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对外贸易理论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其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文译本《国富论》),提出了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因为一国的这种优势总是体现在成本优势,也就是说该国生产某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所以该理论又称“绝对成本理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举例说,在当时情况下,没有分工时一个粗工每天连一根针也制造不出来,而在分工的情况下,十个人每天可制造480000根针,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千倍。只有当每个人都专门从事具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并进行交换,才会对每个人有利。不仅一国内部不同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劳动分工可以提供劳动生产率,国际上的地域分工也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应当按照各自绝对优势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自由贸易,这样对每个贸易国家都有利,如互通有无、交换多余的使用价值、增加社会价值等。国家为了保护某一产业而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实质上是使本国的资源从效率高的部门转移到效率低的部门,从而形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用。

材料二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国际分工理论,阐述了分工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国际分工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和落后国家的不同作用。国家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向外发展的结果,是一种进步趋势。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取决于这个国家内部分工的发展程度。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问题。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大阵营形成,冷战开始,斯大林由此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理论,把社会主义世界同资本主义世界隔绝了。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还是想利用一切可能与西方发展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以及“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严重教训,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条件下,提出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理论。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对所有类型国家的开放。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上述材料摘编自《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国际分工的双重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新中国对外贸易理论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1-02-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能与欧洲启蒙思想“等量齐观”吗?说出中外启蒙思想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影响有何不同?
2024-01-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一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科举制大事年表(部分)

1.隋场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武则天始置武举

3.宋太宗时实行殿试封弥(糊名)

4.宋真宗时殿试创行誉录法

5.明宣宗时实行南北分卷

材料四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人才选拔制度,并指出其选拔的标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汉代相比魏晋时期的选官依据有何显著不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
2024-01-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土地占有不均问题十分突出,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富民阶层在调控贫富分化与社会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富民阶层通过乡约和社仓建立起有效的救济组织和制度。乡约明确宣示“患难相恤”是自治事业的一部分,约中之人互助互爱,为需要救助的人提供社会保障。社仓以人民户主的方法组成自治性组织,平年扶贫、灾年赈济。这些自治性的制度弥补了政府缺位的问题。宋代的富民认为在家族层次上应该相互扶持,很多家族都建立了族田义庄用于抚恤孤老、资助贫穷的学子求学科举,如范仲淹创办的范氏义庄就有良田千亩,用以资助范氏子弟。宋代的富民既占用巨额的财富,同时又拥有相应的文化水平,是宋代的“地方精英”,成为社会稳定的调节器。

——摘编自杨华星《宋代的贫富分化与社会调控》

材料二   亚当斯密的思想在英国的救济制度中得到了贯彻,他认为富人的富裕和穷人的贫穷都是天经地义,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政府不应该承担社会救济的责任。到了19世纪,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是严重的失业问题和工资下降,为此英国政府在报告中提出了“劣等处置原则和济贫院检验原则”,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意图通过惩治“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才能获得救济,接受救济者不再拥有选举权以作为政治上的惩罚,意在让贫民通过个人努力而非政府和社会帮助来摆脱贫困。但很多贫民并不愿意进济贫院,因为那里的处境比在工厂劳动还要更差。苛刻的制度并未体现公平和正义,贫困和贫富差距问题反而愈演愈烈。

——摘编自腾淑娜《公平与效率视域下的近代英国济贫》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救济发展的背景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解决贫困问题的认识。
2023-11-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这种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的治理人群,又可以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材料二   联邦政府结构“国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总统拥有行政权、军权,联邦法院拥有司法权。”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

材料三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

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国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的“这种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开始确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材料三涉及内容出自哪部法律文献?从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看,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国家元首产生方式有何不同?
(4)有人说材料三的政治制度比材料四更先进,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2-01-17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教育思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摘编自张之洞等《厘订学堂章程折》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摘编自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材料二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张之洞、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2021-12-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宽高四子王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 (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021-11-02更新 | 964次组卷 | 42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主要思想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明清社会展开深入地揭露和批判。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上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

图1《清明上河图》图2《蒙娜丽莎》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两幅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
9 . 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而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发生,有赖于英国的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地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材料二: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额,均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

第三款,合众国的参议院由各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六年,每名参议员有一票否决权……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通过妥协方式促成革命最终胜利的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通过妥协方式解决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解决大州与小州之间权力分配问题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妥协的看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强调理性、不重神学思辨的思想体系,并将中国的政体机制(如官僚体系、科举制度)、道德意识和哲学思想,都加以美化。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出版《中国近事》,认为中国有令人赞叹的道德和自然神论的哲学学说。这些启蒙哲士,通过间接地理解中国文化,撷取其需要的部分(理性),其理解虽有误解之处,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仍有重要意义。不久,随着欧洲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态度由称颂变为轻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不乏创造性之反应,先经主观的体会与选择,再益以推理与联想,虽常不免曲解,但有时竟达成真实的领悟。具有理性之官绅主张折衷与调和,使固有知识与新观念融合一致。而同时更有人歆慕西方新知,主动吸收并予传布。1900年之前,先知先觉者对西化辩护之理论,大致有以下四种:西学源出中国说;托古改制论;中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介绍中国文化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启蒙思想家学习中国相比,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之处,谈谈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