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下面为德国在1864-1870年取得的重要科技发现或发明统计简表。表中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
具体领域世界德国
生理学100项89项
/德国英法(合计)
医学33项29项
电学、光学和热力学136项91项

①建立帝国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即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中心
③终于站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④全面赶超英法两国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20世纪末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5-7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数据统计)的国家之一,并成功进行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预报。此项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哪项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A.“南优2号”培育技术B.“银河”计算机技术
C.“神舟号”飞船发射技术D.“长征”火箭技术
2021-09-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0中国现代思想文化
3 . 下表是2003—2006年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人数统计,对表中的数据所体现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维和警察军事观察员维和部队
2003年4044221
2006年168631417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以联合国为中心参与国际事务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03-1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资料统计,1911年全国有面粉厂大约四十家,资本六百多万元;1919年增至一百二十多家,资本约四千五百万元。数据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
A.面粉工业跃升为最大的新式工业
B.民族工业进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期
C.民族资本开始超越外国资本主导国内经济
D.该时期民族工业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时机
2022-01-0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材料   “新政”的教育改革中,清政府运用了一系列“技术”来塑造自己一个新的形象。比如用课程安排与学堂章程来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对象;利用数据统计与问卷调查来控制章程的遵循情况等。这些做法在当时收效有限,加上清朝不久便灭亡,因此这些措施在学界评价不高。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关于在辛亥革命中大清帝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故事,而“新政”无非是这个过程中唯一、也是最后一次孤注一掷的徒劳之举。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新政”的教育改革,引进了地方自治机构,才是“新政”较为持久的遗产。

——郁汉友《晚清“新政”的再思考:以教育改革为中心的讨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政”教育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政”教育改革。
2021-12-2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备考诊断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6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明朝1402-1627年间任职的内阁成员特征统计,表中数据反映出明朝的阁臣
概况总人数均值
是否进士出身123占比95.9%
从进士及第至首次入阁的间隔11824.80年
从首次入阁至首次出任首辅的间隔565.93年
在阁年数1236.2年

A.人数众多导致机构臃肿B.成为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
C.职务的任免都较为随意D.需要具备长期的为官经验
8 . 如表为1930--1938年美国社会经济的部分数据统计,据此可以看出,在罗斯福新政期间
时间失业(单位:百天)联邦预算结余+赤字(单位:百万美元)国罢工损失的工作日(单位:百人)工会会员人数(单位:百人)
19304340+73733203632
193212060—2735105003226
193411340—3689196003249
19369030—4424139004164
193810390—117691608265

A.政府干顶逐渐削弱B.金融改革成效显著
C.劳资矛盾得到缓和D.经济复苏时有反复
2021-09-11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夏禹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运动,当时统计总数为1355万人。秦国商鞅下令将全国总人口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此乃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秦始皇创立“上计制度”,即人口、钱根统计制度。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此为我国首次较为精确的人口普查。隋朝颁布“输籍法”,唐朝进一步改进。明朝推行“户帖制”,将居民人口逐户登记在册,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还要注明是“军户”、“民户”还是“匠户”等。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统计为10684435户,56774561人。英国学者卡尔津看到这样的“户帖”后惊叹不已,称其为“全球最先推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明证和榜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的人口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已经与现代人口普查一致。

——摘编于彭欣《中国古代的人口普查》等

材料二   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根据20106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10时。新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1949年毛泽东指出:“人多力量大”,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1982年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为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00818万人,首次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同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90年人口普查是为了查清中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方面的变化,为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检查人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资料。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6%,远超国际标准,故此政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摘编于《全国人口普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普查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普查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面所示为2022年一项名为“人们因为战争和驱逐可以逃到我们国家是件好事”的部分调查报告(数据为“认为是件好事”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国际治理B.地区之间冲突愈演愈烈
C.区域人道主义援助仍待推进D.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显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