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1958年7月发行的年画。作为史料,它可以佐证
A.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的建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宏伟蓝图的绘制
C.人民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D.我国开始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时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独尊地位的丧失、教育中心移于私学以及门阀政治的强盛,传统官学教育体系解体。但南朝官学教育却较之前代有着格局突破和模式创新的长足发展。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召雷次宗至京师,开儒学馆于鸡鸣山;次年,又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养健。专科学校发展颇有规模,均已有一定的普及教化之用。南朝梁时。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正常规模和基本建制,将传统的太学作为官学建设的首选,国子学与太学分别招收上层与下层官僚士族子弟,五馆招收寒门子弟。这一时期,文学、数学、农业技术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发展,这些也为后世教育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官学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
(2)想据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朝官学教育改革的作用。
2021-04-16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局部),画面展现的是赵匡胤夺取帝位后雪夜走访宰相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情景。对这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研究宋初政治的一手史料B.宋太祖忧心国事求策问计
C.此时宰相地位高于皇帝D.陈桥兵变经过了精心策划
4 . 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广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边疆地区的巩固
5 . 解读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以上均摘编自[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阅读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形成外交对立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1和图2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

(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及挫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1)史料一是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改革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2021-08-19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平潭翰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武昌起义“第一枪”到底由谁打响,历来众说纷纭。如表列举了相关观点,据此可以得出
A.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B.革命家的观点具有权威性
C.史学家的著作更为可信D.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
2021-02-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由于分封制的史料记载比较模糊,学术界关于分封制起源的看法并不一致。周谷城《中国通史》认为“所谓封建,自有部族战争以来,便已有了雏形”。斯维至《封建考源》认为“真正的封建至少要从夏代开始”。胡厚宣在对甲骨卜辞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至少在殷高宗武丁之世已有封国之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结论应提倡多元化B.考古佐证更具有客观性
C.历史研究需要不断探索D.历史久远导致难有定论
9 .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有人据此史料推断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危害百姓。该结论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