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向国内知名人士征稿,邀请他们谈一谈自己关于国家和个人的梦想,并在1933年1月刊出。其中关于“梦想的中国”最活跃,朱自清、徐悲鸿等137人投稿。残酷现实催生“梦想”产生,请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XXX先生:在这昏暗的年头儿,英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之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因此我们特发起,在1933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东方杂志》1932年第6号征稿信

材料二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序列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出现的次数
A阶级2758
B教育2750
C帝国主义2341
D民族2170
E日本1838
F社会主义1320
G世界大同1113次(与大同近似词归入此类)
H文化2234
J世界大战56

材料三   “我梦想未来的中国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也不向国际联盟求救"(作家彭芳草)

“剿共的军队和共产党的军队都一起开赴战场,中国经过英勇战斗收复失地。"(周毓英)

“我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功(为)一个大联邦……一切平等,一切自由。”(柳亚子)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到一触即发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成便是中国翻身自强之时,因为大成将促起了中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的团结,更促成了中国走上奋斗争生存的道路,甚至可能一跃而成为东亚强国。”(徐伯璞)

“那时中国的一切都以'人'为基础,要以人役物,不以物役人。大家觉悟工精制与资本主义的弊害……节制资本,调和生产与消费,使无过剩不及之弊。"(曾觉之)


(1)材料二“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反映一些共性问题,请结合材料三内容,按下表中分类标准,选择材料二序列中合适的代号填入表内空白栏。
分类选项
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渴望民族振兴
幻想中国是“社会主义”式的理想国(含大同思想)AFG

(2)材料三中徐伯璞对未来中国的预测是否有其合理性?请说明判断理由。
(3)你如何看待在“这昏暗的年头儿”中国知识精英关于“梦想的中国”征稿活动最活跃这一现象?
2021-05-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苏伊士运河回眸

2021年3月,一辆超大型货船在苏伊士运河上发生事故,导致运河堵塞,使得苏伊士运河再一次被世人广泛讨论。

(1)历史上有很多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请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其中两个(     )(双选, 选对得满分,部分选得部分分,多选不得分)
A.罗马帝国B.俄罗斯帝国C.印加帝国D.阿拉伯帝国
(2)在苏伊士运河开辟前,绕过非洲南端的航路开辟于(     
A.9—10世纪B.12—13世纪C.15—16世纪D.17—18世纪
(3)将下列内容与序号关联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雅尔塔体系       E. 第二次工业革命       F. 帝国主义

(4)英国前首相曾宣称“大英帝国未受外界压力下,自愿放弃对臣服民族的统治,将自由归还于他们。”这一说法是否能解释英国自愿放弃对运河区的统治,根据图表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史论一致,逻辑清晰)。
2024-02-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3 .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1.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2.1858年7月10日,英国著名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刊登了一幅题为“沉默的强盗”的漫画,画面为一具骷髅在泰晤士河上划船,船旁漂浮的是鱼和动物的尸体。在画题下还有一行文字:“Your MONEY or Your LIFE!”。该漫画反映了其作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怎样的看法?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作者提出的,对工业化进程中“MONEY”和“LIFE”的选择?
4.有人说,工业化进程中还存在着“MONEY”和“DIGNITY”(尊严)的选择,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3-11-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向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格局

(1)如图中呈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形势的是 -(图一/图二),理由是
(2)为了重构战后新秩序,各国采取的措施有
①召开华盛顿会议   ②签订《九国公约》
③建立国际联盟       ④颁布《宅地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将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填入上方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字母)。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E、日军偷袭珍珠港
(4)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世界性国际组织,一战后成立的是 ,二战后成立的是
(5)从“相同与不同”的视角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战后格局的认识。
2022-11-0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二)一战中的坦克

为了探讨“一战中坦克的应用”,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现搜集到下列两张图片,请选择最能够印证坦克应用对战争影响的图片,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图1:照片《1916年索姆河战场上的“马克Ⅰ型”英国坦克》


图2: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1918年【英】阿瑟·摩尔兰德)



