的剥削B.盐铁专营政策得到落实
C.经济立法助推了铁器推广D.政府注重加强铁器管理
2021-10-19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等80所名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安德拿岛强迫土著种植12万棵肉豆蔻树,并在安汶岛实施丁香集中种植制度;明古鲁岛的英国殖民者采取强迫种植的方法,下令土著男子铲除森林,开辟胡椒园。殖民者实施的单一制种植园经济
A.改变了殖民地生态结构B.导致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C.阻碍了欧洲的技术革新D.改变了欧洲的社会习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农副产品的出口贸易遭受重创:上海日常积压的货物约三万吨;杭州的出口货物如生丝、茶叶、羊毛、杂粮等农副产品被迫停止交易;汉口市场的牛皮、芝麻、油类、布匹等商品“皆因出口稀少,顿减其值”。这表明
A.近代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B.传统家庭手工业濒临破产
C.近代经济深受世界市场影响D.战争阻断中西方贸易交通
5 . 东周初期,周王室衰微,于是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士和百工流散到诸侯国和民间,有的做官,有的著书,有的招徒,有的做隐士,有的讲学。这一状况
A.促使贵族逐步垄断文化教育B.使文化对外传播受到阻碍
C.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利于法家思想成为“显学”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保有之达一年零一日,无人反对,而购买土地之人又能证明在此期间内,有声请权之人确在英格兰境内,但未提出异议,则予将准许此人在将来按(安)然保有此项土地,一如其过去,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和约

1)根据共同遵守的和约,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此条者(包括骑士在内),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应对受害商人作出相应赔偿,另缴纳60先令罚金,其中20先令归受害商人,40先令归法官……

2)凡抢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包括骑士在内),不管该物品是否为动产,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均需按照前述规定进行赔偿

……

4)如果瓦朗西安市民在其他城镇的集市上受到当地司法机关骚扰,或因其他原因受到骚扰,则骚扰者被视为违犯和约,与在瓦朗西安城违犯和约一样。

——【荷】布洛克曼、霍彭布劳沃著,乔修峰等译《中世纪欧洲史》


请你结合所学有关中世纪欧洲的知识,比较市民与农奴法律地位的异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60年代,英法联军攻进北京,满洲权贵们亲身挨到巨棒,尤其是签订《北京条约》的奕䜣,受到的刺激更大,这促使奕䜣处于领导一项发愤图强运动的地位。奕䜣认为西洋的政治不如中国,唯一比中国高明的,不过“船坚炮利”罢了,中国只要也“船坚炮利”,就可以制服英法诸夷。因此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见表3

年份措施
1860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交部)中央政府自此才有外交机构
1862北京设立同文馆(外国语言学校)
1863制定三角形飞龙戏珠旗为中国国旗(龙蓝色,珠赤色,地黄色。1881年改为长方形)中国自此才有国旗
1864上海设立江南制造局(海军兵工厂),又设译书局中国开始自制现代化的武器
1866福建马尾设海军制造厂造舰是自强运动中心工作之一
1868江南制造局制惠吉舰成,向英国购买的安澜等六舰也驶回国中国开始有现代化海军,舰只不断扩充
1870天津设立机器制造局(兵工厂)
1872选派青少年赴美国留学;设立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建立北洋舰队这时中国海军居世界第七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奕䜣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新派一开始就注重创办报刊,力图形成变法维新的舆论场,从而形成“报馆之盛为四千年来未有之事”的局面,掀起了办报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左右,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与他们有联系的社会力量所创办的报刊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这些报刊的出版地区遍及全国的很多城市。维新派报刊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新颖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性大大提高了国人自办报刊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摘编自刘兴豪等《近代中国人掀起自办报刊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报馆之盛为四千年来未有之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自办报刊在当时的意义。
9 . 1853年秋,太平天国在安徽、江西二省实行 “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有学者认为这一政策不仅保护自耕农的利益,而且也保护地主的土地权和收租权。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封建化的程度逐渐加深B.打破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幻想
C.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D.试图缓和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10 .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载:“(唐贞元年间)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教以节数(代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欲以慰悦羁縻之。业成则去,复以他子弟继之。”这一举措
A.旨在完善和亲政策增进互信B.广泛传播了儒家的忠义思想
C.淡化了突厥与汉族间的矛盾D.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2021-10-18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05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