2.第二步:为了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评估与说明。
① 索姆河战役亲历者英国人巴兹尔·利德尔·哈特的回忆录(1965年)
② 电影《索姆河战役》(2013年)
③【英】加里·谢菲尔德著:《一战简史》(2019年)
①对而言有较高的史料价值;______,但有亲历者的主观情感和立场、记忆局限。
②对价值较弱;______,有虚构演绎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③一定的史料价值;_______,但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当然也会存在作者视角、立场、史料占有情况而有一定的局限。
3.第三步:根据下列材料解释坦克的应用与一战进程的关系,并就战争与技术发明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战壕的不可移动性以及要把战争重新带入移动状态的愿望推动了武器的改进,从而为打破致命的僵局提供了必要的动力。1915年年末,英国最先使用坦克,协约国利用坦克来摧毁防御性的战壕,恢复交战。”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若无战车(坦克),则在8月8日的上午,德军就不会受到那样严重的奇袭而发生不可收拾的恐怖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战车,遂感觉到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于是,不是投降就是逃走。”

——【德】《1918年8月8日的悲剧》

2022-11-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6)
6 . 著作和时代
《天工开物》诞生于明朝末年,在体现作者观念的同时也折射了时代的风貌。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常熟_位地主谭晚,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底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如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品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摘自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明末顾炎武编纂的《肇城志》,这样记载安徽南部徽州地区的经商习俗: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摘自宋应星《天工开物自序》

章节

第一乃粒为食的谷物第七陶挺制陶器第十三杀青造纸
第二乃服各种衣服第八冶铸金属的冶炼和铸造第十四五金五金如何取得
第三彰施染绘第九舟车船和车第十五佳兵冷热兵器
第四粹精粮食的加工第十锤锻金属锻打第十六丹青书画染料
第五作咸制盐第十一播石烧石第十七曲蘖酒曲
第六甘嗜甜品第十二膏液梓油第十八珠玉珍宝

——宋应星《天工开物·目录》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天工开物•目录》与自序的主张是否一致?谈谈你的理由。
(3)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天工开物》内容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2022-03-1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工业化浪潮下的世界

19世纪60、70年代,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如图所示的国家以不同方式应对这一变化。



问题:
(1)对照如图,将字母所示国家填入相应言论的前面。
(2)写出19世纪中期,言论所代表的国家社会发展的障碍以及应对措施。
字母言论障碍应对
____“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________
____“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人的表决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能依靠铁和血。”________
____“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________
____“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________
____“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________


(3)谈谈你对以上现象的认识。
2022-02-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合格考)
8 . 瓜分世界

观察《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除日本和美国外,这一时期从事殖民活动的国家主要是洲国家;被殖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洲、洲、大洋洲和洲
(2)从图例看,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主要有哪些方式?
(3)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该地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简述你的理由。
(4)结合史实,简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022-02-1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合格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探寻真相:“二世即位之谜”

2016年,湖南益阳兔子山出土了一批秦竹简,其上记载的内容引发了史学界关于“二世即位”的激烈争论。

材料一   209年,始皇帝薨,举国哀悼,朕(即胡亥)奉诏即位。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二   212年,始皇坑儒,皇长子扶苏上谏,始皇怒而放其去上郡监军。前210年,始皇病重,召扶苏回京,令未发即病逝。李斯胡亥改诏赐死扶苏,篡位。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按当时的传统,皇太子一般不出京,不担任军中职务,而扶苏出京担任监军,这就是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篡位一说不尽可信。

——吕思勉《秦汉史》(1944


(1)上述材料关于“二世即位之谜”存在什么分歧?
(2)关于“二世即位之谜”,司马迁和吕思勉的观点迥异,你更倾向于谁的观点?为什么?
(3)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文所学,谈谈你对“二世即位之谜”分歧的理解?
2021-11-29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二战后的世界与美国
以主题为引领的情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

(1)根据情境一,在C处填写一项相应内容,并具体说明理由。
学习情境二 微观探究一二战后美国内外政策

(2)上图所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哪项政策          
A.莫洛托夫计划     B.经济互助委员会   C.“北约”组织     D.马歇尔计划
该政策的最终目的是                                    

1958年,美苏隔街坦克对峙,造成第二次柏林危机。
(3)上图中的第二次柏林危机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该政策的推行,一方面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客观上___________________

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对25万黑人和白人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希望美国人能在平等和友爱中生活。


(4)上图黑人民权运动反映了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该政策激起美国人民的强烈反抗,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局限性的重要体现。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二战后美国的内外政策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2-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等级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